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
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推出了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展示文人一天生活軌跡
網課播出的所在展廳圍繞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細節,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的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等生活片段,展出金、銀、銅、瓷、玉、石、漆、木器等不同材質的宋代器物約五百餘件。
圖說:真人演出聞雞起舞 官方圖
展品以宋代文人一天生活軌跡為主展線,分三章十四節呈現——黎明即起:聞雞起舞、對鏡正冠、焚香禮佛;西園雅集:策馬捶丸、暖爐點茶、清心滌硯、臨帖押印、擷芳插花、宣和鑑古;賢聚夜宴:玉箸銀盞、掛畫賞玉、投壺行令、歌舞昇平、臥燒水沉,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幅宋代生活畫卷和閒適生活背景下體現的爛漫風骨。
藝術家理論家為你上課
今天,在1個多小時的課堂上,81歲高齡的韓天衡以展品中最重量級和具代表性的《紹聖元年修內司制鮑照〈梅花落〉雙鉤詩文白玉》《剔黑鳳穿牡丹漆盒》和《三彩竹節牡丹蹴鞠紋暖硯》為例,介紹了宋代文人的階層和審美特點。
評論區彈幕不斷刷屏。有人討論「宋代文化精神中現代工藝美術可以借鑑之處」「宋代文人為什麼地位高」,也有人直接向韓天衡提問「如果穿越回宋代,你想成為哪個人」,他笑稱「我想成為蘇東坡,因為和他一樣愛吃肉」。
圖說:直播截圖 官方圖
第二節課是由古琴收藏家馮傑、古琴獨立製作人陳仲賢和上海交通大學盧藝老師帶來的《絲桐金聲》。主講人攜宋代古琴上陣,講解古琴從選材、製作到造型、音色、配件的一系列知識,並現場彈奏宋代和當今製作的古琴,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古琴千年前渾厚而當今更加清亮的音色差異。第三節課是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帶來的《粉飾大化,文明天下——談宋代繪畫》,和學生們共同回眸一個能出現《清明上河圖》這樣巨製的群英薈萃的時代。
期待精品網課常態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對傳統歷史文化展現出更多的好奇與興趣。就如近來的熱播劇《清平樂》,劇中晏殊、範仲淹等閃耀文學史的宋代文人大家悉數登場,許多年輕人一邊戲稱他們是「課後背誦天團」,一邊追崇和探究著熠熠生輝的宋代文化風貌。這次在展廳裡帶領學生們體驗宋朝一日的網課,更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了歷史文化教育的廣泛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讓更多人深入了解中華傳統經典文化,進行著文化傳承。
韓回之表示:「此次展出不只是文物的呈現,更是以各類文物為基礎,盡力還原當時精緻雅趣的生活狀態,讓觀眾通過對宋文化的深入了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廣泛興趣,從而樹立更好的文化自信。」
事實上,博物館、美術館和院校的傳統文化教育一向不缺豐富的知識與深厚的文化,缺的恰恰就是廣泛的傳播渠道。未來,像《回眸兩宋》這樣精品網課的常態化,也將為傳統歷史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想像力和探索空間。
(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