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2020-12-17 計食器app

挑一件商品,就像是面對一個人。我們會被外表吸引,而忽略內在。商品的包裝正面相當於外表,而背後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就是內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健康飲食,但是很容易被一些包裝上所謂的健康標籤誤導,比如說「綠色食品「、」天然粗糧「、「低脂「……這其中很多所謂的健康食物跟健康其實並不沾邊。

01食品中的常見「陷阱」

陷阱一:無糖≠無糖

最近很流行抗糖,很多小夥伴都會刻意挑選無糖食品,但是在包裝上標註無糖的商品真的不含糖嗎?

其實這是商家常玩的文字遊戲:該商品只是不含「蔗糖」,不等於沒有其他糖類添加,如白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蜂蜜等等。

無糖燕麥燒中含有蜂蜜

陷阱二:無糖≠低熱量

減肥期間嘴饞了這麼辦?來塊無糖餅乾,結果就是越吃越胖。

無糖餅乾的糖分的確是減少了,但是脂肪和碳水一個不少,碳水含量都是在55%-67%之間,熱量非常高,本質上跟主食燒餅熱量差異不大,並不能起到減肥的效果,反而會前功盡棄。

無糖餅乾的熱量超級高!

陷阱三:0脂肪、低脂≠低熱量

同樣低脂或0脂肪的酸奶,為了保證口感,會增加糖或果醬等配料,1瓶低脂的果味酸奶,含糖量就能高達18克,相當於2個甜甜圈。

草莓酸奶配料表

陷阱四:果蔬脆片≠有營養

果蔬脆片是很多白領、學生的心頭愛,覺得蔬菜和水果都是健康的,吃起來香香脆脆的,好吃又健康,簡直是一舉兩得。

nonono,香蕉片、香菇脆、秋葵乾等都是用油烤或炸製成的,還會添加糖和鹽來增加風味,一般脂肪含量在10%-40%之間,熱量比餅乾、辣條還要高。想瘦?沒門,窗戶也沒有。非油炸薯片、水果早餐麥片也是一樣的。

水果脆片和紫薯脆片的配料表

那我們到底要如何識別這個食品是否健康,適合在減肥期食用呢?

02讀懂食品兩張表,健康減脂跑不了

配料表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知情權,營養標籤內的信息必須真實、客觀、不得誇大。這也避免了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

閱讀商品背後的配料表是一個簡單但非常重要的動作,也是一項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你不要想像自己買到的是什麼,要讀一讀它到底是什麼。

《中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配料表的成分要按照含量多少排序,越往後含量越少。

因此根據我們的經驗,看不懂食品配料表那一堆的專業名詞術語沒關係,你可以就只看配料表的前3種成分進行判斷,如果這部分含有精製碳水、各種糖和氫化油,就儘量少選擇。

某高纖消化餅乾

全麥粉比黃油、小麥粉的排位還靠後的全麥麵包;水、白砂糖排在前兩位的酸奶;小麥粉、植物油排一二位的無蔗糖餅乾,在閱讀配料表就能一眼識破。

你要注意,糖有很多名字,商家為了隱藏食品真正的糖含量會添加不同種類的糖,如果在配料表看到以下名稱要注意!

建議收藏~

氫化油就是反式脂肪酸,是公認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脂肪,過多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三高的風險。

根據國家規定,反式脂肪酸低於0.3%即可標註為0。

很多餅乾、麵包為了表示自己很健康,都會在營養成分表中的脂肪一欄標註反式脂肪含量為0克,但是一看配料表就馬上穿幫。

某品牌麵包

如果在配料表中看到以下成分就代表含有反式脂肪酸。

建議收藏~

有了閱讀配料表的基礎,接下來就需要了解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拆解了這份食品中的重要營養成分,從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這幾個營養素層面去評估這款食品的優劣,我們主要看這5個營養成分及其單位含量。

能量

總能量主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我國營養成分表中默認的熱量單位為千焦(KJ),一般判斷這款商品的熱量是多少都是通過能量的值去計算。

公式:4.18千焦(kj)=1千卡(kcal)1g蛋白質=4kcal熱量1g脂肪=9kcal熱量1g碳水化合物=4kcal熱量

這裡需要特別留意商品的單位,絕大多數來說,這個單位是100g。但不同商品也會有不同的計量單位。比如,有的醬油會按照15g,有的薯片會按照30g,有的奶酪會按照32g每份來做計算展示。

如果在對比食物的時候,忽視了計量單位,就很有可能作出錯誤的選擇,以為低熱量,卻不知不覺被吃胖。

為什麼按份標註?按份標註,讓食品商家有了專門欺負粗心鬼的障眼法。如果不這樣,營養成分表就「太難看」了。一包薯片數據的單位是30g,熱量只有680千焦,粗心的消費者看數字會覺得還挺小的,購買時沒有心裡障礙。而如果按照100g來標註,那就是2300千焦了。這個數字太大,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蛋白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尤其是在購買魚、肉、蛋、奶、大豆這些食品時,最需要關注這個數據。

國家規定全脂或低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每100ml應不低於2.9克。

而巧克力牛奶、早餐奶、核桃奶、優酸乳等產品的原材料不只是牛奶,還有各種添加成分,營養價值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蛋白質含量很低,已經不屬於牛奶

脂肪

土豆的脂肪含量為0.2%,而薯片脂肪含量高達33%,「非油炸薯片」也並不代表低脂肪。

非油炸薯片聰明地避開了大眾嫌棄的「油炸」字眼,而是將油脂混合土豆澱粉和成麵團,壓製成片狀再烤制,雖然不是油炸,可脂肪是一點沒減少。

除了薯片,類似沙拉醬、咖喱醬等調味品也需要特別注意,脂肪含量都非常高,減肥期要注意。

知道為什麼加了沙拉醬的蔬菜沙拉減不了

烹飪油、堅果這類食品就不需要查看這個數據了,因為都差不多一樣高。

碳水化合物

一般來講,配料表中小麥粉、玉米澱粉靠前的食品,在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高。

關注碳水化合物最關鍵的一個用處,就是用來評估「添加糖」的含量

在果汁、飲料、酸奶等食物選購的時候最為常用。有些富含白砂糖或果葡糖漿等添加糖的食品,雖然沒有單獨標示糖含量,但從碳水化合物含量就能看出,它的含糖量很高。

一瓶綠茶熱量高達166大卡,喝水和黑咖

鈉這個指標,關乎到限鹽的標準。400mg的鈉等於1g鹽,我們每天鹽攝入量限制在6g以內最佳,相當於2400mg鈉。

鹽過量容易誘發高血壓,所以在購買湯料、調味醬、掛麵、加工肉、堅果、零食的時候,都要關注這個指標,越低越好。

如果吃夠100g你今天的鹽攝入量就超出很

最後簡單提一下NRV%,它是指這包食品裡的每一項營養成分,每100g或者每份所提供的能量佔一個標準人每天所需份量的百分比。

例如該食物碳水化合物這一欄的NRV%是23%,也就是說,吃進來100g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就已經滿足了一天總量的23%。這樣來算,吃400g這款食品,碳水化合物這一項的攝入,就達到全天需求的92%,基本上這一項已經快吃夠數了。

實際生活中,NRV這一項僅作參考,使用起來的指導意義不如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其他數據那麼直接有效。

好啦,講了這麼多,不知道你記住沒?沒記住就收藏起來,也方便下次掏出來對照著看。

相關焦點

  • 看不懂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商品的包裝正面相當於外表,而背後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就是內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健康飲食,但是很容易被一些包裝上所謂的健康標籤誤導,比如說「綠色食品「、」天然粗糧「、「低脂「……這其中很多所謂的健康食物跟健康其實並不沾邊。
  • 超乾貨,食品包裝袋後面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你真的會看嗎?
    但是對自己每天要吃要買的食品,卻一點也不上心,或者有的人雖然很在乎健康,但又沒有正確的分辨能力,天天一聽說這個添加劑那個添加劑就怕得不得了,莫名的緊張,恐懼。 如果你看不懂配料表和食品營養成分表,你逛超市,買東西基本只靠肉眼,拿到包裝翻來翻去只會看個生產日期。
  • 買食品除了看配料表,還要學會看營養成分表
    昨天給大家分享了如何簡單的看配料表,也知道大家很多東西不太認識,後面我們會針對不同種類的食品進行詳細說明的,所以各位不用擔心。今天,繼續昨天的內容發布,就是為大家介紹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營養成分表。除了配料表之外,我認為最有用的就是營養成分表了。
  •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稅」
    「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許多打著天然健康、無糖零脂肪的麥片、能量棒、飲料等成了大眾追捧的「網紅食物」。其實,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並不健康,很多人在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稅。網紅麥片暗藏健康陷阱「健康美味」「安全營養」……打著這些旗號的網紅麥片受到追捧,它們加入了果乾、酸奶粒、巧克力、堅果等原料,看起來似乎營養全面。其實不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這類麥片雖然口味更好,卻藏著不少健康風險。
  • 學看「營養成分表」,助你「聰明」挑選食品
    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的規定,營養標籤規定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是強制標出的成分。,如何看出食品的營養價值呢?高鹽零食如何從營養成分表中判別預包裝食品的營養價值?
  •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稅」
    「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許多打著天然健康、無糖零脂肪的麥片、能量棒、飲料等成了大眾追捧的「網紅食物」。其實,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並不健康,很多人在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稅。網紅麥片暗藏健康陷阱「健康美味」「安全營養」……打著這些旗號的網紅麥片受到追捧,它們加入了果乾、酸奶粒、巧克力、堅果等原料,看起來似乎營養全面。其實不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這類麥片雖然口味更好,卻藏著不少健康風險。
  • 想變美變健康 你得學會看營養成分表
    我們在超市選購商品時,會發現幾乎所有食品包裝背面都有一個表格——「營養成分表」。消費者到底如何看懂這個表格呢?營養成分表主要標註了食品中不同營養素的含量和營養素參考值。營養成分表的第三列為營養素參考值%(NRV%),代表的是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佔每日需求量的百分比。對於消費者來說,NRV%是營養標籤中最重要的一項,只要看這個百分比就知道吃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物能為自己一天帶來多少能量和營養。那如何根據營養成分表選擇合適的食品呢?
  • 這樣做,讓你1分鐘看懂「食品營養成分表」
    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食品包裝上都印著「營養成分表」,那些這些「營養成分表」給我們透露著什麼信息呢?1、能量:判斷一種食物是否容易讓我們長胖,能量是最簡單直接的指標!2、鈉:我們在挑選食品時,鈉含量要注意兩個標準:(1)成年人每天鈉總量最好不超過2000mg;(2)鈉的NRV%最好不超過能量的NRV%營養成本表中的NRV%是指:100g食品中該營養素的含量,佔該營養素每日攝入量的比例
  • 新華社調查兒童食品:部分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名不副實
    2019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名受訪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於給孩子購買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上過當的肖女士則認為買「嬰兒水」這樣的「兒童食品」等於交「智商稅」。最近肖女士購買了一款12.5元的「壽桃」牌兒童胡蘿蔔面,據超市促銷人員介紹,該款麵條不含添加劑,且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
  • 「智商稅」的存在說明了什麼?
    在接受採訪時,王海直白地提出其他燕窩糖水一樣都是「智商稅」,「1 個雞蛋的營養成分相當於 30 克幹燕窩」,「所有的即食燕窩都是糖水」。他還認為「網紅帶貨,要麼殺熟,要麼替騙子殺熟」「直播帶貨是廣告代言和推銷員二合一,本質上還是割韭菜」,銷量高則「多是刷的」。「智商稅」常被用來形容那些並不值得花很高價錢購買的商品,市場上有其它廉價替代品,可以實現一樣或者更好的效能。
  • 想變美變健康 你得學會看營養成分表
    我們在超市選購商品時,會發現幾乎所有食品包裝背面都有一個表格——「營養成分表」。消費者到底如何看懂這個表格呢?營養成分表主要標註了食品中不同營養素的含量和營養素參考值。營養成分表的第三列為營養素參考值%(NRV%),代表的是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佔每日需求量的百分比。對於消費者來說,NRV%是營養標籤中最重要的一項,只要看這個百分比就知道吃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物能為自己一天帶來多少能量和營養。那如何根據營養成分表選擇合適的食品呢?
  • 生活必備技能:教你看懂飲料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
    昨天的文章裡,我們教大家如何看懂複雜的配料表,但是看配料表只能知道這瓶飲料有哪些原材料,以及它們的大概排序。但是具體各種營養成分的量是多少,從配料表裡是看不出來的,要評估一個食品的營養價值,還得看營養成分表。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身體挺健康的,所以不必在意食物的營養成分。
  • 這樣做,讓你1分鐘看懂「食品營養成分表」
    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食品包裝上都印著「營養成分表」,那些這些「營養成分表」給我們透露著什麼信息呢?1、能量:判斷一種食物是否容易讓我們長胖,能量是最簡單直接的指標!2、鈉:我們在挑選食品時,鈉含量要注意兩個標準:(1)成年人每天鈉總量最好不超過2000mg;(2)鈉的NRV%最好不超過能量的NRV%營養成本表中的NRV%是指:100g食品中該營養素的含量,佔該營養素每日攝入量的比例
  • 1分鐘教你看懂「食物營養成分表」,讓全家吃得更健康!
    逛超市時,我們會看到大部分食品包裝的背面,都印著『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看懂這些表格,科學選擇零食,才能有效避免『也沒吃啥啊,咋胖了?』的慘劇發生....今天我們就來教給各位『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裡的秘密~能量,是判斷一樣食物是否容易讓我們長胖,最為簡單直接的指標。
  • 你會看食物營養成分表嗎?教你用營養成分表來挑選食物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食物食品包裝袋的背面都會印刷一個表,表頭寫著營養成分表。當你購買一種食物時,它自身的能量、所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等都體現在這上面。當我們挑選一種並不十分了解的食品時,最簡單的辦法便是通過營養成分表來選擇。小Ta今天就教大家如何通過營養成分表來挑選食物。
  • 預包裝食品營養成分標識標準差別大 100%果汁不一定是「原榨純果汁」
    某品牌薯片按25克標註能量值□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食品外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數值是不少消費者的選購依據,但記者走訪發現,在不少同類型產品中,不同品牌食品在標註「能量」「鈉含量」時,選擇的單位標準並不相同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標準對營養成分表內的信息標識有明確規定,如果商家違規,市民可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投訴舉報。營養成分表標識不清近日,武漢市民陳女士在超市購買薯片時,發現了營養成分表裡的「貓膩」——某品牌的薯片標註能量651千焦,而另一品牌的能量達到2050千焦,相差明顯。
  • 「智商稅」的存在說明了什麼?
    在接受採訪時,王海直白地提出其他燕窩糖水一樣都是「智商稅」,「1 個雞蛋的營養成分相當於 30 克幹燕窩」,「所有的即食燕窩都是糖水」。他還認為「網紅帶貨,要麼殺熟,要麼替騙子殺熟」「直播帶貨是廣告代言和推銷員二合一,本質上還是割韭菜」,銷量高則「多是刷的」。「智商稅」常被用來形容那些並不值得花很高價錢購買的商品,市場上有其它廉價替代品,可以實現一樣或者更好的效能。
  • 這些年追風買過的網紅養生食品,其實都是你交的智商稅!
    他們每天早晨會準備健康的食材,而藍莓、無花果、牛油果、藜麥這些號稱「一級養生食品」的食物,經常出現在他們的餐盤中,一面補充著營養,一面以精緻的生活取悅自己。那麼,這些超級食物,真的就比那些市場上幾塊錢買一兜子的食材金貴且有營養嗎?金貴是真的,但是後者,還真就不一定了!
  • 這些年炒的概念,你中招幾個?為何總有人甘願交「智商稅」
    你總覺得這個新概念股票能賺錢,你總認為吃了這個就是吃了健康,你總相信懶人也能減肥。可到最後,資本家靠著炒概念,賺得盆滿缽滿。後知後覺的跟風者和消費者,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交了多少隱形「智商稅」。記住,是隱形的「智商稅」,因為你自己根本沒有察覺。
  • 新華社調查兒童食品:部分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 名不副實
    2019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名受訪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於給孩子購買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上過當的肖女士則認為買「嬰兒水」這樣的「兒童食品」等於交「智商稅」。最近肖女士購買了一款12.5元的「壽桃」牌兒童胡蘿蔔面,據超市促銷人員介紹,該款麵條不含添加劑,且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