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奇美、廣州LGD、深圳「中華映管」、惠州TCL等多個液晶模組項目相繼落戶之後,廣東已成為
液晶電視模組集聚的基地。廣東省信息產業廳副廳長彭平昨天(22日)在「2008奇美電子中國高清數字
電視論壇」上說,今年廣東還將爭取引進更上遊的液晶面板項目。彭平說,廣東會提供資金、土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上馬液晶面板項目,以支持CRT產業向平板產業轉型。
儘管目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對液晶面板的海外投資均有產業限制政策,但是,彭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卻認為,限制政策不是問題,關鍵是效率,要讓廠家到廣東來生產面板「有錢賺」。因此,廣東正不斷完善平板產業鏈,以創造更好的產業環境。
其實,「深超」已在深圳上馬了液晶面板的第五代生產線,在背後支持的便是臺灣的鴻海,不過鴻海是通過它在香港的公司來投資的。
對於將液晶面板轉移到中國大陸生產,拓圤產業研究所旗下亞研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光平認為,臺灣企業比較有機會捷足先登。但也有彩電企業的高層向本報記者透露,不排除韓資企業搶先一步的可能。
據國家2005年的相關政策,引進平板電視的關鍵部件和裝備,2010年前免進口關稅。彭平則強調說,2010很快就要到期。 王如晨
鴻海集團的光電事業或許真正在大陸廈門開花。昨天,廈門市政府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有關項目常委會都通過了,規劃投資額很大。」
「T項目」
但上述人士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包括落腳地及其相關布局,僅表示,廈門方面非常重視這一項目的推進。
此前香港已有消息稱,鴻海該項投資案保密甚嚴,代號為「T項目」。
消息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有意在廈門海滄區新陽工業園第一農場徵地6平方公裡,巨資打造光電王國。其中,一期工程用地規模大約80萬平方米,初期招收工人4萬名,僅廈門市所做的配套投入預計就將達10億元人民幣,項目加周圍配套的投資可能要超過幾百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鴻海旗下光電業務核心企業群創早有消息透露出來。該公司發言人許嘉成3月已對臺灣媒體表示,為配合六代廠TFT前段產能擴充,群創決定在廈門設置液晶模塊新廠,規劃在2009年上半年投產。並提及廈門市的地理區位、稅收優勢,以及當地政府積極發展光電產業的信心。
此外,為就近服務華東客戶,公司也將隨著集團布局浙江嘉善,規劃顯示器與液晶電視組裝業務。
大陸液晶模組布局漸熱
「那應該是一座液晶模組廠。」著名調研機構Isuppli一位人士對記者說,之前,奇美、友達光電均已經在華東華南完成初步布局。
而且,大陸整機企業海信、TCL也正向這一領域持續邁進。去年,TCL曾將非公開發行股票獲得的13.96億元資金投向液晶電視模組項目。而海信電器的模組業務已擴展至二期,今年7月,將正式開工投產,屆時年產將達150萬片。
從現有眾多廠家投資區域來看,配套環境最好的華南依舊是核心區域。此前,奇美已經多次增資佛山,而今年初,友達光電也再次擴充了生產線。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鴻海在光電領域布局已久,這也是它的6C戰略的核心環節之一。
經過將液晶模組與電視整機中
電源、
主板、機構件的整合,液晶電視的整機成本可以降低10%。這對於利潤率一般在5%~6%的彩電廠而言已相當可觀。
面對外資平板的猛烈進攻,海信、創維、康佳、TCL、長虹、海爾、廈華等國內彩電廠家的代表昨天齊集「2008奇美電子中國高清數位電視論壇」,研討液晶模組與電視整機一體化方案,以推出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液晶電視。
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電視面板技術應用開發處處長陳政嶸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經過將液晶模組與電視整機中電源、主板、機構件的整合,液晶電視的整機成本可以降低10%。這對於利潤率一般在5%~6%的彩電廠而言已相當可觀。
競爭
廣東是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2007年10月奇美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投產液晶模組工廠,那是奇美全球最大的液晶模組工廠。今年該廠二期工程已經動工,2009年年底其液晶模組的月產能將達到200萬片。
不過,奇美如今卻遭到另一個面板巨頭LG Display公司(下稱「LGD」,其前身為LG-飛利浦)的有力挑戰。LGD的廣州液晶模組工廠今年4月9日竣工,預計今年年底月產量可超150萬片;其二期工程明年開建,2010年年末該廠可年產4000萬片液晶模組。
據了解,去年中國市場平板電視的銷量約800萬臺,中國本土彩電企業佔有其中50%的份額,而奇美和LGD佔中國本土彩電液晶屏供應量的八成份額。
機會
今年,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供應商三星、索尼通過低價策略大力提升其市場佔有率。不過,中國企業並不是沒有機會。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總處處長陳立宜認為,北美、歐洲、中國佔了全球液晶電視80%的需求,這其中中國佔了三分之一。就中國市場而言,中國彩電企業在銷售網絡、消費者了解方面較有優勢。
陳政嶸也指出,全球21英寸以下的小尺寸電視市場一年有7000萬臺的容量,不過現在無論是CRT(顯像管)還是LCD(液晶)在小尺寸領域的銷量都是下降的,因此這一市場仍有較大增長潛力。而華南的彩電廠一年小尺寸彩電的供貨量達到3500萬臺。
「如何通過一體化設計,令液晶電視價格大幅下降,搶佔這一空間,正是機會所在。」陳政榮估計,今年22英寸液晶電視的售價有可能降至1500元以下。
一體化
LGD也同樣看到了一體化的力量。因而,LGD廣州工廠已經將創維吸引至其對面建立一座液晶電視整機工廠,雙方還將合資建立聯合研發公司,優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方案。
陳政嶸透露,奇美推出的「第二代南海機型」經過將液晶模組與電視整機重疊部件的整合,使機構件、電源、主板的成本都分別下降了50%。
LGD深圳有限公司TV營銷部副總經理奇鉉珉也說,液晶模組與電視整機之間還有很大整合空間,比如,兩者一旦一體化生產,液晶模組後面的貼板就可以省去,從而節省成本。
今年,創維、康佳、TCL等紛紛涉足上遊液晶模組。陳政嶸認為,彩電整機廠向模組整合是必然趨勢,但會碰到三個問題,即需要有一定的經濟規模、技術積累和設計能力。而一體化合作,將為整機廠了解模組技術提供捷徑。
全球液晶產能的急劇擴張,也促使LGD、奇美力推一體化方案。去年下半年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局面,今年下半年隨著多條生產線的投產將有可能發生逆轉。目前,奇美已向海信的模組項目提供液晶面板(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