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且用水獺為例,來作為哺乳動物生活狀態的另一種說明。在英格蘭的薩默塞特、德文郡及湖區水獺非常多,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有幾處地方也有它的蹤跡。它們有一種近親,居住在加拿大及美國。令人驚奇的是,因為人類對獺皮需求的緣故,不惜對它們加以大量殺戮,可是它們卻能至今保全其種族。它們是英國非常古老的居住者,因為它們的骨骼化石被發現於冰河期前的所謂後第三的礦床中。水獺為食肉動物之一,屬於「熊族」,其同族有鼬、白鼬、雞貂及獾。
但水獺與這些近親不同的是,它們已經能離水而居,但還不及海豹,更不及海豚能完全離開陸地,它們只是在水中和在陸地同樣地適應而已。在英國的北方,它們常住在海邊的穴中,會遊到離岸頗遠的海島上。但我們不可把它們與現已稀少的海獺相混,後者現在只有北太平洋的某些島中才有。真正的海獺僅為陸獺關係遙遠的親屬,它們除了短時間活動或於生育時,其他時間都是不到陸上的。陸獺的一種有趣的情形,是它在水中不論淡水還是鹹水都非常的自在,卻不失去它們在陸地上的才能。
它們能在一個晚上走15英裡,且常常遠徵以尋求便於捕魚的地方。水獺對於水中的生活是怎樣適應的呢?它們有帶蹼的足,富於肌肉的尾是一個堅強的舵,呼吸器官特別發達,所以它們能久居於水中。水獺入水時絕不會濺起水花,出水時幾乎變成另一種不同的動物。它們變得很小了,因為那發光的最外層的溼毛極緊地黏貼在體上,而把那內層的毛壓得極密。那時我們會看見水獺是一頭肌肉發達的動物,有很好的流水線(周圍可任由流體暢流),像一隻快艇一樣在水中迅速地運動。
水獺是一位非常棒的水上運動家。它們常貼近水面下平泅,不會興起波紋,突然地沒入水中,往往是螺旋狀的,然後口銜著一條魚重新出現在水面。如果是小魚就在水中吞咽,如果大魚則必定拽到岸上或突出的巖石上。在貼近水面下遊泳時,它們並用其前後足,足上是有躞而又有爪的。但在潛水時或在水深處追逐其獵物時,據說它們只用其前足,後足拖在尾旁,與海豹相似。我們已經說過,水獺的闊尾是用以為舵的。崔格森先生是終身研究此類動物的專家,他告訴我們水獺的遊泳、潛水、遊戲歡躍等行為。
水獺是時常消失不見的動物之一,轉瞬即逝。再者,是因為它們的獵食與遊行大部分活動都在夜間進行。水獺主要是食魚者,喜歡食用鰻魚、鱒魚、鮭魚、梭魚、比目魚等。它們的食物單特別長,這是足以幫助其生存的。如果吃不到一種食物,就吃另一種。因此如果不能捉到魚,它們就到海灘上吃貝殼類的肉。它們甚至於會剝取並咬碎蝸牛的殼而吃掉它。在其他方面,它們捕捉沼澤中的蛙,或湖邊的鳧,或沙地上的家兔,凡是可以吃的它們都吃。許多的食肉動物,如果沒有殺完所殺之物,第二次重新又去殺戮,但對於水獺而言,這種情形還是極少有的。
這不是動物的思想如此,大概是因為它們本能地覺得這是危險的。同樣,它們似乎常常去掉經過的痕跡或者留下的明顯痕跡。再者,它們的足跡在日出之後不久就會消失。水獺有極好的牙齒,下顎的巢臼節深而且堅固,足以使它們做極緊的撕咬,最適合咬住掙扎的鰻魚或者梭魚。它們跟別的食肉動物一樣,如果遇到好的機會,它們常會過分地殺戮。這並不是貪,只是那種先天的衝動不能制止。它們的食慾滿足了之後,似乎仍然以殺戮為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