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示威衝突以難以想像的規模和程度在香港不斷發酵,而這一次,暴力火焰的蔓延之處是本該寧靜和平的「象牙塔」——大學校園。繼11月12日晚暴徒侵佔香港中文大學並在二號橋與警方爆發激烈對峙,一周內,香港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等相繼「淪陷」。暴力示威者利用大學校園為據點,肆意破壞校園,逼迫正常學生「罷課」,並騎劫大學生來實行暴力行動,讓全港市民為之心寒。香港理工大學位於香港九龍紅磡地區,學校東側有多座天橋橫跨紅磡隧道,而紅磡隧道,是連接港島與九龍的交通生命線。14日傍晚,紅磡隧道已全面停運,隧道上面的天橋被暴徒用桌椅和雜物堵死,廣闊的車道上空無一人,不時有黑衣人在天橋頂上來回穿行,氣氛十分緊張。當晚,紅磡隧道收費站被幾度縱火,消防員撲滅後,黑衣人又偷偷靠近。
他們刻意趁消防員不備,把燃燒的汽油彈放在電箱裡,而近在咫尺,正在滅火的消防員卻對此一無所知。隧道收費站崗亭不斷發生爆炸,被燒得燻黑一片,滾滾濃煙瀰漫在夜空裡,四顧無人的紅磡如同一座死城。漆鹹道南和柯士甸道交界的十字路口,是這三日來接連交火的火力點。這裡比鄰理工大學教學樓,還有嘉諾撒聖瑪利書院、香港歷史博物館等歷史建築。從14日開始,上百名暴徒就在這個十字路口肆無忌憚地扔磚頭、縱火。
漆鹹道上散布著大量磚塊、鐵柵欄和刺釘,從人行道上被撬下來的磚頭被砌成一個個拱門的形狀,每當有車輛經過都會馬上被扎破起火。16日晚,暴徒與警方首次在漆鹹道南和柯士甸道路口形成對峙。這一夜,密集投擲的汽油彈在歷史博物館外形成沖天烈焰,火光把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衝突持續到凌晨兩點,現場留下一片狼藉,黑衣人躲進教學樓內,許多年輕人直接躺倒在如同廢墟的路面上。一夜硝煙未盡,第二天(17日)早上,
有一百多名市民自發到理工大學附近清理路障,黑衣人隨即與市民發生衝突,防暴警察趕到現場進行驅散。衝突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半夜,數不清有多少次,暴徒形成傘陣推進,警方出動水炮車噴射藍色水劑,黑衣人瘋狂投擲汽油彈形成一片火海。水、火和煙霧充斥在這個小小的路口,漫天的胡椒煙霧將道路、建築和空氣都染成了藍色,讓人窒息的氣味久久不散。連接理工大學和紅磡隧道收費站的暢運道行車天橋成為另一個火力點。入夜後,失控的年輕人們每人手持一個汽油瓶往橋中心的路障「衝鋒」,路障的另一邊是警察防線,密集的汽油彈竟直接點燃了一輛嘗試靠近的警車。不遠處,另一座人行天橋則數次起火,
燒成暗紅色的水泥塊如熔巖般脫落,空曠的城市裡不時迴響起爆炸聲和槍聲,讓人恍惚間覺得這不是香港,而是某個中東國家的戰場。晚9時,為確保在理工大學所有人的安全,警方再一次呼籲校園內所有人,立即循北面李兆基樓(Y座)出口離開,並聽從警方指示。警方又向暴力示威者喊話稱,「現在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投降」。當晚,理大、城大、科大、浸大和港大5所高校的校長發布聯合聲明,呼籲理大的師生和各方人士儘快離開校園,並請各方保持克制。理大的漆鹹道外是一個商業廣場,深夜時分,仍然有許多普通市民駐足而立,盯著廣場上的大屏幕,電視新聞裡正在直播理工大學內的情況。「現在的大學生怎麼會這樣,想想我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除了讀書最多就是去參加舞會玩玩。」一位市民搖搖頭說。對此不解的人還有很多。
在這場運動中,有許多年輕人真的就是十幾歲的孩子,衝在最前線的甚至有身材瘦小的女孩。這些孩子本應該拿著書本的手,為何此刻卻握著汽油瓶,站到了整個社會秩序的對立面?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這場運動的暴力邊界到底在哪裡?在這些暴力行動中,雖然示威分子內部有所組織,但這種組織是離散的、非理性的,內部經常出現討論和分裂,沒有人能控制每個個體的行為。
這是一個群氓運動。年輕人為了「博出位」,讓自己在群體裡脫穎而出,都會希望嘗試更加激烈的行為,於是將暴力邊界不斷推高。這一夜對於整個香港來說是無眠的。如果說在此之前還有人同情這些示威者,而這一夜以後,這座城市突然有些錯愕:
今天的香港到底在發生什麼?持續5個多月的暴力行動,從破壞公共設施到傷害平民和學生,這樣的代價香港是否願意繼續承擔?◢ 猜你想看↓↓↓
別傳了!公安部闢謠「梅姨」這張畫像,多地這些傳聞也是假的→
你在杜拜專櫃買的愛馬仕、LV,可能來自廣東城中村制假窩點……
香港理工大學「激戰」一整夜!她卻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這是我們共同的祖國
「嗯,這篇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