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八卦,枉在世界走。大家好,我是桔子八寶飯。
泱泱華夏五千年,地大物博,人才輩出。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英才,都有屬於一個時代的偶像。
上一次我寫了一篇香港電影界明星大咖的文章,結果因為我自己心中的排名而被一些網友吐槽。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實際上在諸多行當中仍舊存在最佳之爭。這也能夠理解,畢竟有行業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有競爭自然會有許多的爭議存在,在華語樂壇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中國樂壇教父級的才俊們,首先聲明一點,這是我個人自己心中的人選,其中並不涉及到排名和地位,如果你有什麼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歡迎留言討論,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
說到中國的樂壇人物,自然繞不過去一個亞洲天王級人物周杰倫。何況如今仍然掌控著中國樂壇,他是近二十年來華語樂壇的標誌和領軍人物,亞洲音樂巨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華語音樂的耐聽度和質感,提升了華語作詞人編曲人的地位,開創了華語樂壇的新局面。
二十世紀華語樂壇前十年,尤其是03年到08年期間,幾乎沒誰能挑戰周杰倫的地位,周杰倫前是陶喆、張惠妹等人霸榜,周杰倫後許嵩大火,之後流量時代到來,現如今是華晨宇的時代。
周杰倫統治華語樂壇期間,對手都很強勁,像王力宏、林俊傑、孫燕姿、蔡依林等,隨便一個都是天王天后級人物,但當時的周董實在是太耀眼了,在眾多王者中,他就是最強王者。但也別忘了華語樂壇的第一人鄧麗君,正是她使流行音樂被人們廣泛接受(此篇討論的是教父級人物不涉及女歌手)。
許冠傑,粵語流行歌壇上開天闢地式的人物,揭開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被尊為香港「歌神」。成名於70年代,他的歌曲流行為我們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香港歌壇從此邁入粵語歌曲時代;作為歌壇上皇冠明珠式的人物,許冠傑和譚詠麟在上個世紀就雙雙摘得象徵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的殿堂級獎項「金針獎」。獲得這個獎項後,所謂的天王、巨星,都成為了浮雲。
譚詠麟,香港處於超然地位的天皇巨星,超然這個詞是在香港回歸時香港電視臺主持人說的。在歌壇中也盡力提攜後輩指點新人,所以他的威望極高,像比譚詠麟晚一輩的四大天王中的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譚詠麟的關係就非比尋常的要好(郭富城不是很清楚),他們都對譚詠麟以大哥、校長的身份看待。
譚詠麟是真正的為歌而生,在許冠傑之後扛起光大粵語門庭的大旗,成為粵語歌壇上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譚詠麟是80年代歌壇的中興翹楚,他領銜「譚張梅陳」超級偶像的陣容,開始把香港歌壇推向新的高度。
張學友,在90年代唱功無人能敵,穩居四大天王之首,是華人世界中專輯銷量最多的歌手,在國際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早在90年代,中國就流行這樣一句話: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音樂迴蕩。四大天王的時代已暗淡,唯有他東方不敗。
他的確有著無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唱片銷量突破6000萬張,僅次於麥可·傑克遜;個人巡演近800場,居華人歌手之首;音樂獎項260餘座;更是個被歌唱事業耽誤的影帝。30多年來,他天籟般的歌聲已成為不老的傳說,陪伴了多少人的愛情,也唱出了幾代人的心聲。
張國榮在80年代的歌壇也很紅(80年代的代表人物譚張梅),但是他勝在多棲。所以就歌壇而言,那個時候並不是主角。這一點和天王巨星劉德華十分相似。
李宗盛和羅大佑。兩人都成名於80年代,被傳唱於90年代,被懷念於00年代。一個寫百味人生,一個寫紛紛人世;一個直擊內心,一個悲憫人間。都開創了自己風格。都是流行音樂集大成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同樣也有一個「羅大佑」。
王傑,曾經的王者,只是目前的地位比較邊緣化。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場遊戲一場夢》曾在臺灣專輯排行榜上,蟬聯榜首長達半年之久,把那個時候的香港「四大天王」比了下去。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曲在傳唱,他確實是一個超級巨星、浪子、憂傷王子、情歌王子,具有「華語世界第一人」之稱。
他的聲音、唱腔和歌曲的感染力,是無人能及的。但因為是直性子,不善於華麗包裝和個人說話方式,多處受到圈內排擠。人紅是非多,2001後王傑聲音就變啞,傳聞被下毒所造成的。據王傑自己回憶,當時喝了身邊一個人遞來的飲料後出的事,這個人他自己很清楚是誰。
黃家駒,帶領了香港樂團創作風範,一改靠英文,日文譯曲度日的局面,開原創的先河;這個誰也比不了。BEYOND樂隊的歌曲大都是抨擊社會現實,表達憤怒和不滿;但是他們最終上升到這個高度,實在是成員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結果。
不可否認,黃家駒和BEYOND能被那麼多人關注,確實與家駒的意外和突然離世有關,但是我不相信誰能像家駒一樣說出「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我也知道熱愛音樂的人千千萬,但是我不相信有人會再說出「我不能沒有音樂,沒有音樂我會死」;他厭惡商業炒作,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帽子,他就是黃家駒!這是我對家駒所能下的淺顯定論。
對此大家怎麼看,以上謬論僅為一家之言,大家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桔子八寶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