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2020-12-11 新民晚報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

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推出了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展示文人一天生活軌跡

網課播出的所在展廳圍繞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細節,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的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等生活片段,展出金、銀、銅、瓷、玉、石、漆、木器等不同材質的宋代器物約五百餘件。

圖說:真人演出聞雞起舞 官方圖

展品以宋代文人一天生活軌跡為主展線,分三章十四節呈現——黎明即起:聞雞起舞、對鏡正冠、焚香禮佛;西園雅集:策馬捶丸、暖爐點茶、清心滌硯、臨帖押印、擷芳插花、宣和鑑古;賢聚夜宴:玉箸銀盞、掛畫賞玉、投壺行令、歌舞昇平、臥燒水沉,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幅宋代生活畫卷和閒適生活背景下體現的爛漫風骨。

藝術家理論家為你上課

今天,在1個多小時的課堂上,81歲高齡的韓天衡以展品中最重量級和具代表性的《紹聖元年修內司制鮑照〈梅花落〉雙鉤詩文白玉》《剔黑鳳穿牡丹漆盒》和《三彩竹節牡丹蹴鞠紋暖硯》為例,介紹了宋代文人的階層和審美特點。

評論區彈幕不斷刷屏。有人討論「宋代文化精神中現代工藝美術可以借鑑之處」「宋代文人為什麼地位高」,也有人直接向韓天衡提問「如果穿越回宋代,你想成為哪個人」,他笑稱「我想成為蘇東坡,因為和他一樣愛吃肉」。

圖說:直播截圖 官方圖

第二節課是由古琴收藏家馮傑、古琴獨立製作人陳仲賢和上海交通大學盧藝老師帶來的《絲桐金聲》。主講人攜宋代古琴上陣,講解古琴從選材、製作到造型、音色、配件的一系列知識,並現場彈奏宋代和當今製作的古琴,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古琴千年前渾厚而當今更加清亮的音色差異。第三節課是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帶來的《粉飾大化,文明天下——談宋代繪畫》,和學生們共同回眸一個能出現《清明上河圖》這樣巨製的群英薈萃的時代。

期待精品網課常態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對傳統歷史文化展現出更多的好奇與興趣。就如近來的熱播劇《清平樂》,劇中晏殊、範仲淹等閃耀文學史的宋代文人大家悉數登場,許多年輕人一邊戲稱他們是「課後背誦天團」,一邊追崇和探究著熠熠生輝的宋代文化風貌。這次在展廳裡帶領學生們體驗宋朝一日的網課,更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了歷史文化教育的廣泛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讓更多人深入了解中華傳統經典文化,進行著文化傳承。

韓回之表示:「此次展出不只是文物的呈現,更是以各類文物為基礎,盡力還原當時精緻雅趣的生活狀態,讓觀眾通過對宋文化的深入了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廣泛興趣,從而樹立更好的文化自信。」

事實上,博物館、美術館和院校的傳統文化教育一向不缺豐富的知識與深厚的文化,缺的恰恰就是廣泛的傳播渠道。未來,像《回眸兩宋》這樣精品網課的常態化,也將為傳統歷史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想像力和探索空間。

(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

相關焦點

  • 文教結合 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共同培育精品網課
    人民網上海5月18日電  5月18日,由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平臺推出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探索沉浸式網課 巡遊宋代世家子弟...
    、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推出為期兩天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
  • 韓天衡美術館新展《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掠影第一回
    《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掠影第一回無極齋分享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本次展覽著眼於宋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江南士人日常風雅的四般閒事中的「點茶、焚香、掛畫、插花」等生活片段。
  • 「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
    近日,「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展中。此次活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在這個韓館年度大展中,有一組宋遼時期的銅人雕塑,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造型,不少自帶微表情,憨態可掬,惹人疼愛。
  • 嬉戲娃娃惹人疼愛:宋遼銅人組團亮相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
    嬉戲娃娃 惹人疼愛宋遼銅人組團亮相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延期至八月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這些銅人或拱手禮佛,或持荷遊戲,或橫臥擊鼓,或蹴鞠爭競,鮮活展現了宋金時期社會生活的一面。同時對宋遼時期,兒童的髮型,服飾,造型、風俗等諸方面提供了一個研究的上佳範本。歡迎廣大愛好者親臨觀賞。本次展覽著眼於宋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江南士人日常風雅的四般閒事中的「點茶、焚香、掛畫、插花」等生活片段。
  • 提醒:今天起韓天衡美術館部分展廳開放調整
    為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今天起,韓天衡美術館啟動部分修繕工程,修繕期間,位於美術館主樓二層及三層的常設展覽「翰墨流芳——
  • 韓天衡:歲月塑我,我塑我心
    海軍戰士韓天衡每兩星期的半天休假,從東海駐地一路顛簸,接受大師教誨。復員到了上海自來水廠後,天衡有幸與更多大師級藝術家零距離親密接觸,耳提面命、耳濡目染,受益良多。方介堪先生惜墨如金,一句「別人的東西再好,學一輩子,終究意思不大」,啟發式地逼著他向著藝術的深處去思考。臨別回到上海,方去疾先生看了他印作後篤悠悠的一句「你可以變了」,一語天然萬古新。程十髮先生用鋼刀和大錘的區別點化他。
  • 韓天衡美術館「味閒講堂」 徐建融教授講述海上花鳥畫發展
    藝術史學家、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徐建融在「味閒講堂」現場2月16日下午,韓天衡美術館新年第二期「味閒講堂」開啟,現場邀請藝術史學家、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徐建融為大家講述「20世紀的海上花鳥畫」。與往屆不同,韓天衡美術館首次將講座設置在被評為「2018上海最受歡迎的美術館展覽」之一的「海上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展廳,讓觀眾在講座同時貼近繪畫。
  • 佳展延期 同好延禧:韓天衡美術館古今硯文化特展續篇
    自幼從其父——中國著名的書畫篆刻家韓天衡學習書畫篆刻。1997年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繪畫專業。1999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為書法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0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考古研究生院考古系。又投於陳佩秋大師門下,學習繪畫和書畫鑑定。現為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西泠印社社員,推廣傳統文化策展人。
  • 韓天衡先生榮獲「2019年度中國書法風雲榜——傑出老書法家」稱號
    2015年6月起,「不逾矩不——韓天衡學藝七十年書畫印展」大型系列活動先後在浙江美術館、湖北美術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雲南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寧波博物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辦。2019年10月,「守正求新——韓天衡藝術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
  • 印印得心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亮相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媒體通風會上,策展人、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篆刻藝術院首任社長韓天衡先生介紹了本次大展的相關情況。中國印章出現於殷商時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憑信法物。本次展覽以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藏品為基礎,同時向西泠印社、河南印社及海內外藏家廣泛借展,是一次精心策劃、多方助力而成的篆刻文化綜合大展。「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對本次展覽鼎力支持,慨然借展古印章、古印譜多達50件(套)。
  • 上海城市文化地標:韓天衡美術館
    上海城市文化地標:韓天衡美術館 韓天衡美術館是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家藝術展覽館,展館主要展出篆刻家韓天衡向嘉定區政府捐贈的1136件藝術作品。
  • 嘉定| 書畫篆刻大師韓天衡美術館今開館
    【新民網訊】萬餘平米的現代建築、洋洋千餘件藝術藏品——位於嘉定城中心區(博樂路70號)的韓天衡美術館,本月24日正式開館,書畫篆刻大師韓天衡向嘉定區人民政府捐贈的1136件藝術品將在館內陸續展出。
  • 韓天衡美術館「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
    2015年12,《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策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工作,現展出縱橫上下兩千餘年的中國歷代神兵利器458件。大量珍貴文物聚集一堂,寒霜曐璀,實為難得。
  • 宋代文人的「旅行者」 形象
    原標題:塑造身份 建構歷史 宋代文人的「旅行者」 形象「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今人理解宋代歷史的一把鑰匙,士人研究也是宋史學界熱衷討論的話題,學者們試圖從各方面了解宋代士人的生存實態。當今史學日益強調對史料的分析與批判,在導論中作者明確指出宋代旅行史料存在時間、空間分布差異。為了克服史料的局限,作者頗費心思,如在開篇為了描繪旅行對宋代士人生活的影響,列舉範成大、鄒定事例加以說明。儘管二人一個是南宋名臣,一個默默無聞,但作者正是利用這種差異來說明旅行對宋代士大夫影響的廣泛,避免將眼光只集中在個別人身上。
  • 韓天雍《中國篆刻對日交流與影響》講座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舉行
    《中國篆刻對日交流與影響》韓天雍主講1月9日上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2021年首次「味閒講堂」在演講廳舉行。在講座中,韓天雍教授從漢光武帝賜給日本的「漢委奴國王」金印、三國魏明帝賜給日本的「親魏倭王」金印開始講起,經過隋唐時期的日本遣唐使、宋元時期的中國禪宗東傳等文化交流,至明代後期中國文人篆刻興盛之後,日本書畫界也興起鈐蓋印章的風氣。清初由浙江去日本的兩位僧人獨立、心越,被稱為日本篆刻的始祖。此後演化出江戶派、浪華派、長崎派等篆刻流派。
  • 文人思想與身心的花園——宋代私家園林,有什麼文人化特徵?
    1.文人社會地位提高——宋代園林迅速發展的直接原因 文人化是兩宋文化發展的特點,宋朝時期社會思想重文輕武,文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讀書風氣盛行,社會中知識分子數量明顯增加,科舉制度得到傳承與完善,科舉入仕使得朝中湧現出一大批文官,私家園林的建設在古代中國往往都是一些貴族所擁有的
  •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展出「學習強國」師生書畫印作品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展出「學習強國」師生書畫印作品 澎湃新聞記者 肖永軍 2018-10-25 08:11 來源:澎湃新聞
  • 傳承與新變—長三角青年書法精英對話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
    新華在線網 祁成志11月20日下午,「傳承與新變——長三角青年書法精英對話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盛大開幕。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館長顧工主持開幕活動。對話現場中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即所謂「長三角」,春秋時期已形成了發達的農耕文化。至公元4世紀東晉統治江左以後,「江左風流」成為東晉南朝文化的代名詞。唐宋元明清的江南地區,在人們心中代表了詩意的山水、富裕的生活和高雅的文化,被稱為「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