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24年的海底撈頻頻出現問題,海底撈這是怎麼了?

2020-12-19 騰訊網

提起海底撈我們大家都不陌生,憑藉著優質的服務聞名於網際網路世界。

即使你沒去過海底撈相信你也被海底撈無微不至的服務刷過屏,雖然海底撈的價格不算平民,但它的優質服務讓許多人都慕名而來,海底撈最出名的就是服務!

7月30日晚杭州市場監管局突擊檢查本地紹興路一家海底撈火鍋店,進到後廚發現,筷子消殺記錄有缺失,顧客用過的筷子未得到及時清洗,被堆放在角落,上面殘留著菜葉,員工稱堆放筷子是夜班要洗的。更為嚴重的是筷子被檢出了大腸桿菌群,夏季高溫,如果筷子沒有及時清洗,卻會造成細菌的新家園。

突擊檢查海底撈

海底撈阻礙檢查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當杭州市場監管局的人突擊檢查海底撈的時候竟然被迎賓人員阻攔在外面,迎賓人員稱:要先報備。執法人員直截了當的說:我來檢查需要報備嗎?店員試圖解釋,執法人員直接跟他說:那你就在這裡報備好了。說完轉身就去了後廚。

什麼時候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查門店需要和商家報備?這次檢查也是發現了海底撈存在的衛生隱患。

海底撈出現衛生問題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整個7月份的問題更是讓人大跌眼鏡,7月14日包頭市王先生在包頭海底撈吃出5.5釐米長蟲子,7月18日鄭女士在海底撈就餐時吃出烏雞卷內的塑料片,可以說這已經不是偶然事情了。很多人不禁在心裡發問海底撈這是怎麼了?

海底撈門店

今年年初突發新冠疫情,讓本能大賺一筆的海底撈吃了個大虧,無數餐飲企業關門的關門,停業的停業,身為中國火鍋巨頭的海底撈更是損失慘重上半年虧損10億,預計海底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180%-200%,同店銷售額減少30%至40%。

好不容易國內疫情緩解,許多餐廳重新開業,海底撈首先面對的就是虧損,怎麼彌補成虧損成為了海底撈的首要任務,若是不及時止損,身為新加坡上市公司的海底撈無法向投資者交代。

海底撈

於是海底撈開啟了漲價模式:半份血旺23元、半份土豆13元、自助調料一個人10元、一碗米飯7元、小酥肉一盤50元,海底撈本來的價格就不便宜,漲價後更是更是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面對海底撈的漲價,網絡上自發形成了不去海底撈吃飯的氛圍,許多網友更是表示:比海底撈好吃比它便宜比它慘的火鍋店那麼多,為什麼非要去一個又貴又不好吃的火鍋店吃飯呢?

面對此種情況海底撈發現輿論對他們很不妙,來吃飯的人少了怎麼賺錢呢?於是海底撈立即啟動了公關,發布致歉聲明並表示降低菜品價格,這才挽回來一些口碑。

海底撈門店

海底撈如同它出名方式一樣:靠的是名氣,談味道,比海底撈好吃的飯店多了去,可以說去海底撈的第一目的不是吃飯,而是享受服務。有網友這樣分享海底撈的服務:排隊,給客戶免費的美甲,無論是等位還是就餐。如果這次沒做,就給一張名片,隨時可以來,而且還是免費的。

優質的服務帶來了海量的口碑,海底撈從創立起到去年的口碑都是餐飲行業的王者,一傳十十傳百,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海底撈身上淋漓盡致的顯露出來。名氣成就了海底撈的輝煌,衛生就成為了海底撈的「滑鐵盧」。

今年以來,海底撈的各個方面的表現都太「急功近利」了,從菜品漲價可以一窺原因,海底撈迫切的需要把疫情期間的利潤補回來!漲價也好,降價也罷都是為了擴大營收的手段。也許海底撈的董事長張勇也沒想到海底撈這麼依賴網絡上的風評吧,他越是想彌補利潤海底撈暴露在社會上的問題就越多。

千裡之提潰於蟻穴,張勇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海底撈日積月累造就的服務口碑敗壞在衛生這一塊怕是張勇萬萬沒有想到的。

上市敲鑼

早在2017年海底撈上市之前張勇就做好了移民的準備,他在新加坡花費了2700萬新幣(折合人民幣137740500人民幣)18年9月海底撈上市的時候,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就悄然更改了國籍,成了新加坡人。上市後張勇一舉成為新加坡首富,真可謂是賺國內的錢,在國外花。

可能是張勇自認為已經摸清了中國市場,即使在國外也能輕鬆控制海底撈賺錢。可是老闆脫離了本土環境,其思維也在逐漸受當地思維的影響,怎麼可能「運籌千裡之外,決勝帷幄之中!」呢?市場環境千變萬化,失去了中國人的思維,如何做到滿足中國市場呢?

成也張勇敗也張勇,衛生問題只能是海底撈諸多問題爆發的導火線,其根本原因是老闆的決策出現問題了,這個問題只能靠他自己來解決。

已經50歲的張勇還能找回當初的決心,帶領海底撈再現輝煌嗎?

張勇

你覺得海底撈還會再次輝煌嗎?

歡迎關注我每日更新帶你走進不一樣的網際網路世界。

相關焦點

  • 海底撈遭官方點名批評!問題頻發的海底撈 能否再續輝煌?
    而海底撈對最高級別的黑海會員,可以提供優先安排位置的權益。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利用這個規則,在網絡上公開叫賣插隊服務。作為餐飲行業龍頭企業,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此舉確實有些打臉,口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關於"VIP優先權"也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爭議。有網友認為,這樣的行為侵犯了普通等餐數小時的顧客的權益,但也有網友認為,一個付出時間,一個付出金錢,這也是一種公平。
  • 頻頻曝光屢屢道歉:海底撈該怎樣回報你的消費者
    點藍色字關注「千龍網」前不久的塑料片風波還未完全平息,海底撈最近又因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被推上風口浪尖。#海底撈一門店筷子檢出大腸桿菌#、#海底撈回應門店筷子檢出大腸菌群#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海底撈頻頻被曝光,屢屢道歉。從海底撈北京的主要門店觀察,似乎依然門庭若市。
  • 海底撈老闆移民新加坡!海底撈屢次捲入「質量門」
    "勾兌門"、"蒼蠅門"、"烏雞卷"事件,海底撈已經不止一次出現質量問題。此次事件一出海底撈馬上就表態,經過排查和分析,這次事故基本可以判定為是筷子在儲存過程中產生的,該門店經理已經被處罰。而一項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此次事件可謂是頻頻「打臉」;是不是企業有了信譽度就可以不注重細節,是不是企業有了固定食客就可以放鬆監管?
  • 海底撈張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
    但並不是所有員工都和楊小麗一樣,對海底撈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管理顧問夏勇曾為一汽大眾、一汽集團、中集集團這樣的大型公司和一些中型民營企業提供過人力資源諮詢服務。他認為小桑在海底撈基層位置上的遭遇非常常見,它並不能說明一個組織的健康出現問題。
  • 為什麼火了一陣子的海底撈,如今又開始銷聲匿跡了?
    為什麼火了一陣子的海底撈,如今又開始銷聲匿跡了?如今只要一說到火鍋,相信是沒有人不喜歡的,雖然說現在的天氣越來越熱,但這一點也阻止不了人們喜歡吃火鍋。喜歡吃火鍋的人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坐在空調下吃火鍋,這樣冰火兩重天的感覺還真值得一試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呢?
  • 新加坡首富這鍋海底撈,還能一直火多久?
    前幾天,在餐飲業哀鴻遍野之際,海底撈給市場注射了一劑強心針,為什麼呢?因為海底撈發布了2019年財報。我們主要來看幾個數據,海底撈在2019年全年營收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4%。
  • 海底撈再陷消費者信任危機 食安問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輿論聚焦海底撈的食安問題,負面傾向明顯此次輿情的主要傳播渠道集中在微博平臺,大量網民的質疑與批評在這一平臺得以釋放,成為輿情傳播的主要陣地。對於一次次以食安問題挑戰網民底線的海底撈,大多數輿論對此持有反面態度,輿論的情感態度逐漸往負面一端傾倒,負面輿情不斷滋生和發酵。
  • 為什麼海底撈要24小時營業,真相讓人心疼
    為什麼海底撈要24小時營業,真相讓人心疼現在很多門店都開始了24小時營業,比如我們周邊的一些小便利店,肯德基、品牌飯店、海底撈等,小賣部和飯店還可以理解,有些加班族或者熬夜族可能餓了晚上也是需要吃飯的。但是海底撈24小時營業還真讓人有點難以理解的,都大半夜了還真的有人去吃火鍋嗎?
  • 海底撈年入百億、呷哺年入30億,為什麼火鍋市場這麼火?
    1994年,技校畢業的張勇與朋友湊齊了8000元,在老家簡陽開起了海底撈。而24年後的2018年,即將IPO已經是一家實現年營收入過百億,淨利潤超10億的餐飲業巨無霸,一個底層年輕人的命運就此被改變。隨著改革開放興起來的西餐菜系以日料、法餐這幾類高端菜係為代表,這些菜系同樣高度依賴廚師,且由於多以晚餐時間段、高客單價為代表,以及品類廣譜性具有很大問題,往往很難形成規模化連鎖,雖然也出現過祖母的廚房、王品牛排等品牌和成都的北海道日本料理等連鎖品牌,但大多只能形成區域擴張。火鍋和小吃。
  • 海底撈抽查結果一塌糊塗,杭州門店出面道歉,衛生成大問題
    很多人應該都喜歡去吃海底撈,除了味道之外,很多人去海底撈吃的是服務,所以海底撈一直非常的火。但是最近,杭州一家海底撈出事了,直接登上了杭州市市監局的「抽檢黑榜」。涉事的海底撈店鋪被直接點名,該店內的一批筷子經過檢查,被檢測出大腸菌群。
  • 曾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比海底撈火,年賺52億,如今「肥」不起來
    提起火鍋店,人們會想到海底撈,海底撈一直以來都是以他們服務好,海底撈是全球領先、快速增長的中式餐飲品牌,主打火鍋品類。海底撈品牌在中式餐飲行業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但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那個曾經和海底撈齊名,甚至比海底撈還紅的火鍋,小肥羊,曾經名震天下的「中華第一鍋」,現在已經淡出了國人的視野了。曾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比海底撈火,年賺52億,如今「肥」不起來。
  • 海底撈249元的帳單火了,看到這個小細節,網友:活該你會火!
    海底撈249元的帳單火了,看到這個小細節,網友:活該你會火!海底撈這幾年的名氣一直都很大,不管是在南方城市還是北方城市都有很多喜歡吃海底撈的粉絲。現在海底撈已經被我們成功吃上市了,並且海底撈的門店在國外也有很多了,就算是在異國他鄉也能吃到正宗的海底撈火鍋。海底撈作為火鍋最出名的卻不是火鍋的口味,而是海底撈的服務。只要是進去海底撈就能讓人感受得到海底撈服務員的那種熱情,就連海底撈的廁所門口都會有兩個服務員幫助你開門,洗手等。
  • 曾比海底撈火,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年賺52億,最後卻走上不歸路
    曾比海底撈火,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年賺52億,最後卻走上不歸路!火鍋是大家現在非常喜歡吃到的一種食物了,其實火鍋也是中國美食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對於火鍋來說,簡單粗暴徵服了很多吃貨們的胃。我們也知道,對於現在市面上也是有很多火鍋店的,在說到中國火鍋界的龍頭老大,相信也有很多的人,他們第1個腦海當中想到的就是海底撈,畢竟在10多年前火鍋界的扛把子,中國火鍋的領頭羊並非是海底撈,而是家喻戶曉的小肥羊,他曾比海底撈火,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年賺52億,最後卻一步步走上了不歸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海底撈海口店原料溯源存在問題 曾檢出紅米過期
    13:24:36來源:海南特區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7年08月29日 13:24    我省食藥監部門突擊檢查:基本良好 購進原料存在索證索票不全問題  本報訊 昨日,海南省、海口市、區三級食藥監部門,對海口唯一一家海底撈火鍋店進行突擊檢查,檢查人員表示,該店衛生基本良好,但在原料溯源方面,存在索證索票不全等問題。
  • 海底撈上市,史上最大餐飲IPO!張勇親述24年管理內核
    在海底撈上市前夜,我們整理了張勇關於人力管理的幾點思考。1994年,張勇和現在的妻子舒萍,以及另外兩個好友每人出資1萬元,在簡陽開起了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店。這也是他一生事業的開端。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海底撈從一家普通的火鍋店成長為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的餐飲帝國。
  • 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
    據36氪研究院發布的「2019火鍋行業研究及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火鍋行業的CR5(行業集中度,指行業前5家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僅為5.5%,到了2018年提升至7.3%,預計2022年才有望超過10%。   前不久,火鍋界的龍頭老大海底撈發布了半年報,以上半年收入97.61億元,淨虧損9.65億元的業績震驚業界——「別人學不會」的海底撈竟然首度虧損。
  • 你去海底撈過生日了嗎?盤點海底撈那些年做過的營銷文案
    盤點海底撈那些年做過的營銷文案今年沒帶閨蜜和兄弟去海底撈過生日的都算out了,只要你是「5G」網上衝浪者,一定知道在海底撈過生日福利簡直不要太多。海底撈話題常在微博熱搜榜出現,也在各個年輕人的社交平臺被宣傳的火的發紫,話說海底那些年做過的文案推廣你知道嗎?
  • 翻臺率首降 海底撈疲態出現
    海底撈對於快餐的布局頗具章法,圍繞好吃不貴的「麵食」定位,已緊鑼密鼓的在西安、鄭州、北京、成都四地開出門店。事實上,海底撈不僅在快餐新業務探索上動作頻頻,組織上也在醞釀大變化。掌門人張勇今年滿50歲,儘管正值壯年,「依然清醒,充滿活力」,卻動了要退休的念頭——雖然是在十年後。
  • 海底撈似水,西貝如火
    在進一步了解海底撈與西貝,張勇與賈國龍的區別之前,不妨通過虎嗅Pro在2019年發布的這篇西貝深案例,來讀懂西貝是怎麼學習海底撈的?西貝的獨特性又在哪?西貝能不能被其它中餐學習? 可西貝門店總數來到50家後,佔總數1/3的門店出現了虧損。這事對賈國龍觸動很大,他意識到西貝長期以來缺少完整、系統的規劃而不是層出不窮且難以管控的創意。 真正的變化開始於2014年,西貝確定主視覺符號「I love莜」,縮小門店面積,並於當年底發布了「好吃戰略」,同時大幅刪減菜單。
  • 《海底撈店長日記》丨看那個在海底撈出任店長的小夥子的人生軌跡
    在海底撈就餐時,我們每每感覺到發自內心的舒展,海底撈的員工的服務真的是一絕,那個人人都把這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在做的狀態,非常令人感動,海底撈讓別的企業無法追趕的發展腳步裡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為什麼社會上的企業老闆頻頻頭疼於員工的流失率,而海底撈卻幾乎沒有這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