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蹦迪圈鄙視鏈

2020-12-25 騰訊網

很多時候許多愛去蹦迪的人會對「蹦迪圈」很迷惑,比如為什麼「某些人在夜店裡被所有人都認識」、「為什麼某些人大家總會歡迎他們去蹭卡」、「為什麼某些人到另一個城市去蹦迪也會有很多新朋友認識」——歸根結底,這是個蹦迪圈的問題。

很久之前我寫過一篇《中國富二代鄙視鏈》,感覺大家好像蠻愛看這種「鄙視鏈」系列的,畢竟寫一篇「鄙視鏈」總能讓人由淺入深的去了解這個圈子。

閱讀前請記住,最有錢的頂級富豪基本不會混蹦迪圈,在蹦迪圈的鄙視鏈處於高級別並不能代表什麼,既不代表你渣、也不能代表你有錢,只能代表你相對愛玩、喜歡蹦迪,僅此而已。

第一階梯:偶爾蹦迪

偶爾和朋友去夜店蹦迪,卡座上基本都是自己認識的人和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A卡,這是大部分人的蹦迪方式,不用贅述。

第二階梯:擁有A卡小圈子

這個圈子是各個城市夜店的消費主力,也是各大銷售手裡面重要的客源。

此類人的組成部分為:中產階級家庭的在校大學生,無租房壓力手裡尚有餘錢、畢業沒幾年的小富二代、事業稍微有起色的創一代、回國無所事事的留學生,年齡在18-28歲之間。

他們叫來的女生也是魚龍混雜,一類是他們自己圈子裡的女生、諸如大學女生、高中生、公關文員、夜店氣氛組、混圈婊,二類是夜店銷售每晚叫來的新女生。

他們往往每周會去2-3次夜店,由一個愛玩的人或夜店銷售去牽頭組局,告訴他們今晚低消多少,每個人該A多少錢。

通常情況每個人每晚A的錢大概在1K上下,但上海相對昂貴,這樣的小圈子要2K上下。

這種局玩多了,大家來回A卡,這個小圈子裡面玩的最多的玩咖,大家總會耳熟能詳。

雖然是鄙視鏈的一個階梯,但中產階級家庭的在校大學生和他們叫來的女學生,在經濟實力上還是比其他人差了一頭。其中自制力差一點的人,男生會淪為蹭卡的髮菜小弟,女生則為沉淪到老男人的局裡張腿要錢。

這是一個城市的主流蹦迪圈。

第三階梯:城市大哥圈

當你踏入你所在的城市最好的那家夜店,服務員和保安都認識你,諂媚的叫你「大哥、公子、少爺..」,那你已經是這個城市夜店消費的頂層人群了,雖然這個「頂層」人有點多。

你有神龍套,也有很多DP,名下存酒幾十瓶喝都喝不完,你每天開卡有來蹭卡的小弟,他們和夜店銷售獨自去夜店的時候會殷切的向你借神龍套撐排場。

即便你很晚去夜店,已經沒有舞池卡了,你也可以通過消費要求夜店為你加一張卡,你在夜店打架和發生矛盾,服務員與保安第一時間也會向著你。

銷售會刻意維護你們之間的客戶關係,其他銷售也會故意討好你。

基本上來來回回這個城市好看的女孩子一半你都認識,滿分對你來說已經沒那麼重要,夜店只是深夜無聊偶爾打發時間。

這一階梯的人比第四階梯有錢,但不如第四階梯混圈,對「電音」興趣也沒有那麼大。

第四階梯:國內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當電音節和蹦迪結合到一起,這就是跨城市的蹦迪圈了。許多介於二三圈層之間的人,他雖然有錢在自己的城市開最好的卡座,但面對動輒十萬以上的電音節卡座還是消費不起的。

所以他們的玩法就是電音節打野、然後在AfterParty(諸如E11、0731、EF+、ACE、MKD..)開卡。

他們會讓這種AfterParty的大銷售幫自己找人A卡,由此也會認識其他城市的蹦迪選手。

在電音節前,這些人往往會擠破頭皮去社交,進入一個又一個專門為電音節所拉的群聊,在這些群聊裡認識即將去這場電音節的女孩。

第四階梯的蹦迪選手往往會形成跨城市的友誼,其中玩的最開的那一批人在蹦迪圈裡就會相對「著名」,許多時候還會被在電音節開卡的大哥青睞,能跑到卡座區去蹭卡。當然這一切是以髮菜為代價的。

第四階梯是中國蹦迪圈最主流的一群人,他們的消費能力凌駕於Raver數倍,但卻臣服於卡座大哥。

第五階梯:國內電音節A卡小圈子

第五階梯在電音圈、蹦迪圈都已經小有名氣,畢竟都A的起十幾萬的卡座,那些電音圈的大銷售會捧他們的臭腳,死命的給女孩們吹捧這些人。

其中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第三階梯:「城市大哥圈」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只是這撥人更喜歡玩電音節,但他們玩的女生質量往往比第三階梯好上數倍。

在電音節的混圈婊眼中,第四階梯是她們認為的最有錢的那一撥人。

第六階梯:國外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這裡所說的國外指的是日本、泰國、韓國,尤其是韓國。

只有去國外電音節玩過,才能明白什麼是Raver。在這一階梯裡,蹦迪選手的屬性會被削弱,Raver的屬性會被增強。

作為蹦迪圈和電音圈的核心,這一階梯的喜好往往決定了國內音樂風向。

比如近幾年,這一階梯明顯更傾向於韓國的電音節Ultra、EDC等,After Party也會選擇韓國的MASS CLUB,入住的酒店基本都是首爾艾美。

要知道,電音節的時候,MASS CLUB的卡座至少是五萬起步的…

他們的喜好正是國內韓國電音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韓風派對就是由這一個階梯的人傳播到國內的電音圈、蹦迪圈的。

只可惜在傳到過國內的過程裡,有很多偏差,現在中國打的Bounce,實際上不是韓國的音樂,韓國的MASS打的音樂根本不是中國目前的這種Bounce風。

這個階梯的女生往往在韓國整容做臉,顏值上碾壓國內的低級整容臉,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說是「天菜」。

第七階梯:國外電音節A卡小圈子

去年韓國萬聖節Escape的卡座要50W人民幣一天,Ultra和Edc也基本接近這個價格。

能在韓國電音節A卡的,已經是中國蹦迪圈最有消費實力的那一批人了。他們往返韓國往往採用包機的形式,是任何一個電音圈銷售和「天菜」都想去當舔狗的存在。

雖然有時候也會折戟沉沙,比如去年西安一撥人包機去韓國EDC,什麼都拿了最貴的,結果一整架飛機上沒有一個男的滿分,下頭到倒閉。

但大部分時候,這批人是電音圈、蹦迪圈玩的最開心的那撥人,每到電音節,各個城市蹦迪圈的天菜都集中在一起圍著他們轉,能不開心麼?

第八階梯:國外頂級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要知道從中國去一趟Tomorrowland再玩一圈ibiza,就算不開卡也要花上小十萬塊。

當然,一些留學生會有地理位置優勢,更容易飛過去,這個階梯的人基本不會玩國內電音節了,玩過美國EDC、Tomorrowland後,再去國內的電音節,他們只會覺得無比下頭。

不管是作為一個Raver,還是作為一個蹦迪選手,他們的品味和審美已經被頂級電音節拔高到一個程度了。

之所以在鄙視鏈的第八階梯,跟有錢沒關係,這個階梯中勤工儉學的Raver也有,能到這個階梯主要靠的是電子音樂品味。

第九階梯:國外頂級電音節開卡小圈子

直升機接送、私人飛機飛到美國、歐洲、和明星網紅一起娛樂,這其實已經脫離蹦迪圈、電音圈了。

第九階梯就是世俗能對富豪和頂級富二代所理解的全部花天酒地。

第八階梯升在品味,第九階梯升在金錢,這兩個階梯其實跟國內關係都不大,國內電音圈、蹦迪圈常見的最頂端還是在第六七階梯。

更多夜店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滿分雷射槍

相關焦點

  •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生活中的嘈雜 ,讓很多事情發生後,失去了最原始的模樣。更多的開始追逐物質層面,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小到首飾包包,大到名車別墅。當然這背後的鄙視鏈也隱形的如影隨行著。就連我們的聚餐上選用的酒,都隱約潛藏著讓人虛榮的優越感。這條鄙視鏈,持續無限的循環著。喝高端白酒的酒友,看不起選擇喝洋酒的酒友,而喝洋酒的酒友看不去選擇喝葡萄酒的酒友,喝葡萄酒的酒友看不起選擇喝啤酒的酒友。這個鄙視鏈到如今,並沒有太多改變,還在無限循環的反覆著。
  • 中國奶茶鄙視鏈
    71年前,錢鍾書在「圍城」裡談到過大學裡的鄙視鏈: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那以此推斷,周杰倫是人,所以,奶茶必然也有鄙視鏈。
  • 中國音樂圈的「鄙視鏈」(樂器篇)
    當然,不是調侃那些處於鄙視鏈底端的學校。俗話說得好高手出自民間,在音樂學院能得到更全面的學習而已。只要努力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這個鄙視鏈也可以讓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衡量自己要去的學校。樂器圈的鄙視鏈咱們也不廢話,直接列出來給大家看。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帝都學區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鄙視"。帝都各區域關於學區房各有各話,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榮譽感。究竟誰才是帝都學區房的"宇宙中心"?今天,我就帶大家聊一聊,帝都學區房鄙視鏈。至於其他區域,都是土包子,胡同串子,loser……鄙視鏈中層:誰知四九城牆內,別有優遊快活人(東城)在鄙視鏈的中層,是神奇的東城,雖有著比肩頂層,位列全市Top3的教育資源,擁有著史家小學、府前小學、景山學校、和平裡四小等頂級名校,自認是北京教育的高地。但東城的家長們的佛系程度卻堪稱帝都之最,在鄙視鏈排名中位居中層已然給足了面子。
  • 中國「方便麵」鄙視鏈:口味超200種,香菇燉雞卻在鄙視鏈底部?
    方便麵的口味確實是奇珍百態的,但百態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所謂的派別林立的局面,而這就是所謂的「鄙視鏈」形成的原因所在---所以,這期內容我將帶大家好好了解國民的方便麵鄙視鏈。01中國方面便鄙視鏈版圖首先站在方便麵鄙視鏈最頂端的當屬兩款全宇宙通殺的口味:紅燒牛肉麵和老壇酸菜面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學校鄙視鏈第一梯隊: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和史丹福大學(美國)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太陽之下無新事,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高低之分,鄙視鏈也就應運而生。小時候我們總是被拉來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長大了我們混的各種圈子也是逃離不了鄙視鏈的束縛,就連你呼吸的空氣都是有鄙視鏈的。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雖然,包括嵇康在內的竹林七賢個個是翻白眼的高手,他們鄙視名教、鄙視假道學、鄙視俗人。但是,倘若他們看到如今的「鄙視鏈」,怕是也要羞愧萬分,自嘆不如吧! 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說,鄙視是沒有道德可講的。芸芸眾生皆平等,身為現代都市的一員,自然是不會隨意地豎起修長的中指,或者是無意中讓眼睛流露出睥睨的餘光,更不會雙手呈「八」字「掐死」別人的尊嚴。
  • 鹿先森毀於「音樂圈鄙視鏈」?
    對此,樂隊的解釋是,他們被「音樂圈鄙視鏈」給害了。而節目組的觀點大概是借高曉松之口說的那句:「哪個風格哪個領域裡都有寫得好的,都有臭大糞。玩某個風格不會被鄙視,玩得爛會。」言下之意是,鹿先森拿了低分,不過是因為他們玩的爛而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鹿先森真的沒有那麼差……只是他們真不該選這首歌。
  • 旅遊圈也有鄙視鏈!你猜你在哪一端?
    而在鄙視鏈裡,五星級酒店的鄙視鏈也是安排得明明白白:萬豪/洲際 > 麗思/喜來登/四季 > 希爾頓/香格裡拉/假日等 > 海航/建國/華美達等(以上排名僅為部分網友意見,真愛粉請務上升小編本人)最主要的是,連30塊一晚的床位的青旅,都有著很多人想而不得的青春激揚
  • 大連樓市鄙視鏈
    「喝藍山的看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看不起喝喜茶的,喝喜茶看不起喝COCO的......」鄙視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樓市亦是如此。 板塊鄙視鏈 「人們的認知總要比城市和歷史變遷慢半拍,而這種落差往往造就了無數的口水仗。」
  • 盤一盤夜店蹦迪鄙視鏈……
    在昏暗的燈光下,擁擠的人群中混雜著香水汗味荷爾蒙的空氣裡肆意蹦迪是當代青年釋放壓力的不二之選上回講了電音圈中的DJ、曲風、電音節三大鄙視鏈今天蓄電CHN編輯部為你盤一盤夜店中常見的鄙視鏈穿搭鄙視鏈奢侈大牌>爆款潮牌>
  • 美潮鄙視日潮,小眾鄙視大牌,鄙視鏈底端是……
    「本格,你經常說這個不能穿,那個特別土,那我就問你,你被鄙視過沒?」看到這個問題,本格後背一涼,因為事實是,本格確實被鄙視過。前幾天本格就被玩美潮的老炮鄙視了一通,認為本格喜歡的東西太過呆板。如日中天的美潮鄙視我,也不是沒理由的。按照以前的玩法,在時尚圈穿高定的鄙視穿高級成衣的,穿高級成衣的鄙視穿輕奢的,穿輕奢的鄙視穿快消的,穿快消的鄙視穿淘寶爆款的。
  • 才愛搞些花裡胡哨的喝茶鄙視鏈
    自南方都市報2012年4月7日深圳雜誌「城市周刊」專題中「鄙視鏈」這個詞誕生起,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日漸隔閡,不願去理解他人,只關注自己的小世界,過於自我,就容易心生鄙視的心理。幾乎所有的行業或者圈子都興起了一股鄙視的高潮。可以這麼說,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
  • 上海購房鄙視鏈地圖來了,你家在鄙視鏈頂端嗎?
    本期我們就把各個區的地段鄙視鏈總結了一下,方便大家查找、閱讀。通過地段鄙視鏈,我們能快速了解各個板塊在各區的佔位。 本文中的地段鄙視鏈可能與之前發布的文章中略微不同,因為我們做了優化升級,考慮了更多的因素。 本次地段鄙視鏈是根據板塊標杆二手房價格、板塊在售/待售新房價格製作而成。
  • 摩託車圈裡不成文的「鄙視鏈」!被鄙視過的大有人在!
    「鄙視鏈」大致的意思是自我感覺良好,卻瞧不起別人的一種現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樣,有人的地方就存在鄙視鏈!當然了,摩託車圈裡也不例外,這一期,小編和大家一起看看,在摩託車圈裡,「鄙視鏈」究竟存在於哪些方面?
  • 喝茶鄙視鏈:說好的天下茶人是一家呢?
    喝普洱茶的老說「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後歸宿」,對全世界飲用率最高的紅茶與綠茶視而不見,這裝瞎的本領實在令人嘆服;喝巖茶的專盯肉桂,牛肉、馬肉、龍肉不一而足,好像2014年之前全世界皆迷戀大紅袍的現實不存在似的,也對武夷山其他眾多品種的巖茶嗤之以鼻;茶類鄙視鏈條的最底層,過去是花茶,現在是奶茶
  • 國內日料店鄙視鏈
    無窮盡的比較,並不是時尚界的專利,日料界也暗暗湧動著鄙視鏈。   吃高端預定製壽司,最重要是將北海道海膽、巖手生蠔、青森吞拿魚腩拍成美食大片,湊成九宮格,配上「好吃到靈魂出竅、舌尖盛宴」的字眼,才能在朋友圈營造出一種日本深度遊的即視感。
  • 國人旅遊「鄙視鏈」:自由行、歐美遊「鄙視」跟團遊、東南亞遊?
    因此不少喜愛旅遊的遊客朋友們,久而久之也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出「鄙視鏈」,大多數人中了第三條,你認可嗎?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小眾遊「鄙視」網紅景點遊隨著網絡的日益強大,不少景點在各種美照、視頻的推動下,「網紅景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受到眾多遊客追捧。甚至有時候連當地人都搞不明白,極其普通的地方,怎麼會一夜爆紅,變得人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