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起,深圳銀保監局開始定點幫扶河源市袁田村、竹塘村。局黨委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定點扶貧村調研,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輸血造血並舉發放小額貸款激發內生動力,織密保險保障網為精準扶貧保駕護航,發揮非銀機構優勢助力山村教育。
扶貧小額貸,貸出新生活天剛蒙蒙亮,溫遠英已開始了一天的農活,豬圈裡的30多頭豬是溫遠英一家擺脫貧困的「致富之源」。「政府幫我們建起豬圈,還幫忙申請小額貸款,我們自己更是要努力起來。」提起擴建的豬圈,溫遠英喜不自禁。溫遠英5個小孩在校讀書,再加上年邁的老母親,一家八口生活很拮据。2020年,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溫遠英家建起了豬圈,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搞起了養豬產業,生活漸漸有了起色。
像溫遠英這樣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實現脫貧致富夢的例子不勝枚舉。貧困戶何傳在政府的幫助下,2019年養了20多頭豬,一舉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身有殘疾且獨自撫養3個小孩讀書的貧困戶陳水恩修建了3個魚塘,養了200多隻雞、100多隻鴨,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長年患病的貧困戶江建來不僅開起了便利店,養雞養鴨,還種起了三華李和油茶。年邁的何錦連養了十幾頭羊,當起了幸福的羊倌,生活越來越好;保潔員洪雨鋒除了領公益性崗位補助,還利用小額貸款榨油,生意紅紅火火,日子甜蜜如油;常年在外地打工的陳金文通過扶貧小貸購置了挖掘機,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還可以照顧多病的父親。
駐村工作隊以小額貸款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一走訪,將邊緣戶納入排查範圍,真正讓貧困戶能聽得懂、用得好。堅持尊重貧困戶發展生產意願,摸清貧困戶貸款需求,確保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上做到「應貸盡貸」。積極與當地銀行溝通,推進整村授信,實現「抱團取暖」,將有資金需求的種養大戶和致富帶頭人納入授信名單,使他們能夠及時獲得生產所需資金,帶領全體村民脫貧致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扶貧小保單,脫貧大保障
貧困人口致病原因複雜,脫貧基礎不穩固,出現重大疾病容易因病返貧。客家山區,村民房屋、農田易受山體滑坡和洪水災害影響,群眾的家庭財產、產業資產容易受到較大損失,使生產生活條件受到衝擊。為了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駐村工作隊對村內人口、生產設施的風險因子進行深入研判,與保險公司精算部門商議,邀請精算人員對村內的人員和財產風險底數進行綜合分析,掌握風險底數。
在協助落實貧困人口購買城鄉醫療保險和「扶貧保」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研究實施人身保險、教育年金、意外保險、農戶住房保險、光伏資產保險等補充商業保險,進一步轉移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風險,實現「應保盡保」。在人身商業保險方面,已累計投入近70萬元幫助貧困人口購買重疾保險和年金保險。其中重疾保險為60周歲以下的貧困人口提供超過100餘種的重疾保障,每人保額5萬元,一直保到被保險人70周歲,提升了貧困人口健康保障。年金保險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助學金,每人保額2萬元,到期可以領取教育年金,大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壓力,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在財產商業保險方面,已為農戶購買農村住房保險,合計承保金額190萬元,保險期限5年。為村內集體光伏發電項目購買5年的資產保險,防止颱風、冰雹等自然災害損傷光伏面板,並通過責任險的方式轉移光伏發電站資產責任,累計保額500萬元。此外,還積極為村民落實水稻保險、生豬保險等政策性險種,並向發展百香果產業的貧困村推介百香果保險,積極發揮脫貧攻堅一線「保險宣傳員」和「理賠服務員」的作用。
非銀獻愛心,教育新希望
銀保監系統充分發揮信託優勢,發起設立慈善信託計劃,探索「慈善信託+精準扶貧」新模式。聯合宋慶齡基金會、NGO組織支教中國2.0,定點扶貧村小學投資建設河源市首批遠程網絡教室。山村兒童足不出戶,即可與志願者老師面對面互動,為貧困地區的邊緣兒童提供可持續的陪伴和教育,目前已開設編程、美術等素質教育課程。聯合信用卡中心等專營機構,用好用活信用卡積分,打造「夢想中心」,系統培訓教職工,提升小學校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