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萬盛收購北體大俱樂部,目前尚未官宣。不過,合力萬盛主導的管理團隊已經全面接手俱樂部的工作,石雪清成為了北體大的常務副總經理,技術總監禮彬和領隊王濤已經帶領一線隊在海埂基地進行冬訓。
這是一樁非典型的足球俱樂部收購事件。根據媒體報導,合力萬盛並非直接收購股權,而是先獲得運營權,然後等到新賽季結束後再進行收購。這樣的操作手法似曾相識,也可以被解讀為是一種商業模式創新,但也因存在更多變數而為合作留下了隱患。
作為北體大俱樂部的主管領導,北體大副校長、北體大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向我表示,「交易還沒有完成。北體大不會放棄大股東地位。」
中國足壇的很多俱樂部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經不起任何忽悠了。希望合力萬盛與北體大的聯姻是郎情妾意,而不是「騙婚」故事的全新版本。雙方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商業利益,以共贏為合作的出發點。
新管理層悄然上任
「海埂春光好,綠茵演兵忙。」1月14日,在中國足壇浸淫多年的職業經理人石雪清通過個人朋友圈宣布北體大冬訓正式拉開序幕。這不僅標誌著曾經在大連萬達、重慶力帆、大連阿爾濱等俱樂部擔任過總經理的石雪清重返中國足壇,也標誌著合力萬盛主導的管理團隊正式入主北體大。
此前媒體披露,前新疆天山雪豹主教練費爾南多將成為北體大主教練。石雪清的朋友圈沒有提到費爾南多的名字,僅表示外籍教練「暫時缺陣」。不過,他確認新任技術總監禮彬和領隊王濤已經到崗,並帶領21名球員進行了恢復性訓練。
幾天前,北體大俱樂部下發通知,要求一線隊21名球員在1月13日晚10點前抵達海埂基地,開始冬訓。在這份通知中,的確沒有出現宿茂臻及其教練團隊成員的名字。據了解,上賽季帶領北體大完成保級任務的宿茂臻及其教練團隊,與俱樂部仍有合同在身。究竟是合同到期,還是已經和平分手?當我就此進行求證時,宿茂臻並未回復我的簡訊。
略顯弔詭的是北體大俱樂部尚未官宣上述任命。今天,張健、王輝(前合力萬盛法人),以及石雪清領銜的管理團隊在海埂召開了備戰動員會。
北體大的運營權發生了更迭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這一消息之所以遲遲沒有官宣,或許與收購本身有些非典型密切相關。
獨特的合作模式或埋下隱患
去年年底,《足球報》率先媒體披露,合力萬盛重出江湖,目標收購北體大俱樂部。昨天,自媒體人「土耳其足球專家孫德信」披露,合力萬盛收購北體大有了突破性進展,雙方應該很快就會達成一致。
球迷們對合力萬盛這家公司並不陌生。去年,合力萬盛作為萬通地產的代理人主導了天海收購案,最後時刻功虧一簣。
北體大的前身是北京北控,再往前追溯是北京八喜俱樂部。天眼查顯示,北體大俱樂部三個股東分別是:北體大體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持股55.33%)、北控體育文化有限公司(持股34.67%)和東方龍威國際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持股10%)。北體大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北體大體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有著「中國橫渡第一人」美譽的張健為該公司法人。
在中國足球的寒冬,背靠大樹的合力萬盛收購北體大本來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但合作模式卻令人捉摸不透。《足球報》披露:「合力萬盛以「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股權收購」為由,將先以合作方的身份進入俱樂部,而不是股東。合力萬盛將進行一定注資,並取得俱樂部運營權,待到新賽季結束後再進行股權收購。而且,合力萬盛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北體大要先清償歷史債務。」
張健明確表示,北體大不會放棄大股東的地位。這意味著合力萬盛主要收購北控和龍威國際的股權。如果是這樣,合力萬盛完全可以直接與另外兩家股東談判,成為北體大股東之後再給俱樂部注資。
現在的合作模式為:合力萬盛與北體大達成協議,並希望後者在年底時幫忙完成收購股權的目標。既然不願放棄大股東地位,北體大就需要協助合力萬盛收購其他股東的股權。
這就埋下了伏筆,萬一北體大無法搞定北控和東方龍威,雙方的合作是否會不歡而散呢?北體大入主時,曾與時任總經理郭維維關係不睦。郭維維是東方龍威的前任法人。知情人透露,如今東方龍威的法人郭奧是郭維維的兒子。基於這一背景,北體大想幫合力萬盛搞定東方龍威的股份絕非易事。
就算北體大能夠搞定另外兩個股東,合力萬盛如果以價格不合理為由拒絕,這筆交易也有「流產」的可能性。
四次收購失敗讓合力萬盛信譽受損
目前,無論是北體大俱樂部,還是合力萬盛都尚未對這筆交易進行官宣。球迷們普遍並不看好,主要原因就是合力萬盛過往四次並不成功的收購史。
2014年,合力萬盛與當時仍在中甲的北理工俱樂部接洽,希望「增資入股、合作經營」。最後雙方不歡而散,北理工方面一度投訴合力萬盛缺乏商業信譽。2018年和2019年,合力萬盛先後計劃收購延邊富德、延邊北國,都未成功。
去年,萬通(合力萬盛為其代理人)收購天海鬧得沸沸揚揚。萬通從最開始收購股權,變更為先以贊助商身份支援天海一個賽季,年底再完成收購。即便如此,萬通方面遲遲沒有支付相關款項,最終導致天海無法獲得中超準入資格,從中國足球的版圖上消失。
現在,合力萬盛的法人已經由王輝變更為王琦,但他們入主北體大的操作手法與之前先贊助後收購的模式如出一轍。(天眼查顯示,合力萬盛股權方面並未變化,王輝持股48.5%,萬通地產董事長王憶會為大股東的嘉華東方控股持股51%。)
從商業邏輯來說,合力萬盛選擇這樣的模式與北體大合作,將自己置於不敗之地。首先,合力萬盛規避了承擔歷史債務的風險;其次,合力萬盛將搞定股權的重任壓在了北體大肩上,如果搞不定他們也有相應的退出機制。
我們當然不能以合力萬盛過往多次失敗的案例,來斷言其這一次收購必將重蹈覆轍,也不憚以惡意來揣測它們的意圖。但是,北體大面對這樣的一個合作夥伴還是應該謹慎為上。
對北體大來說,在不影響自己大股東地位的前提下,聯合其他股東共同出讓部分股權給合力萬盛是最穩妥的選擇;或者建議合力萬盛直接去收購北控、東方龍威的股權;抑或引入合力萬盛為贊助商,雙方共同進行市場開發。直接拱手讓出運營權是下策,一旦對方運營了一個賽季之後撂挑子,留給北體大的將是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在疫情所導致的大環境下,中超的俱樂部都舉步維艱,中甲的俱樂部更是掙扎在生死線上,經不起任何折騰。面對外界拋出來的橄欖枝,中甲的俱樂部應該仔細分辨究竟是鮮花,還是陷阱,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這筆合作將走向何方,我也不敢妄加揣測。時間會為時代的英雄樹立豐碑,也會將跳梁小丑送上恥辱柱,讓我們靜待答案的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