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市場和家長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旅遊企業和景點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高品質親子遊產品
暑假來臨,親子型旅遊、文化、教育引領消費熱潮。親子戶外、主題樂園、研學遊、親子夏令營……當前旅遊市場中,打著「親子」概念的旅遊產品越來越多,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然而,一些親子旅遊產品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設計不合理等問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當前多數家長對親子旅行的基本認知和主要訴求。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多元化、高品質的親子遊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歡迎。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出遊意願方面,9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參與親子旅遊;出遊次數方面,65.2%的受訪者表示會帶孩子出行2次,28%的受訪者將安排3至4次出行。
面對親子遊這個藍海,國內旅遊企業紛紛盯上了這塊大蛋糕,推出了種類繁多的親子遊產品。不過,時下的親子遊產品卻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甚至不少並未涉及親子遊內容,有的只是景點的堆砌,一些旅遊機構並未針對親子群體進行產品設計與服務創新,而是急功近利,把一些常規線路簡單包裝,就成為「親子遊產品」。有調查顯示,70%以上的「親子遊」選擇動物園、主題遊樂園等景點作為目的地。旅遊項目只要涉及主題公園、農場、藝術場所等景點,就被貼上「親子遊」的標籤,大量同質化產品讓「親子遊」徒有其名。
親子遊要在「親子」上做足功課。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我國親子旅遊市場正從自發成長期走向市場培育期,全國約3億人次的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以及他們身後家庭的出遊需求,蘊含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中國旅遊協會親子遊與青少年營地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親子文旅市場規模已超1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和家長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旅遊企業和景點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高品質親子遊產品。
從長遠發展來看,國家旅遊管理部門應建立行業規範和制度標準,對親子遊產品有一個統一、清晰的界定,促進企業制定合理的親子遊產品,更好地滿足遊客需求;要加強親子遊市場的監督管理,根治市場惡疾,規範親子遊市場秩序和經營行為,保障遊客權益,讓親子遊行穩走遠。(潘鐸印)
轉自:中國旅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