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近年來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驟增,與「夜經濟」的蓬勃發展不無關係。
山東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大省,發展「夜經濟」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更應抓住時代發展趨勢,努力讓城市冬夜亮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燈光一亮,黃金萬兩
近年來,夜間旅遊成為文旅新熱點,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夜遊市場正成為彰顯城市開放度與活躍度、滿足消費新需求、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業態,是新一輪城市競爭的「新賽道」。
經濟學領域有一個名詞「燈光指數」,即「一個地區夜晚的燈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作為衡量城市和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燈光一亮,黃金萬兩」,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成都的春熙路……這些地方繁華熱鬧的夜晚已成為城市的亮麗名片。
在消費成為拉動經濟主引擎、「夜經濟」成為拉動消費重要引擎的形勢下,謀劃發展「夜經濟」已經不是「搞不搞」「幹不幹」的問題,而是「時不我待」、必須要搞、也必須搞好搞活的重要課題。
冷,不是主要障礙
有一種觀點,認為「夜經濟」受氣候影響很大,南方城市四季溫暖,全年適合搞「夜經濟」。而北方冬夜太冷,人們都不願意出門,「夜經濟」沒有多少搞頭。
這種認識無疑是錯誤的。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時空軸在不斷拓展,人們作息時間整體延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漸漸遠去,城市消費格局正在經歷巨大變遷。
其次,「80後」「90後」「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青年群體以「狂飆突進」式的消費,引領時尚、浪漫、休閒的新潮流,而「夜經濟」與青少年的「酷」文化是天生一對,他們對夜生活有著更強烈需求。
這對於處在「搶人大戰」中的城市,或許構成啟示:既然年輕人喜歡「夜經濟」,那麼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經濟」,培育更適合年輕人居住生活的休閒環境,也能成為一種引才「軟實力」。
西安近幾年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驟增,與「夜經濟」的蓬勃發展不無關係。
大唐不夜城的啟示
自2018年以來,西安以發展「夜遊經濟」為突破口,重點培育夜間觀光遊憩、文化休閒、演藝體驗、特色餐飲、購物娛樂五大「夜遊經濟」產業,崛起為北方「夜經濟」的典型代表。
2019年,西安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3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超過3100億元。其中,大唐不夜城接待市民遊客達1.01億人次,營業收入達112.4億元。
據《2019抖音數據報告》顯示,西安大唐不夜城位列2019抖音播放量最高景點首位,憑藉不倒翁姐姐、喊泉等特色IP成功躍居全國最火網紅步行街。
同時,西安市各商圈都擁有文旅商深度融合的特色商業街區,如曲江商圈擁有曲江創意谷、大唐不夜城;大明宮商圈有四海唐人街、大興商圈有老城根G park、高新商圈有T11 BLOCK等。
通過舉辦藝術燈光節、潮流音樂節、迷宮噴泉、文創市集、國際時尚周、中國華服日、創想童真秀等娛樂活動,建成曲江文化運動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曲江青年公園等一批24小時開放的景觀型運動場所,西安已全方位形成商業與自然、文化融合共生,好玩、好吃、好逛的「24小時」生活圈。
打造城市「夜IP」
山東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大省,發展「夜經濟」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更應抓住時代發展趨勢,努力讓城市冬夜亮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突出文化內涵,打造城市「夜IP」。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以滿足文化需求為重點、以「服務+體驗」為方向、以文創產業為導向、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體,加強夜間經濟消費場景的研究與策劃,積極布局城市發展夜間經濟功能區域,加大對本地資源的創意化設計和產品創新,創造更多符合年輕消費群體、具有新消費特徵、富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休閒娛樂場景,利用自媒體、內容營銷、粉絲經濟、平臺經濟等新商業模式融合「夜經濟」,打造城市「夜IP」。
培育商業夜遊、主題公園夜遊、演藝夜遊、娛樂夜遊、水秀、廟會、燈會、特種夜遊、運動夜遊、天文夜遊、特種攝影等參與性、體驗性與學習性強的夜間經濟業態,充分利用商業綜合體、劇院、影視廳、體育場館等室內設施克服天氣影響,建設特色鮮明、富於黏性的吸引力錨點,創造多元化、差異型、地域性的夜間消費場景,逐漸形成購、食、宿、文、娛、健、養等夜間消費市場,真正將「夜經濟」打造成美麗的、文化的、安全的、清潔的支柱產業,讓城市冬夜「星光璀璨」。
市場不「下班」,政府服務也不「下班」
山東各城市應著力完善「夜經濟」配套體系,加強部門聯動,完善夜間公交、地鐵、治安、衛生、環保以及金融、網際網路等服務,減少發展夜間經濟的制度成本和管理成本。
重點完善城市照明體系,開展亮化工程,創造消費夜景;延長交通設施、商業機構營業時間,提供便利環境;提供夜間停車點,做好食品安全、環境衛生、避免光汙染、噪音擾民等配套公共服務;增加休閒配套、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夜跑、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市場不「下班」,政府服務也不「下班」,為企業發展「夜經濟」提供便利。通過持續優化、延伸、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打造更有溫度、更加便利、更為安全的「夜經濟」商圈消費環境。
最後,加強「夜經濟」頂層設計,建立協同機制。
應將「夜經濟」作為產業發展方向,編制進省市「十四五」規劃。明確牽頭部門、形成推進機制,建立綜合協調機制,系統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區域文化、旅遊、體育、商業、交通、美食等資源,形成市場、商務、文化等部門規劃引導,城管、交通等部門配套保障,「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消費者參與」的發展夜經濟「組合拳」。
(作者:孫明霞,系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