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
在探索鄉村振興模式中
得到福建農林大學「科特派」團隊的助力
一系列現代化農業技術
應用到田間地頭
荒田變沃野,鹽鹼地成為「金土地」
在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裡,福建農林大學「科特派」團隊所引進、培育的葡萄品種,再過20多天就要成熟了。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則焰:這裡的一些葡萄品種產量非常高,比普通葡萄產量高出50%以上,套袋處理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爆發,還可以提高甜度。
東莊鎮地處莆田沿海,不僅風大,而且田地多為鹽鹼地,肥力差,農業基礎薄弱,青年人以外出務工為主,造成大量田地閒置。
2018年年底,福建農林大學的26名博士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來到當地,以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老鄉們建成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示範田,種植特色農產品,打造生態休閒農業品牌。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則焰:這個農場定位是採摘園,所以如果多一些比較稀奇的、口感比較好的、品質和產量比較高的品種,大家會更感興趣,我們綜合考慮後,進行了品種的篩選和優化。
經過一年的時間,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白山百草園、中歐桃源研學基地等一批項目陸續冒芽生長,逐漸匯點成面,形成東莊現代農業的新拼圖。
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何李勁:福建農林大學青年專家、學者的到來,給我們東莊全域鄉村振興帶來了技術,注入了活力,通過種植農大引進的優良作物品種,我們的示範田年畝產值可以達到三萬元以上。這一批產業振興項目,也給貧困戶打造了就業的平臺,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END
莆田臺 沈惠珊 陳俊亮
圖文編輯 海茵
來源:《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
播出時間:每晚18:30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圖片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僅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