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熄滅,而樂山市心連心服務中心燈光明亮,24小時暢通的熱線電話,正隨時等待著市民的撥入。
3月30日,由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各領域熱線開設的「心連心服務熱線」正式上線。截至5月6日,短短一個多月已受理群眾來電64347件,其中有效訴求22429件。
一通熱線電話的背後,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在堅守?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樂山市心連心服務中心,去感受熱線電話背後的點點滴滴……
通宵值守
熱情、耐心地接聽電話
「您好!這裡是12345『心連心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樂山市心連心服務中心2樓大廳裡,27歲的唐莉正頭戴耳麥,認真詢問群眾反映的問題,手指在鍵盤上不斷敲擊。掛掉電話,她指了指周圍向記者說:「中心設置了20個受理座席,工作人員輪班接聽電話,基本都是我這樣的『90後』。」
「心連心服務熱線」在籌備之初招聘了一批年輕接線員,唐莉便是其中一個。為了讓這批新人儘快熟悉工作,該中心邀請各部門業務科室負責人對新聘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同時將他們輪流派到民政、旅遊、城管、工商、景區管委會等部門一線實習,併到原市長熱線辦「老帶新」跟班學習,了解各項政策及工作流程。
3月30日,整合後的12345「心連心服務熱線」正式上線,唐莉和同事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通宵值守。
「熱線24小時不間斷,我們上班時間分為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其中大夜班需要從傍晚6點守到第二天早上9點。」唐莉告訴記者,每天夜裡都會有幾十個電話呼入,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噪音擾民方面,必須第一時間交給城管部門辦理。「這些電話呼入的時間集中在夜裡10點至第二天凌晨3點,有時凌晨4點、5點也有,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時刻保持準備接聽的狀態。」唐莉說。
「心連心服務熱線」整合了全市各領域熱線,該中心日均受話量1500件左右。「有不少反映人打進電話就是抱怨,有幾次還遇到不理智的反映人,無論怎麼解釋溝通,依然把我們作為『出氣筒』。」唐莉告訴記者,「心連心服務熱線」是市委、市政府對外形象的窗口,因此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熱情、耐心地接聽電話,與群眾認真溝通。
協調溝通
確保每件訴求都有回應
正是有了24小時不間斷值守,才讓「心連心服務熱線」隨時保持暢通。記者從該中心獲悉,截至5月6日,「心連心服務熱線」已受理群眾來電64347件,其中有效訴求22429件。
這些有效訴求被詳細記錄,能直接解答的,當場給群眾作好解釋,不能直接解答的,形成工單提交給中心班長審核,再轉承辦部門處理。
該中心班長曹家志和侯俊等人,負責工單的審查和交辦,每天要交辦數百件群眾訴求到承辦部門。侯俊說:「每件工單我們會認真審查,核對信息是否完整詳盡,審核後轉交二級成員單位辦理。」
「並不是每件訴求都能輕鬆交辦下去。不少訴求涉及到多部門,有時會出現職責交叉或分工不明確的情況。」侯俊告訴記者,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中心協調溝通,儘快落實部門辦理。「我們的工作職責就是確保群眾的每件訴求都有回應。」侯俊說。
「工作中我們也在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對涉及多部門職責的訴求,我們正在建立分級會商機制專題研究,調動各方資源和各級力量聯動處置。」市政府應急辦副主任逄蜀珍告訴記者,該中心會對部門辦結情況抽查回訪反映人,如果發現承辦部門未回訪反映人或辦理不力的,將退回重辦並通報。
最大心願
為群眾切實解決問題
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心連心服務熱線」對群眾反映的訴求及時響應,獲得了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4月22日下午2點多,峨眉山市謝先生打進熱線電話,反映峨九路一處路邊出現100多隻死雞,擔心天氣漸熱易引發疫情。接到反映後,峨眉山市農業局和桂花橋鎮政府工作人員隨即到場,當日下午4點,便將所有死雞集中清運,並由農業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得知問題迅速得到解決,謝先生在回訪中連連說「滿意」。
不僅有打來熱線電話的,逄蜀珍告訴記者,還有市民得知「心連心服務熱線」後,親自到該中心辦公點反映訴求。
2013年12月4日,俞大爺申請購買樂山的經濟適用房,提交資料參加經適房認購,又通過搖號幸運地選到中心城區順江小區某房,交了購房款20.35萬元。如今4年多過去了,依然無法交房,俞大爺心裡很是焦急。4月12日,75歲的俞大爺和老伴一起來到該中心,上門反映這一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
接到該中心交辦件後,樂山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調查核實,得知順江小區經適房已於2017年1月單體驗收,因室外場坪工程及配套設施未完善,造成經適房至今未交付。目前,室外場坪及配套設施建設正在抓緊完善,預計今年6月底經適房交付安置。得知這一情況,老兩口終於開心了,不斷向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記者翻閱「心連心服務熱線」的抽查回訪清單,發現連續多日的回訪人數近300人,從孩子就讀到工資拖欠,從交通問題到消費糾紛,大大小小的群眾訴求,回訪滿意度達95%左右。
集中受理、分級辦理、限時回復,在大家看不見的努力和堅守之下,「心連心服務熱線」正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但逄蜀珍也坦言,責任越大,大家的壓力也越大,時刻不能鬆懈。「為群眾切實解決問題,這是我們的宗旨,也是我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