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2003年以來,浙江省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交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亮麗成績單,正在努力建設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12月3日,省委書記阮成發、代省長王予波率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考察,旨在學習浙江省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著力促進優勢對接,推進兩省全面合作,不斷開創新時代雲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觸摸新時代的浙江新「脈動」
探尋高質量發展的「浙江經驗」
讓我們跟隨
雲南省黨政代表團的足跡
一起學浙江 · 找差距
第一站 餘村
行程的起點
讓我們從這張
餘村全景圖開始
(手機橫屏看)
↓↓
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是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學習考察的第一站,這裡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兩山論」的地方。
剛進餘村,刻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石碑立刻映入眼帘,和四周層疊的田園風光相映生輝。在餘村,幾乎每個人都能張口講述習近平和餘村的故事,都能例證「兩山論」對餘村的改變。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餘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裡關停礦山、水泥廠的做法,並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餘村指明了綠色發展之路。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餘村考察,為餘村指明了綠色發展之路。這是當時開會的會議室
之後,村班子帶領村民封山護水,拆除溪邊所有違章建築,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村莊綠化、庭院美化等工程,全面系統改造提升人居環境。環境漸漸恢復後,餘村又重新規劃,將村子劃分為生態工業區、生態旅遊區和生態觀光區,開起了民宿、農家樂,辦起了漂流,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經濟……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再次來到餘村考察。這一次,他看到的餘村,不僅環境美,還產業興、百姓富。餘村用15年時間,交出了一份踐行「兩山論」、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據統計,2019年,餘村接待遊客達90萬人次,全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7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從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如今近5萬元。
看多一點
一個村莊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發展的綠色奇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顯示出持久的生命力、強大的引領力。
15年來,浙江堅定不移踐行「兩山論」,率先實施全省GDP考核差別化評價指標體系;率先取消相對欠發達地區的GDP考核,「環保一票否決制」首開先河;率先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行走在之江大地,屢屢能聽見各地對重汙染企業「說不」,今年3月,浙江53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和生態環保項目佔了「半壁江山」。
續寫綠色發展新徵程,麗水、安吉兩地又一次「走在排頭」。2019年1月,麗水市探索開展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將優勢資源歸整到「麗水山耕」「麗水山居」「麗水山景」3個區域公用品牌下,2019年完成交易747宗、成交金額3.12億元,讓山、田、林、水,甚至空氣都成為有價之寶。以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為牽引,浙江印發《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協同推進安吉試驗區建設,打通「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新通道。
當地人用竹子製作的「兩山論」紀念品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浙江帶來了什麼?
綿延於浙江全域的綠色中,隱藏著一條金線——2019年浙江全省GDP突破6萬億元,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同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19年和35年榮膺全國各省區第一。浙江與優美生態環境之間,正趨向等號,成為展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
第二站 魯家村
魯家村的一天從火車汽笛聲中開始。每隔1小時發一趟的小火車,4.5公裡的軌道線,把魯家村錯位發展、初具規模的18個家庭農場串了起來。
魯家村的小火車
2011年的魯家村,還是一個沒有特色、沒有產業、留不住人的「空心村」。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家庭農場」,剛上任的新班子有了打造家庭農場聚集區的規劃,面對魯家村無文化資源、無產業支撐、無山水風光的實際情況,村兩委決定改變村容,發展家庭農場。
魯家村遊客服務中心基礎設施
村裡數位鄉賢湊出300萬元啟動資金,村黨總支書記朱仁斌拿出了「三張紙」: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旅遊規劃,聘請了設計團隊規劃18個家庭農場布局,第一件事就是修軌道、開火車、串農場。
魯家村的18個家庭農場錯位發展,沒有同質化競爭,給遊客帶來新鮮的體驗。
多肉農場有500多個多肉品種,遊客可以隨意搭配,便宜的10元錢三小盆,貴的一盆就要上千元。多肉農場還開通網絡銷售,方便外地採購和回頭客線上購買。
魯家村多肉基地
140多畝的百合莊園裡,亞洲百合開得正好。分時段培育試驗的百合花,大雪節氣還在開花,入園遊客隨時有花看。農場主佟貴林看中魯家村,因為這是「全國的示範村,有知名度,農場經營有吸引力」。
魯家村百合莊園
「兩山」學院是魯家田園綜合體的核心項目,是打造「兩山」理論的研學基地。步入「兩山」學院展示廳,低頭,一座巨幅的沙盤映入眼帘,整個魯家田園綜合體當下的面貌和未來構想呈現其中;抬頭,藍色的穹頂上「星光」點點,每隔幾秒還會有「流星」划過,象徵「仰望天空,俯瞰大地,腳踏實地「的魯家村精神。常年活躍在「兩山」學院裡的「草根講師團」「火車頭宣講隊」「夕陽宣講隊」「魯家青年宣講隊」,隊員們既有魯家村的幹部、也有普通村民,講授鄉村旅遊發展、村級項目申報、臺帳管理等內容。
看多一點
「魯家村再不變,我們會成為歷史的罪人,無法向後人交代。」2011年,該村兩委班子在下定決心,拋開過去的老觀念,努力追趕浙江美麗鄉村建設大時代時曾這樣說。
自2003年以來,浙江省持續推進和升級「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2018年9月,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獎時對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評價。2019年8月,浙江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新規提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農戶受益率80%以上」「中心村、建設項目較多的村莊,開展村莊設計」「幼兒園和中小學建設符合教育布局規劃要求」……此外,還增加了垃圾分類、數字鄉村、鄉愁產業、生活便利等內容,讓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循。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則讓連接農村與城市的小城鎮成為人們嚮往的幸福家園。2016年,印發《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行動收官後於今年發布全國首個小城鎮長效管理地方標準《小城鎮環境和風貌管理規範》,長效管理邁入「標準化」時代。
兩山學院
近年來,浙江謀劃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國家公園,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省有1萬個行政村、1000個小城鎮、100個縣城和城區成為A級景區。
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到「美麗鄉村」「美麗城鎮」「美麗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愈益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第三站 莫幹山
薄霧籠罩、晨光熹微時遠眺, 綠意綿延的莫幹山麓,散落著不少個性建築,這就是莫幹山民宿群落。經過十年多發展,莫幹山民宿產業已經成為浙江的一張名片,中外遊客在這裡品味過去、讀懂現在、遙想未來。
莫幹山山腳下的庾村,藉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保留下來的蠶種場廢舊廠房、小學校、筍罐頭廠、會議室、老別墅等老建築,被改造成了一座為夢想而生的文化集市,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民宿學院、特色農產品店、主題咖啡館、老字號展示區匯聚於此。
莫幹山民宿「莫幹山居圖」
藉助優質的生態資源,莫幹山吸引了韓國、荷蘭、英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民宿投資者,法國山居、大樂之野等一系列「洋家樂」高端民宿,在莫幹山落地開花。
莫幹山民宿「芝麻谷」
有2萬多冊藏書 的「莫幹山居圖」、為住客提供61種入住體驗的「芝麻谷」、打造了一個螢火蟲森林生態園的「在雲起琚」…民宿產業讓莫幹山大變樣,動輒千元一晚的價格已成標配,有些精品民宿甚至達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時,熱門民宿需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
莫幹山民國風情街
不僅如此,由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主持制定的《鄉村民宿服務質量規範》已經發布,鄉村民宿的「浙江經驗」已走向全國。
看多一點
綠水青山顯「金」價,生態成為競爭力、生產力。
浙江將「大力發展民宿經濟」寫入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在全國率先開展旅遊民宿等級評定,全省民宿呈現競相爭豔的發展態勢。
莫幹山鄉村振興VR館
瑞安市編制完成11個鄉鎮(街道)、25個民宿特色村(群)的民宿集群發展戰略規劃,用三年時間重點培育10個以上各具特色的民宿特色村(群)。而民宿經濟的德清模式、美麗鄉村的桐廬樣本等不拘一格,卻又殊途同歸地講述著「點綠成金」的生動實踐。德清裸心谷度假村一張床位曾一年「賣」出12萬元,這其中,大約六成「賣」生態、三成「賣」服務,只有一成「賣」的是房間的硬體設施。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浙江民宿已達16286家,僅客房直接收入近50億元,解決了近10萬農民就業。
莫幹山交通館
為規範民宿行業發展,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打出組合拳:編印了首部關於民宿問題的「藍皮書」,公開大量行業數據,為政府決策、投資創業提供參考;成立全國首個省級旅遊民宿產業聯合會,起草首個國家民宿行業標準,形成全面推進旅遊業優質發展的新格局。
美麗風光變為美麗經濟。如今,綠水青山不僅是展示浙江的「金名片」,還是浙江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
第四站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你聽說過「地理信息小鎮」嗎?從2012年在浙江湖州德清縣城南一片荒地「零基礎」崛起,如今不僅站到了全國地理信息技術產業的前沿,還在2018年成功舉辦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
2019年,德清地理信息小鎮集聚產業相關企業300多家,小鎮營業收入達201億元,實現連續6年翻番增長,連續兩年成為浙江省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有一句主題詞:「地理信息 讓生活更美好」。地理信息產業好似一種新基因,植入到德清縣的「肌體」內蓬勃生長。下一步,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將著力打造國際地理信息領域的時空數據中心、產業發展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培訓體驗中心,建成「全球地理信息界的『達沃斯小鎮』」。
看多一點
2019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為6476億元,同比增長8.7%。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擁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浙江省搶抓數位化變革機遇,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產業。2012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印發《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進入「十三五」後,《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加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作為發展信息經濟的主要內容。隨著長光衛星、千尋位置、超圖軟體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的培育成長,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台州無人機小鎮、舟山北鬥海洋應用基地等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發展平臺的加快崛起,浙江的地理信息產業,已成為一片「新藍海」。
來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 浙江日報 浙江在線 浙報融媒體 中國旅遊報 農民日報
原標題:《「浙」裡問道 |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