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4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與中國旅遊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致辭,明確新階段旅遊發展的思路舉措。與此同時論壇公布了「2020中國旅遊集團20強」名單。
文旅部部長胡和平:「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構建現代旅遊產業體系
胡和平強調,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現代旅遊業體系。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豐富產品供給。
把提供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要搞好需求側改革,推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提高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優化旅遊發展布局結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整合跨區域資源要素,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堅持精益求精,著力打造旅遊精品,提升中國旅遊平臺形象,要做強市場主體,尊重企業主體地位,營造寬鬆的經營投資環境。
二、要大力發展大眾旅遊。
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標準化與個性化相統一,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供給,推出更多定製化旅遊產品、旅遊線路,適應人們旅遊方式的變化,優化旅遊公共設施布局,增加旅遊惠民措施,推進旅遊景區服務中心等標誌體系建設,加大面向散客的旅遊公共服務能力。
三、要發展智慧旅遊。
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機遇,完善旅遊信息基礎設施,提升產品服務、企業治理等智慧化水平。要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應用,推動旅遊領域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培育雲旅遊等新業態新模式,要加快建設智慧景區,支持旅遊景區、度假區等開發建設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推進預約、限流、錯峰常態化,提高管理效率。
四、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紮實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大力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衍生產業鏈,創造新價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五、要強化市場管理,把提升質量作為重中之重,構建服務質量標準體系、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改善遊客體驗,提高滿意度。
要加快旅遊行業信任體系建設,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針對突出問題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侵害遊客利益的違法行為,讓群眾在高品質的旅遊活動中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開展不合理低價遊等專項整治,營造規範有序、安全文明的旅遊市場環境,要健全旅遊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加強重點時段、重要設施設備、重大節慶活動及高風險項目等的安全監管。
強化新發展階段旅遊企業的使命擔當。旅遊企業是現代旅遊業的核心,一個時期以來,旅遊企業在推動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進入新階段,要一如既往再接再勵,積極作為,努力擔當新使命,做出新貢獻。
一、要堅持文化引領,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和踐行者。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重大任務,提升旅遊的思想內涵、文化品質,讓旅遊成為難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拓展交流渠道,創新交流方式,讓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同時,也讓中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
二、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做大眾旅遊的促進者。
要適應大眾旅遊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民旅遊消費常態化、需求多樣化等特點,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豐富產品供給,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改變當前旅遊產品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局面,既更好滿足人民旅遊需求,又從中獲取發展動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統一。
三、推動科技賦能,做智慧旅遊的示範者。
要抓住科技發展的契機,加快新科技應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積聚各類創新要素,推動數位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產品創新,實現科技強企、科技強旅,使「旅遊+」「科技+」相互賦能和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投入更多力量,加強智慧旅遊服務,推進旅遊便利化。今後文化和旅遊部將繼續推進現代旅遊業體系建設,支持旅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歡迎大家對未來一個時期旅遊高質量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2020中國旅遊集團20強名單發布
從2009年開始,中國旅遊研究院與中國旅遊協會聯合發起中國旅遊集團調查並排名,迄今已連續開展12年。本年度中國旅遊集團20強評選,根據企業申報、誠信背書的原則,共上報40餘家旅遊集團數據,根據營業收入這一單項指標,共有28家企業入圍,其中部分企業規模相當,並列入選,統稱中國旅遊集團20強。
2020中國旅遊集團20強名單
中國旅遊集團、華僑城集團、首都旅遊集團、美團、凱撒集團、河北旅遊集團、山西文旅集團、大連海昌集團、錦江集團、攜程集團、復星旅文集團、春秋集團、景域驢媽媽集團、南京旅遊集團、同程旅遊集團、浙旅投集團、杭州商旅集團、開元旅業集團、黃山旅遊集團、祥源集團、福建旅遊集團、山東國欣文旅、江西旅遊集團、建業集團、鄂旅投集團、嶺南集團、珠海九州控股、陝西旅遊集團。
20強集團排名不分先後,具體按先中央後地方的原則排列。中央企業按國資委對央企排序進行排列;地方企業根據註冊地,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統計數據時地方先後順序排列,同一省市按照先國有後民營,國有或民營中按照營業收入規模排列。28家企業中,珠海九洲控股、建業集團、陝西旅遊集團、河北旅遊集團、江西旅遊集團首次入選。從入選企業的性質來看,非國有企業11家。
預測未來5年
我國有望形成
年均百億旅遊人次和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
國內遊大市場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13日在京發布報告,預測未來5年,我國有望形成年均百億旅遊人次和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遊大市場。
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為主題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12月12日至13日在京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在13日上午的致辭中說,要加快構建現代旅遊業體系,著力從豐富產品供給、發展大眾旅遊、發展智慧旅遊、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強化市場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實。
胡和平表示,要推動科技賦能,做智慧旅遊的示範者,推進以數位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產品創新,實現科技強企、科技強旅,使「旅遊+」「科技+」相互賦能和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論壇上,由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這份《中國旅遊集團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達60.06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14531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未來5年,國內旅遊市場還將保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百分之十以上的綜合貢獻率。
報告分析,隨著旅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選項,旅遊業的文化屬性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研究院今年6月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78.3%的受訪者表示文化體驗是其外出旅遊的主要或部分目的。旅遊業的發展應注重讓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和數字科技企業的紛紛加入,將持續為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賦能。預計「十四五」時期,會有越來越多的數字空間和消費場景湧現,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 文旅頭條
原標題:《2020中國旅遊集團20強名單公布,我國未來5年有望形成10萬億元級國內遊大市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