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基督世界有「五大教堂」之說,分別是: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英國聖保羅大教堂。
世界五大教堂
它們都是傳世的中世界建築,更是曾經的政教合一的年代的佐證。其中西班牙的塞維亞大教堂排在世界第三,人們不禁要問名不經傳的歐洲三線城市,是如何成為一個宗教聖城的?那得從中世紀的結束,大航海的興起說起。中世紀的歐洲是非常的貧窮、落後的。不僅僅遠落後東方,也比不上東西方過度帶上的各個國家。原因很簡單,自打蠻族滅了古羅馬以後,歐洲文明之光就熄滅了。東方有造紙術、印刷術,可以保留先人的科學和文化。但歐洲諸國不僅文化沒有傳承,而且還物種貧乏,導致食物短缺。唯一能跟外界產生聯繫、交流的是地中海貿易。義大利的商船穿梭其中,去中東、近東地區和阿拉伯人做生意。通過商品交流,補充這塊大陸緊缺的物資,才不至於是一個完全蠻荒的大陸。所以地中海 - 黑海沿岸的各個貿易港口,是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城市。如下圖所示: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有持續下去,總有一個盡頭。先是14世紀,黑死病從卡法開始,沿著貿易航線一路殺到歐洲本土,最後席捲大陸。義大利是重災區,所以,以地中海貿易起家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斯等義大利商邦大受打擊。
前文回顧:1348 佛羅倫斯
黑死病敲響中世紀的喪鐘
不過黑死病後,歐洲的秩序重建,反而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這也有賴於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帶來了。之前書是很貴重的,貴族才能接觸。現在可以大規模的造紙、印書,才能傳播文化。
不僅平民有了文化啟蒙,歐洲的各個王室也能更開闊視野。其中就包括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諸國,它們開始從分裂到逐步統一。
再到了15世紀,歐洲大陸的最東端 - 東羅馬帝國搖搖欲墜,最終被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的學者們帶著古希臘、古羅馬的知識又逃回了西歐,使得文藝復興走上了巔峰。
可另一方面,貪婪的奧斯曼人把持了東方商路,斷絕了歐洲和中國的來往。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歐洲很快陷入了崩潰的場面,尋找新航路迫在眉睫。
前文回顧:1453 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
歐洲最西端的葡萄牙,本來是最窮的國家之一。此刻卻得到了最便利的條件 - 它們開展新航路,地理優勢最明顯。很快,從非洲繞一到圈到亞洲的航路被葡萄牙發現並壟斷。葡萄牙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讓隔壁的西班牙感到又羨慕又不安。可是西班牙甚至沒完成統一,南部沿海還在摩爾人手上。所以15世紀下半葉,西班牙光復運動開始。1492年,伊莎貝爾女王在格拉納達宣布西班牙的回歸。同年很快就找到了哥倫布,讓他開闢屬於西班牙的新航線。哥倫布的探險是西班牙王室的孤注一擲,最終結果是賭對了。從哥倫布開始,陸續的西班牙軍隊前往美洲劫掠。特別是墨西哥和秘魯發現了大量的白銀!有了白銀之後,西班牙等於是掌控了歐洲的錢袋子。
16世紀,西班牙一夜暴富,壟斷了海上貿易,而且吞併了葡萄牙。此時此刻,南歐人要做生意,要從西班牙門口過。北歐人要走新航線,要聽西班牙的無敵軍艦同不同意。在國王查理五世及其子孫的統治下,西班牙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海上霸主 - 西班牙無敵艦隊
一開始,無敵艦隊是協助陸軍去佔領土地,劫掠印第安人。後來,當拉丁美洲(除了巴西)都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後,就開始了移民潮。新大陸的土地需要開發,作物要耕種收割,商品要運動歐洲、亞洲去銷售。這就需要人力,不僅僅是從商的歐洲人,還有從亞非抓奴隸去幹活。
資本的積累是血腥的,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開始了。資本家們從西歐的港口出發,裝滿歐洲特產(鹽、布匹、朗姆酒等)前往非洲西海岸。到那裡,早已建好成熟的港口交易掉非洲缺乏的物資。再去奴隸交易市場,像挑選牲口一樣購買黑奴。滿載勞動力的商船漂洋過海到達美洲的集散中心 - 伊斯帕尼奧拉島(直譯就是西班牙島)。商船裡的黑奴
伊斯帕尼奧拉島,是今天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有的島嶼。這裡氣候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的莊園需要大量的黑奴。所以殖民者先在這裡賣掉黑奴,再買回蔗糖、可可、菸草、稻米。滿載而歸的商隊在無敵艦隊的庇護下返回歐洲,完成一個完整的三角貿易閉環。
三角貿易示意圖
相比非洲、拉美的每個貿易港比較零散,歐洲三角貿易的港口非常集中。基本都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大的就是塞維亞、裡斯本和加的斯(英國利物浦是西班牙衰敗後,才興起的港口)。其中又以塞維亞最為繁華,因為哥倫布就是從這裡出發,沿著瓜達爾基維爾河駛入大西洋,去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人最早的殖民地就是「西班牙島」,設立了著名的港口:聖多明各。所以在哥倫布之後,歐洲拉美的交易就成了塞維亞 - 聖多明各的單線來往。聖多明各的哥倫布塑像
從南美過來的財富,不管是劫掠還是貿易所得,都在塞維亞進行貿易中轉。全歐洲的商人,都在這個城市的交易所裡洽談買賣。經過幾十年的累積,本來是一座普通城市的塞維亞,在16世紀後半葉成為歐洲舉世矚目的貿易中心。塞維亞城外的港口
成年累月的積累,讓城市越來越富裕。儘管不是西班牙的都城,卻是最豪華的城市。歐洲人說:「沒見過塞維亞,就是還沒見過奇蹟」。而人人都在開玩笑的說:「塞維亞的黃金多到可以搭一座金橋直接通往新大陸」。可見世人對這座城市的看法是多麼的誇張。
黃金橋沒有,黃金塔卻在這裡矗立了800年。摩爾人建立的穆瓦希德王朝以塞維亞為都城,並修建了大量阿拉伯風格的宮殿建築。其中就有這座黃金塔,它初建的時候,外表塗以金粉,熠熠生輝。
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南美運過來的黃金、白銀,到達塞維亞後被存儲在這裡,由重兵把守。這下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塔。
港口畔的黃金塔
城中的另一座高塔是吉拉爾達塔,97.5米的它曾是這座城市的制高點,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現在塔上的鐘表仍然為全城報時,發出悅耳的鐘聲。吉拉爾達塔
其實它正是塞維亞大教堂的一部分。和西班牙南部其它大城市的教堂一樣,大教堂也是在摩爾人的清真寺基礎上修建的。而教堂的名字就是吉拉爾達教堂,現在我們稱呼為塞維亞大教堂。
它不斷的擴建和改造,現在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阿拉伯和哥特風並存的世界第三教堂。值得一提的是,哥倫布死後便是埋屍於此。
塞維亞大教堂
大教堂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中心,於它正門相對的則是貿易中心 - 西印度群島商業交易所。如今則被改為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關於那個時代的地理著作、交易記錄、文獻日誌等珍貴的資料被保存在此,供後人查閱。和對面的哥特教堂對應的是,它按照文藝復興風格修建。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
這個城市的宏偉建築還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是首屈一指的西班牙廣場和塞維亞王宮。西班牙廣場
前者是歐洲最壯觀宏偉、最精美華麗的廣場之一。又像是一個時代的博物館,從建築群裡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風格的影子。
至於後者,更是精美絕倫。如果您看過《權利的遊戲》,可能對馬泰爾家族的領地陽戟城印象深刻。而其中的王宮庭園便是取景於此。
王宮中庭
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前後有500年的修建歷史。阿拉伯的元素更大於哥特風格,而且和阿拉伯其它王宮一樣,喜歡庭院,每個庭院都精緻到無以復加。色彩的搭配上也是非常的高級,庭院裡也展示了阿拉伯人高超的園藝技術。
當然既然是安達盧西亞的政府駐地,塞維亞少不了有鬥牛場和各種佛拉明戈會場。在這裡看弗拉明戈,就像在裡約看桑巴一樣普遍。
劇場裡的弗拉明戈表演
它們都集中在老城區 - 聖十字區,如下圖所示:
聖十字區
老城區保留的非常完好,行走其間,就能感受濃鬱的安達盧西亞風情。感受它昔日的繁華。16世紀是這座城市的巔峰,也滋生了腐敗。無數的淘金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只為獲得一張前往新大陸的船票。但大數人沒有這個機會,只能淪為城市的乞丐。臃腫的城市聚集了太多無業流民、小偷妓女,也產生了邪惡的幫會。這個城市由盛及衰,進入了動蕩時期。到了17世紀,英國開始崛起,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三角貿易的重心北移到了英國利物浦。再加上瓜達爾基維爾河淤泥堆積而失去了行航能力。西班牙的貿易主港,不得不從塞維亞轉向加的斯。西班牙的貿易港口
城市的衰敗不是斷崖式的,畢竟底子還是很厚的。在富足的時候,塞維亞的管理者們就開始興起工廠,作坊。當海運失去優勢的時候,幸好迎來了工業革命的南下。工業製造業讓城市沒有像別的海港那樣一落千丈,還留有了自己的強大經濟地位。推薦: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您可以看西班牙電視劇《黑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