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連曉東
2005年曾被認為是「PoC年」,看來這個期望很難成為現實了。無論是來自Openwave的Chris Goswami博士,還是來自Sonim的幹敏姿女士,都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提到了一個觀點:PoC不會在今年實現大步增長。而我國對PTT業務最積極的運營商中國聯通,也表示出現有狀態下對PTT業務的擔憂。
今年曾被認為「PoC年」
按下手機上的某個特定鍵後便能同時與多人通話的PTT(push-to-talk)業務(中文名:一鍵通)完全因為一家企業而風光起來,這家企業就是Nextel。1996年,這家美國運營商在摩託羅拉iDEN集群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推出PTT業務,近十年的發展使它成為美國ARPU值最高和用戶離網率最低的運營商(後被Sprint收購)。
Nextel的成功經驗在業界推廣,從2004年開始,Verizon在美國,T-mobile、Orange在歐洲紛紛推出基於GSM、CDMA蜂窩通信系統的PTT業務;而摩託羅拉、愛立信、西門子和諾基亞四大巨頭更是聯手制定了PoC(PTT over cellular)標準,並歸入OMA組織。我國運營商也緊密跟蹤PTT業務,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對基於GSM、CDMA的PTT技術做了技術測試,後者更是在廣東和貴州兩省進行了商用試驗。據悉,現在聯通已經在北京擁有一張可以投入使用的網絡,實現全國範圍內一鍵通功能並非難事。此外,摩託羅拉、索尼愛立信LG、京瓷、諾基亞、三星以及我國的海信、南方高科等企業已悉數推出支持這一業務的PTT手機。
今年早些時候,Orange宣布將在其高端手機中內置PTT解決方案,並爭取用戶過100萬;Vodafone也決定在2006年推出PTT手機。據悉,今年下半年在海外市場還會新推一批PTT手機終端。此外,在PoC1.0版本後,今年下半年OMA將通過PoC2.0版本……因此,一些海外通信媒體將2005年稱為「PoC年」。
什麼卡住了PoC發展
但半年多後,業內人士卻不再有當初的樂觀,至少Openwave和Sonim方面都發表了這一觀點。據悉,T-mobile在基於諾基亞的解決方案推出的PTT業務並不那麼成功,Orange也調低了最初的預期。是什麼卡住了PoC的發展?
首先,時延的困擾。現在PTT產品的一般時延都在3秒以上。據悉,中國聯通基於摩託羅拉iDEN系統在廣州試驗網的時延問題比較嚴重,在經過幾次修改後,該問題有所改善,但一些參數卻可能已經脫離了OMA行業標準。中國聯通移動部總經理張雲高說:「再怎麼改造,恐怕對用戶體驗的感受並不能改進多少。」這種局面似乎有點像微軟作業系統的BUG,因是構架上的問題,事後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打打補丁苟作彌補。
其次,業務的替代性導致難以定價。「很多運營商認為今年年中上馬這項業務比較合適,但很有可能這業務是對傳統語音通話的替代,甚至會破壞簡訊業務。」摩託羅拉移動終端事業部北亞區總工趙亦林說。
從PTT的業務特徵看,其適合的收費模式應該是包月等無限量形式,這樣才能吸引用戶。但是,一旦如此,那些經常聯繫的用戶自然會選用PTT這種既增加了通話時間還節省了費用的方法,如此,運營商無異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再次,終端、業務之間的互操作性差。理論上,通信技術的發展是為了實現任何人在任何地點用任何手機通過任何網絡與別人溝通聯繫,但事實上,為了企業或陣營之間的利益,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一直困擾業界。PTT業務也同樣如此。各企業的規格、各廠家自定的接口協議,使得多廠家供貨情況下的兼容性很成問題。據悉,今年OMA組織已經進行了有關PTT的IOT(互操作性測試),但還在一些基本層面的參數。
此外,終端依然缺乏。由於目前的PTT解決方案大多數需要專門的終端支持,更換終端在所難免。但因為業務沒有規模啟動,終端廠商不願冒險投入,終端自然匱乏,而這又難免在一開始制約市場的鋪開,形成「雞生蛋,蛋孵雞」的死循環。同時,終端價格也是難題。現有的PTT終端以中高端為主,價格昂貴。中國聯通在向某漁業用戶推廣這項業務時,用戶便提出終端能否贈送的要求,但按照現在每部3000元的價格,中國聯通恐怕很難承受這筆開支。普及型PTT終端仍需增加。
中國聯通另有顧慮
「PTT業務一旦開放,所佔空中資源是我們運營商最關注的問題。」張雲高說。除了上述瓶頸外,有過試商用經驗的中國聯通還有顧慮。
PTT業務使用的是半雙工技術,從業務呈現上理解,多方說話中有一方說話,其他用戶無法打斷,只能一直處於「hold on」的狀態,因此用戶即便不說話,也會一直佔用信道資源。而在2G階段,最寶貴的就是無線資源。
最寶貴的無線信道資源與普通通話一樣,但收費價格卻肯定要低於普通通話,這是中國聯通遲遲不向社會正式開放PTT業務的重要原因。「如果PTT的一個集團用戶處於同一個扇區下使用業務,將會極大影響網絡質量,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考慮。」張雲高說。在PTT業務上,中國聯通一直表現得比中國移動積極,不僅做了技術測試,還在廣東和貴州進行了商用試驗。從張雲高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聯通對PTT大有「恨不能用」的遺憾,
「當然,在CDMA2000 1xEV-DO上開展PTT的優勢同1X網絡會大不一樣,屆時,能讓諮費降下來。」張雲高說,「我們也看到了PTT做數據業務的廣闊前景,尤其是在3G平臺上開展PTX業務。」
向IMS和移動VoIP邁進
與聯通一樣,業界很多人將PTT放到了更廣闊的3G視野中。PTT技術在沒有規模市場化的情況下向前演進。
在PTT的基礎上,業界提出了Push-to-APP或Push-to-X的概念。X代表各種應用,Push-to-View,按一鍵實現視頻通話;也可以是Push-to-Share,在PTT通話的同時傳輸文件實現共享;還可以是Push-to-Voice mail,實現語音留言……即Push可以做任何事情。今年年初,三星電子已經向業界展示了基於這一想法的「PTA(Push-to-All)」解決方案,集多用戶語音、多用戶影像會議和多媒體文件共享等於一體,並且可以在CDMA2000 1xEV-DO、EDGE、UMTS和WiFi網絡上使用。
「PTT與其說是語音電話業務,不如說是VoIP的前兆。」Sonim中國區首席代表幹敏姿說,「而移動VoIP是一個具有遠瞻性的技術平臺,保證了PTT等多項業務與FMC方向對接。」她認為,如果說之前PoC處於如何將其根植到無線網絡的功能優化階段的話,隨著今年OMA標準的成熟,將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網絡互通階段,這個階段會將PoC推廣成跨運營商的增值服務,做好行業標準和容量升級工作,而在2007到2008年,這一發展又會進入第三階段——FMC融合,目標是使PTX業務無論是在移動3G還是WLAN網絡上,能無縫遷移。
說到IP網絡和FMC就不能不提到IMS。「PoC可以看作是撬開IMS應用之門的利器。」Chris Goswami說。而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移動方案事業部應用方案業務部技術總監劉耀偉也認為:「PoC會是將來以IMS為架構的網絡上的核心業務。」「對於PoC業務,我們要儘早開始制定一個明確的向OMA PoC和IP多媒體子系統遷移的方案。從長遠看,IP多媒體的出現對運營商的業務提供是一次革命,但將它引入商業網絡則是一個應該現在就開始的學習過程。」諾基亞IP網絡銷售總監於曉涵表示。
或許,所有這些感悟只是為了說服運營商換個角度看待PTT和PoC,比如把它看成發展IMS和未來多媒體業務的好機會,這樣至少能減少運營商對發展PoC沒有利潤的擔心。無論是Push-to-Talk還是Push-to-X,製造商們最希望的是運營商Push-to-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