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卷四:「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世界上總存在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或者人們無法明確認定的事物。這樣的事物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喜歡將它們與鬼神之說聯繫在一起。畢竟因為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並不全面,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錯誤。這樣的現象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是十分普遍的,就像過去的人們認為女媧用泥巴捏人一樣。現在人們看來,帶有十足的神話色彩,但這是過去的人們依託當時的知識,得出的最恰當的猜想。
舍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它本身並沒有神奇的構成和含義,但是當人們在高僧圓寂後發現某些特殊的物品,無法確定其性質的時候,給了這些物品「舍利子」的稱號,並且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意義。佛教至寶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普通人會有嗎?以往的人們,無論是否信仰佛教,都認為舍利子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有,普通人並不會存在這樣的東西。
佛教雖然源自於印度,但一經流入我們國家,便受到統治者和民眾的歡迎,很快就被民眾接受和熟知。雖然人們並不一定都信仰佛教,但對於其文化和知識都很了解。在佛教中,高僧非常地受人愛戴,不僅僅是民眾,即使是貴族階級,對高僧都十分禮待。因為佛教的教義潛移默化地流傳在民間,人們默默贊同著符合佛教的善惡觀和轉世論。
高僧通常指那些有很多功德、做了很多善事、法力高深的人,他們通常慈眉善目,能解眾生疾苦,受到民眾信仰。更有甚者,在圓寂後會被後人立廟,專門供奉香火。當時的人們大多採用土葬的方式,而高僧圓寂後使用火葬。不同的殯葬儀式,也使得人們有機會觀望到高僧的圓寂儀式。
火化之時,高僧身上依舊佩戴著自己的寶石,穿著自己精美的衣物。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人去世以後可以帶走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所以會把亡人的東西佩戴在他身上。再加上高僧受人敬仰,擁有很多財富。火化之後,人們會將高僧的骨灰收攏起來,供人祭拜。這個時候,人們總會在裡面發現一些圓潤的小如米粒的晶狀物體,因為人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他們便認為這是高僧的功德結晶。
人們將這些晶狀物稱之為舍利子,認為它凝結著高僧所有的功德,法力深厚,擁有它之後就能夠增加自身的法力。雖然高僧的靈魂已經離去,肉體也被焚毀,但是他們的功德不滅,依舊留給了後人。民眾認為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功德,便不會有舍利子。
現在的科學家們,也注意到了這個長久以來一直較為神秘的舍利子。但因為並沒有什麼實物能夠供人們進行實驗,記載也較為模糊,學者們所進行的也只能是根據記錄做實驗,模擬形成「舍利子」。至於究竟這些實驗生成的物品,和古時候人們認為的舍利子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我們就無法得知。佛教至寶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普通人會有嗎?
根據學界多方面的探討和模擬,大致形成了三種觀點。一是這些米狀晶體,是高僧火化時佩戴身上的寶石和其他配飾,在高溫中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之後形成的產物。因為普通的民眾不火化,且沒有那麼多的財力購買寶石,便沒有舍利子的記載。
二是因為信仰的緣故,僧人們長時間吃素,而高僧所恪守的準則更加嚴苛,因為素食會增加人們體內的磷酸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在高溫的作用下,與大氣和土壤中的某些物種發生反應,形成了米狀晶體。第三種設想便是,古代對高僧進行火化的燃料和某些獨特的佛教材料,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反應,析出了某些晶體。因為古代民眾並不進行火化,所以便有了這是高僧功德的凝聚的誤解。
那麼,現代的喪葬方式多種多樣,並沒有析出獨特的晶體的現象出現。至於歷史上的舍利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學界一直都沒有什麼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信仰佛教的人心中,堅信舍利子只出現在高僧圓寂後,普通人沒有。至於不信仰的人,根據個人的看法隨意選擇就好。
結語
因為科學技術的限制,我們仍舊不能夠對舍利子這一物品下定論。不過,科學的美妙就在於此,永無止境的神秘,吸引著人們探索的步履不停,發現更多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