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頌》
作者:邱承彬
三皇五帝 人文祖先
華夏民族 文明萬年
兵馬陶俑 勇武幹練
都江石堰 滋潤桑田
敦煌壁畫 活靈活現
四大發明 光耀人間
絕妙國粹 鰲頭獨佔
絲綢之路 悠久璀璨
萬裡長城 雄偉壯觀
亭臺樓塔 玉砌雕欄
詩詞歌賦 意境高遠
禮儀之邦 輝煌燦爛
三山五嶽 萬壑千巖
中華大地 風光無限
九州四海 地負海涵
人壽年豐 和諧歡顏
蛟龍天眼 拔萃絕端
高鐵列車 追風逐電
北京奧運 百年夢圓
一帶一路 譜寫巨篇
航母下海 衛星上天
揚我國威 穩疆固邊
南極科考 載人飛船
繁榮富強 國泰民安
寫於二0一七年九月十七日
《中國頌》也叫《中華頌》、《祖國頌》,為四言詩,共分十二章,每章四句。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日,作者特作《中國頌》一詩,歌頌偉大的祖國。
「三皇五帝」出自《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外史》載:「掌三皇五帝之書。」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在「三皇」之後。
三皇有多個版本:①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②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③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④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⑤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五帝也有多個版本: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②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③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是指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百姓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三皇五帝是具有人格和神格雙中身份的古帝王,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九州四海:也作四海九州,猶言天下,泛指全中國。
中華大地,景點眾多,風景美麗,地大物博,魚肥米豐。中華大地上有三山五嶽、四瀆、四海、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十大名山(與三山五嶽個別重複)、十大名湖、十大河流(與四瀆個別重複)、四大石窟、四大名塔、四大名樓、神州四極、秦嶺淮河一線、長城等眾多的風景名勝。
三山五嶽: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指黃山、廬山、雁蕩山;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附近,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體現了華夏民族向南擴展的軌跡。
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
十大名山: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廬山、西藏珠穆朗瑪峰、吉林長白山、陝西華山、福建武夷山、臺灣玉山、山西五臺山。
十大名湖:巢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武漢東湖、嘉興南湖、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上海澱山湖、玄武湖、千島湖。
十大河流: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漢江。
四大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四大名塔: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大塔-千尋塔)、河南登封嵩嶽寺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山西洪洞縣廣勝寺飛虹塔。
北京天安門
泰山山頂「五嶽獨尊」石刻
東極撫遠的標誌「東」字
漠河北極廣場「北」字雕塑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作者攝於2007年)
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彌勒佛窟
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從崇聖寺三塔院外攝影)
昆明石林景區石林勝景
雲南騰衝熱海景區菩提樹旁邊的熱海大滾鍋
吉林長白山天池
長城嘉峪關關門
麗江古城南門牌坊
四大名樓:①版本一:山東蓬萊閣、四川眉山遠景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嶽陽樓。②版本二:山東蓬萊閣、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嶽陽樓。
神州四極:①東極,撫遠。②西極,帕米爾高原。③南極,南沙群島。④北極,漠河。
秦嶺淮河一線:簡稱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長城: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
名山大川、長城、古城、故宮、石林、熱海、雪山、天池、森林、高原、寺廟、道觀、教堂、江河湖泊海等,中國有數不清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風景秀麗,山河壯觀。中國的風景名勝還有許多,本文不再一一介紹。
中國國粹:中醫、書法、國畫、戲曲(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秦腔、川劇、呂劇、崑曲、粵劇、淮劇、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等)、武術、圍棋、象棋、古琴、古陶瓷、對聯(楹聯)、古詩詞等被譽為中國國粹。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狹義上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於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一帶一路是國家級頂層戰略。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一大批科技成果展現出來,如高鐵列車(高速列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俗稱「中國天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12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一箭雙星(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等。中國的科技成果還有許多,本文不再一一介紹。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風景美麗,科技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願偉大的中國永遠繁榮昌盛。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銘文學者,詩人。著作有《解密天珠》,《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歷山頌》、《石林頌》、《熱海頌》、《婦女頌》、《同學頌》、《章丘頌》、《石榴頌》、《北王莊頌》、《老師頌》、《婦女頌》、《母親頌》、《父親頌》、《黃山頌》、《春天頌》、《解密天珠·序》、《四季頌》等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