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一批老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年內完成

2020-12-13 中國江蘇網

提升改造後的雁山農貿市場,購物環境明亮寬敞,整潔有序。 徐報融媒記者 鄭微 攝

◎徐報融媒記者 鄭微 通訊員 袁大山

7月31日,當記者踏進雁山農貿市場時,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寬敞明亮的通道,整潔有序的攤位規劃,分區隔離的生食熟食,光潔如新的瓷磚地面……「通過改造提升,市場徹頭徹尾大變樣。以前的髒亂差現象,現在全都銷聲匿跡了。」在雁東小區居民郝美娟看來,如今來改造一新、整潔明亮的農貿市場裡買菜,是一種享受。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農貿市場的環境優劣和百姓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據了解,在徐州市區,像雁山農貿市場這樣在新一輪改造提升中「華麗變身」的菜市場還真不少。綜合衡量市場建設(改造)時間、基礎設施條件、市民訴求等因素,今年我市將對10個基礎設施差、群眾訴求強的老舊農貿市場實施改造提升,分別是銅沛市場、下澱市場、蘇北市場、惠民市場、火花市場、雁山市場、孤山市場、三堡市場、中安市場和圭山市場。

據了解,列入今年改造提升計劃的老舊農貿市場均按照《徐州市市區農貿市場建設標準》,以改善硬體設施為核心,採用全封閉超市化設計改造,徹底改變市區農貿市場「髒、亂、差」形象。改造後,這些農貿市場不僅有「顏值」更有「智慧」,不光硬體設施「高大上」,購物環境還可媲美大超市,同時通過智能支付、溯源等功能的加入,讓市民買菜更便捷放心。

市場「美容升級」 讓「菜籃子」更便利更放心

位於淮西客運站東側的雁山農貿市場始建於2003年,原是一處大棚市場。在2011年改建成了一處主體三層、局部五層的市場,其中農貿市場面積為2910平方米。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市場內光線昏暗,攤位擺放雜亂,地面、牆面都有破損,各類設施變得陳舊,購物環境讓人不舒服。」回憶起改造前的雁山農貿市場,郝美娟不禁搖頭。為提高城市服務能力,滿足居民生活需求,雁山農貿市場被列入今年的老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項目。自今年2月份起進行了新一輪的提升改造施工。6月份,整治一新的雁山農貿市場重新迎客。

7月31日上午8點鐘,農貿市場正值人流高峰。郝美娟告訴記者,原本有些陰暗逼仄的農貿市場如今亮堂了不少,地面全部換上了新瓷磚,「乾淨多了」。進門處的熟食區店面全部封閉式經營,看上去十分清爽。在市場裡走上一圈會發現,肉類區變化很大,全部進入獨立房間,每個房間頂上都有一圈柔和的燈光,既乾淨衛生又給購物帶來一份好心情。現在,市場裡不僅有蔬菜、水果、生鮮、禽蛋、熟食、水產、糧油等在內的農副產品區,又新增了冷凍食品區、雜品區;還增加了公共廁所等。並且,市場周圍還有了早點鋪、麵包房、藥店、菸酒百貨等街坊居民服務區。這裡,如今已然「變身」為一座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的新型農貿市場。

雁山農貿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軍介紹,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改變,雁山農貿市場還發生了許多看不見的改變。比如,排水系統、店面門頭、監控系統、部分區域水電線路管道等都進行了優化和改造。同時,市場的經營管理水平也進行了提檔升級,業主的經營理念和服務水平大大提升。

享受「智能化」便捷服務提升百姓獲得感

隨著一家家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實施,這些市場還在不斷推陳出新,拓展了更多智能化功能。

位於銅山區湘江路與南京路交叉口的銅山區圭山農貿市場,周邊小區林立,人口密集,為銅山城區主要農貿市場,輻射人群較多且交通便利。家住康樂園小區的劉向群是這個市場的老顧客,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都會來這裡買些新鮮蔬菜和禽蛋等副食品。然而由於市場建成投入使用年限較長,很多設施已經老舊不堪,同時周邊有了銅山區萬達廣場、翟山農貿市場等大型購物商場和新型農貿市場,買菜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他一度放棄了這個光顧多年的老市場。

讓劉向群重新關注到這裡,是在圭山農貿市場實施提升改造工程。據了解,為了保障周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圭山市場改造項目採取邊「疏導」邊「改造」的形式,分期、分區域進行改造,改造區域商戶臨時至市場其他區域經營。「聽說改造完成後,市場不僅『顏值』提升,還增加了『智能化』功能,打造成為一處新型農貿市場,十分期待。」劉向群說。

據了解,按照設計方案,圭山農貿市場將採用中心島嶼式攤位,使消費者購物一目了然。市場主通道設計寬度為5米、3米,次通道1.8米,將打造通暢明亮的購物空間。市場設置六個出入口,並設置獨立食品檢測室並布控電子顯示屏,及時發布食品檢測及市場各項信息。市場還將統一安裝監、音控系統,對市場每個角落進行全天候監控控制,實現智能化管理。

市場管理方悅通公司還運用「網際網路+」思路,推動圭山市場與支付寶公司進行合作,引進「蜻蜓刷臉支付」,改造完成後,每個業戶均支持刷臉支付。據悉,圭山農貿市場計劃十一前完成改造,屆時,市場內還將設置網絡全覆蓋。

「農貿市場關係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安全,更關係著城市的形象與品位。」市商務局副局長李少華介紹,為推進老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保證老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質量,市商務局指定專門人員,組成專門隊伍,推進工作落實,進一步增強百姓獲得感,提升生活質量。

目前各農貿市場的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其中雁山市場和下澱市場已完成改造,恢復正常營業;銅沛市場、蘇北市場、惠民市場、火花市場、三堡市場、圭山市場和中安市場正在實施改造;孤山市場在做施工前準備工作。按照計劃,十一前,三堡市場、惠民市場、中安市場、火花市場及圭山市場可恢復營業;其他市場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潁泉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今年全部完成改造!看看有你家嗎?
    對全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進行提升改造,解決水、電、路、網、物業服務等基礎設施改造的「基本版」,並有序打造一批健身活動多樣、生態環境優美、各項服務設施齊全、富有特色的「標準版」小區,為市民營造良好生活環境。
  • 梁溪老舊農貿市場改造衝刺 尚未達標的全部列入明年計劃
    梁溪區2021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中的《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實施方案》日前出臺,明確中心城區現有的非標準化農貿市場將在明年全部完成提標升級。改造計劃本月起啟動實施。  梁溪區現有33家農貿市場,其中20家已在歷年的政府為民辦實事中或新建,或進行了升級改造,毛岸集貿超級菜場等還建設成為更先進的智慧市場。
  • 瑞安市全力改造提升農貿市場
    不僅是馬道菜市場,今年以來,瑞安市已有5家菜市場完成改造並開業,正在改造中的有15家,還有10家將於今年內開工,明年完成建設。農貿市場作為城鄉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已列入瑞安市「十大民生工程」和市重點項目,並於今年列入瑞安市「十大責任捆綁」工業經濟年度任務,瑞安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自身職能,全力助推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切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全新改造,刷臉智能支付,徐州銅山區圭山農貿市場12月5日開業
    徐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三級調研員梁啟建,市供銷社趙衛慶副主任,市場監督管理局價格監督檢查處陳廷榮處長,銅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孫剛副局長以及徐州市職工物價監督總站閆德卿主任、徐州市農貿市場行業協會倪同山會長等出席圭山市場開業暨「徐州市農貿市場明碼標價示範點」揭牌活動,並蒞臨市場進行了工作指導。圭山農貿市場是銅山區交易額最大的農貿市場,輻射周邊13個社區十多萬人口。
  • 告別髒亂差變身白淨美 泰安南門農貿市場改造成四星級農貿市場
    11月18日,位於泰安市泰山區南關大街的南門農貿市場從普通的農貿市場改造成為四星級智慧農貿市場,舒心的購物環境,獲得市民的不斷稱讚,市場內商戶的生意也是十分紅火。據了解,由於南門農貿市場建設年代早,設計標準低,市場內房屋、路面及配套設施損壞嚴重,環境衛生條件髒、亂、差,周邊群眾反映強烈,並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更好發揮市場便民作用,泰安市泰山區房屋開發公司對南門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泰安市泰山區房屋開發公司總經理姜保平表示,改造工程於2019年6月份開始,10月份完成。
  • 湖州莫幹山國家高新區啟動老舊工業園區改造提升工作
    在《德清縣老舊工業園區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臺後,高新區率先在德清啟動該項工作,也標誌著城北高新園將開始實施為期三年的全面改造提升。根據《高新區城北老舊工業園區改造提升動員三年行動方案》,此次改造提升主要針對城北高新園,範圍涉及環城北路、南至長虹街、西至英溪路、東至凱旋路的區域,總用地約713畝(包括道路、綠化約91畝),總建築面積約24萬方,企業地塊共50個。
  • 瀋北新區:完成34個老舊小區改造
    華商晨報 2018-12-19 09:46今年瀋北新區實施了34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改造面積11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74萬戶;完成了7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改造道義大街等城鄉公路131公裡、建成學子橋等橋梁4座……12月18日記者從瀋陽市瀋北新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了解到了相關內容。
  • 海州升級改造10家農貿市場
    > 南門菜市場、新壩菜市場 等10家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強力推進中 改造工程將在6月底前完成 27日下午,記者在江山菜市場看到,整個菜市場外圍已設置了圍擋,施工人員正在拆除市場內的原簡易圍棚
  • 新餘這個農貿市場改造完成
    9月25日,歷時兩個半月改造完成的恭惠農貿市場開門試營業,前來採購的市民無不如此讚嘆。恭惠農貿市場改造後恭惠農貿市場改造前上午臨近9點,農貿市場內客人依舊絡繹不絕,流連在果蔬、生肉、熟食等不同分區間,在顏色各異的攤位前駐足、詢價、購買。「環境越來越好了!」
  • 老舊小區「容光煥發」,樂山市中區年內將完成73個小區改造
    基礎設施陳舊老化、院內管理雜亂無序,是市中區老舊小區多年來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市中區以創文、創衛工作為契機,強化基層治理,形成了「政府引導、小區自管、居民自治」的工作格局,實現老舊小區治理與創文、創衛工作齊抓共促,一批批有顏值、有底蘊的法治小區、文化小區應運而生。
  • 老城區「較差類」農貿市場改造過半
    據了解,此前全市「較差類」農貿市場在老城區佔了一半以上,通過這兩年的翻新,梁溪區目前對「較差類」農貿市場改造已經過半。承載了幾代老無錫「市井文化」的南門副食品市場建造於1991年,佔地約2000平方米,這次是27年來的首次翻新。據了解,梁溪區現有持證經營農貿市場31家,為各區中總量最多。
  • 今年,白雲區計劃完成3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
    >已經「舊貌換新顏」按照《白雲區舊城改造三年計劃(2019-2021年)》,白雲區力爭三年完成85個老舊小區共計76個微改造項目。目前已完成項目20個,今年計劃完成項目35個,預計年內可完工42個,計劃投資1.26億元,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區內試點小區從「分散分點改造」向「成片連片改造」轉型,推動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提質轉型,打造白雲樣板。
  • 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 實現「顏值」「內涵」雙提升
    央廣網武漢10月19日消息(記者彭照)記者19日從武漢市召開的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漢425家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而實施關停轉向107家。
  • 重慶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1113個
    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獲得國務院國資委等四部門聯合調研組的充分肯定。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市住房城鄉建委加強工作指導,各區縣積極有效應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開工復工,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實施。目前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復工率達63.74%。
  •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不僅能讓大家買得安心又放心,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品位,為了提升城市形象,紮實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南華縣對北城農貿市場和龍泉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通過整治市場安全隱患,全面改善農貿市場經營環境,切實改善民生。
  •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 「顏值」「內涵」雙提升
    改造後的惠濟菜市場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10月19日電 (記者 張芹)在19日下午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武漢市副市長徐洪蘭介紹,該市425家農貿市場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關、停、並、轉107家。
  •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截至11月20日,杭州全市實施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02個,完工率100%,全面完成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任務。年初,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明確將實施300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列入市政府2020年民生實事,涉及改造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
  • 新鄉市重點民生實事|高標準完成18816戶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 文/圖1月18日下午,新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道路提升工程」的有關情況。據新鄉市住建局副局長張付銀介紹,老舊小區改造的對象,重點是建成於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等3類。
  • 珠海鬥門8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完成
    > 農貿市場關乎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同時也是展示城市品位和文明形象的窗口2019年,我區將推進8個農貿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作為
  • 提升城市品質兌現惠民承諾 2019年至今永川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按照「住有所安、居有所樂」的目標要求,永川區重點針對城鎮老舊小區樓體破損、基礎設施配套缺失、環境髒亂差等涉及居民切身需求的問題進行改造。經過前期拉網式排查,永川老城區面積約28平方公裡,共有老舊小區660個,涉及群眾20餘萬人,這些城鎮老舊小區計劃在5年內全部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