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播出了《313位山東籍志願軍烈士 他們的家人在哪裡?》的節目,「又到一年清明時,思親祭祖敬先靈。」我們在祭奠逝去親友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
清明節來臨之際,一名叫做王鋒的志願者提供給了幫辦一份名單,她所在的「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統計了313位安葬在朝鮮的山東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在已查明烈士墓所在位置的情況下,希望為他們尋找在山東的親人。這313位志願軍烈士目前是已知具體安葬地點,經過志願者的信息比對,大部分能查得到籍貫。
這份名單看似信息簡單,但卻來之不易,需要志願者付出極大的毅力、耐心,並且需要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諸多背景知識。
王鋒的家鄉在臨沂蒙陰,她的爺爺就犧牲在了朝鮮,多年來父親一直想要尋找爺爺的下落,後來年齡大了,王鋒就承擔起了代父尋親的責任。
2015年國家出資修繕了部分在朝鮮的志願軍烈士陵園,隨著逐步開放,王鋒終於在2018年清明節踏上了朝鮮的尋親之旅,但讓人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找到爺爺。不過那次旅行讓她結識了很多志願者,同樣的家世,同樣的情感,「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從此成了王鋒的精神寄託。
「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的志願者遍布全國,負責晉冀魯豫地區的聯繫人徐中珍介紹,目前朝鮮在冊的志願軍陵園有七十座,開放的有六座,另外還有很多尚未統計。
據相關資料了解,全國犧牲在朝鮮的志願軍及支前民工共有197653人,其中山東籍烈士19766人,是犧牲人數第二多的省份,絕大部分烈士遺體安葬在了朝鮮。而能成為埋骨他鄉的烈士與國內親屬連接的紐帶,將是尋親團志願者一如既往的使命。
今年因為疫情,「尋親服務團」暫停了前往朝鮮掃墓的計劃,而是選擇在網上祭奠,但是一有機會,他們仍會再次踏上旅程。對於他們掌握的烈士信息,畢竟烈士人數眾多而志願者人數有限,不能一一去實地核實,所以才通過媒體進行公布。那麼現有的這313位山東籍志願軍烈士名單,能否根據上面的線索找到烈士家人呢?
整合線索 尋訪徂徠山下三烈士
根據名單上提供的線索,幫辦選擇了楊篤芝、羅文田、盧方財三位籍貫相近的志願軍烈士,他們的信息相對完整,都隸屬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登記的都是新泰天寶鎮,不過現在這裡的行政區劃已變更為泰安市高新區天寶鎮。我們找到了鎮民政辦公室主任、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陳呈濤。
天寶鎮位於徂徠山腳下,自抗戰時期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著名的徂徠山起義、獨秀峰戰鬥都發生在這裡。為了進一步落實三位烈士的家人,我們前往所在村莊尋找。楊篤芝烈士的家鄉在小官莊村,在村幹部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他的家。
楊篤銀老人今年83歲,是楊篤芝烈士的弟弟,家裡至今還保存著烈士證,上面顯示1952年7月6日犧牲於朝鮮。
根據「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楊篤芝烈士現在安葬在朝鮮開城志願軍烈士陵園的7號墓,陪伴他的是15236名戰友。
得知了哥哥身後的下落,楊篤銀老人終於放下了心裡的牽掛,也給逝去父親有了交代。楊篤銀的老伴給我們搬出一個小風箱,她說,這就是近七十年來一家人的寄託。
(楊篤銀老人)哥哥當兵時留下的遺物,囑咐我平時給父親燒點水。
三位烈士 同樣來自「鐵一樣」的63軍
對於確認了的烈士家庭,幫辦會將烈士證、烈士家裡的情況等信息反饋給「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的志願者,如果以後再次去朝鮮掃墓,烈屬可以委託他們祭奠。在西峪村,盧方財烈士的家裡同樣設立了衣冠冢,他的弟弟盧方學今年71歲,哥哥去朝鮮的時候18歲,他當時只有1歲。
盧方財烈士同樣出自鐵一樣的63軍。1951年6月初,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臨危受命,死守鐵原,在敵人的狂轟亂炸下,由於志願軍戰術得當,將士用命,最終成功遏制住了聯合國軍進攻勢頭,史稱「鐵原阻擊戰」。
盧方財烈士現在安葬在朝鮮志願軍烈士陵園的七號墓,他是187師的戰士,另外一位189師的烈士羅文田也在這座墓中,我們前往年家峪村尋找他的家人,不過遺憾的是,羅文田的父母兄弟均已不在,唯一見過他的就還有86歲的弟妹楚正英健在。
羅文田犧牲的時候,楚正英還沒嫁到羅家,只是每年清明掃墓的時候,丈夫會一起祭奠這位大伯哥,現在丈夫走了,他的兒子羅勝祥繼續這個傳統。
羅勝祥今年67歲,儘管沒見過這位伯父,但是看到烈士墓的照片,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希望更多烈士找到家人
在與天寶鎮民政辦公室主任、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陳呈濤的交流中得知,在當地還有不少像三位烈士一樣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不知身後下落的烈士,他希望在以後,能讓更多的烈屬放下心裡的牽掛。
素未謀面,但是得知烈士下落仍然難掩情緒,這就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希望更多的烈士回家。下面我們再次把烈士名單發布出來,大家可以轉告傳達去查詢,希望更多的烈士找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