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進一步明確汕頭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扛起經濟特區、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擔當的方法路徑?8月28日召開的汕頭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給出了答案。
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是我省在更高層次統籌全省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對汕頭來說,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更是中央、省委賦予汕頭的沉甸甸的歷史使命。
育新機、開新局的重大機遇已擺在汕頭面前:省委、省政府即將出臺支持汕頭在新時代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新局面的重大政策舉措;深圳與汕頭將建立深度協作機制,在創新、產業、資本、人才等方面與汕頭市優勢產業、僑鄉經濟互利合作;汕頭借承辦第三屆亞青會,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對此,全會提出,汕頭要立足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著眼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把暢通產業鏈循環、市場循環、城市群循環、內外貿循環、城鄉循環作為育新機、開新局的重大舉措。通過暢通「五個循環」,找準汕頭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有力推動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內需和外需更均衡、經濟社會發展更協調。
新機遇新挑戰之下,汕頭正卯足幹勁,全力以赴。
●南方日報記者 黃嘉鋒
關鍵詞
有效投資
預計3年投入超3000億元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有效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研究審議關於加大有效投資力度的文件,就是要通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為穩增長、優結構、拓空間、促循環提供持續動力。
今年以來,汕頭市以做好重點項目穩投資為推進「雙統籌」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重點項目牽引帶動作用,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1至7月,汕頭市37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76.7億元,比增超37.8%,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的63.1%,總體達到序時進度。其中,55個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4.7%,完成投資進度全省居首。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的加快落地見效,進一步發揮「穩定器」及「加速器」作用,為汕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站在新起點上,汕頭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將銜接「十四五」規劃,聚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重大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強化推進政府有效投資,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顯著增強投資對科技創新、產業培育、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的推動力。2020年到2022年,預計投入超3000億元,加快省、市重點項目建設。
這些投資將用於推進「一二三五九」工程。圍繞構建汕頭至廣州、深圳1小時交通圈,推進一個樞紐、兩個站場、三條鐵路、五條高速、九條幹線工程,推動形成融入珠三角、貫通沿海經濟帶、連接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快速便捷交通網絡。
同時,著力建設區域性樞紐港。貫徹落實省委全會關於「推動港產城有效銜接、聯動協同」的部署要求,堅持以港興城、以港強產、以港促聯,加快廣澳港區三期工程建設,加強重大臨港產業及碼頭等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海鐵聯運體系,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港口深度合作,服務支撐世界級沿海產業帶建設。
此外,著力打造區域教育、醫療、文化、商貿「四個高地」。其中,投入68億元建設在校生規模2萬人的汕大東校區,加快總投資25億元的廣以南校區建設;加快汕大醫學院附一院等11個項目建設;全力做好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工作,支持南澳創建5A級旅遊景區;大手筆規劃建設龍湖中央商務區,到2025年建成一批100億元級商圈、50億元級專業批發市場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關鍵詞
產業集群
把傳統優勢產業
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產業是經濟之本。目前汕頭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了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等傳統優勢產業和17個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服裝、玩具、化妝品、印刷包裝等生產基地。但傳統輕工產業和中小企業佔比高,2019年,僅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三大優勢傳統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就佔全市的53%。
為改變經濟結構偏輕現狀,汕頭提出要提升振興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技術改造、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推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把紡織服裝、玩具動漫、化工塑料等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第三代半導體、高端石化等重大產業,壯大海洋能源、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5G產業園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
用好建好開放平臺載體是汕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的重要突破口。汕頭將進一步把綜合保稅區、國家高新區、華僑試驗區等平臺做實做強,其中,綜合保稅區將加快區港聯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注重要素整合和產業配套,融入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更好地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提升競爭新優勢;國家高新區將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配合,強化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提升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地位的創新型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未來型企業,打造區域創新策源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將積極申報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規劃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重要支撐平臺,探索開展供應鏈金融創新,吸引大型創投企業、金融機構落戶。
此外,強力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生命線,要求各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牽頭、親自部署、親自洽談、親自協調、親自督辦,把現有項目增資擴產與新項目落地同等看待、一併部署、統籌推進、強化考核。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省實驗室、P3實驗室建設,爭取更多重大創新載體落地,積極與廣州、深圳開展深度科技合作,構建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共享的創新共同體。
關鍵詞
市域治理
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
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是嶄新的時代命題。市域治理做得怎樣,事關人民安居樂業、事關社會安定有序、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在2019年12月3日中央政法委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之後,汕頭市迅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並啟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申報工作。今年6月,汕頭市成功入列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8月21日,汕頭市召開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動員大會,強調搶抓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有利契機,按照《三年行動方案》的工作安排,加快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逐步探索具有汕頭特色、時代特徵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記者從全會獲悉,汕頭將創新城鄉基層治理制度。積極推進依法治市,用好特區立法權,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統籌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做好全民普法工作,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與此同時,有力有序辦好亞青會。按時完成亞青會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涉及道路、賽區、重點片區的改造提升,高質量打造「一灣兩岸」景觀,完善城市公路、市政設施、公交體系,推動城市面貌脫胎換骨。
此外,持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抓好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硬體設施等工作,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
關鍵詞
生態環境
持續鞏固練江
梅溪河流域綜合整治成果
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是汕頭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汕頭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下苦功夫、笨功夫,不取巧、不走捷徑,重點加快練江流域汙染綜合整治,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
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練江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主要汙染物COD、氨氮、總磷濃度均值分別為31.9mg/L、1.58mg/L和0.164mg/L,達到地表水環境V類標準。值得關注的是,15+1(官田水)條重要支流水質持續改善,7月份所有支流主要汙染物COD、氨氮、總磷月濃度均值已全部達標。
至目前,練江流域13座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27個配建泵站和1959個截流井全部建成,78個農村分散式一體化處理設施全面投運,514個自然村雨汙分流工程全部竣工,新增規劃建設428公裡接駁管網已建成153.54公裡,計劃10月底全面完成。
當前,為持續鞏固練江、梅溪河流域綜合整治成果,汕頭將以鐵的紀律落實河長制,全面鋪開「四洗」工作,加快河湧整治和截汙管網工程建設,完成「源頭截汙、雨汙分流」工程,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確保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在此基礎上,推進三江貫通水利工程建設,高效能規劃建設萬裡碧道;加快雷打石環保電廠、潮南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澄海區潔源垃圾發電廠三期擴建,推動重點固體廢物處置處理工程建設。
除此之外,發展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培育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紮實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探索健全生態補償、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等機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深入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大行動,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關鍵詞
深化改革
推進潮汕揭都市圈
一體化戶籍準入認證
改革開放是經濟特區的「根」和「魂」。統籌推進改革開放,能夠發揮強內力、聚外力、激活力的「乘數效應」。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汕頭提出四個抓手工作——加快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效率、推動對外開放走深走實。
首先,推進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技術移民管理制度,建立技術移民職業清單和積分評估辦法,推進汕潮揭都市圈一體化戶籍準入認證、居住證互認。這是汕頭市主動對接省「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汕頭城市空間規劃的有力舉措。
作為廣東省4個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汕頭市將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穩定市場預期、吸引企業投資的重要抓手,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全力打造政府服務好、審批時間短、運營成本低、辦事效率高的營商環境。
為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效率,汕頭市將進一步推動「放管服」改革,優化涉企政務服務,全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當好「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免費代辦、限期辦結。記者了解到,在龍湖區,招商、立項等一系列手續不出園就能夠辦完,去年12月至今,這裡就有11家企業從招商到拿地,走完了所有手續。
開放帶來進步,汕頭還將充分發揮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作用,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協同開放,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同時,加快中國(汕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關鍵詞
鎮域經濟
推動區(縣)更快更好
邁入全國百強行列
全會提出,做大做強鎮域經濟,是增強汕頭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一招。
縱觀汕頭全市,鎮域經濟已成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城市發展能級的提升。為此,汕頭市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作出簡政放權、做大做強鎮域經濟工作部署,著力破解責權利不匹配、人地財不適應等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鎮域發展活力。
圍繞做大做強鎮域經濟,汕頭市將通過大力簡政放權讓鎮街「活」起來,提升鎮村園區讓鎮街「強」起來,推進新型城鎮化讓鎮街形象「靚」起來。
其中,強調下放權限要從行政執法權向發展權轉變,圍繞城鄉建設、招商項目落地等經濟工作重點下放權限,落實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幹部雙重管理制度,強化用人方面屬地管理髮言權;支持鎮(街道)規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加寬拉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集群配套能力,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名鎮、文旅強鎮、農業大鎮;加快提升15個鎮域經濟發展示範鎮建設水平,大力實施鎮域品質提升工程,把更多公共空間、綠色空間留給人民,儘快補上公共服務、環境衛生、水電氣網等短板。
與此同時,以鎮域經濟發展推動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把區(縣)域作為推進「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重要陣地、引領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帶動,促進強區與富民相統一、改革與發展相結合、城鎮與鄉村相貫通,推動區(縣)更快更好邁入全國百強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