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蔣介石的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溪口人,蔣家幾輩人都是在這裡生活,蔣介石也是在這裡出生、長大、娶妻、生子,雖然之後也因為自己的政治事業在全國各地奔波,但心中也還是一直眷戀著自己的家鄉,蔣介石在大陸的時候也會經常回到自己的老家,後來也常帶著宋美齡回去。每次遭遇重大政治挫折的時候,蔣介石也會回到溪口老家,在這裡尋求一份安寧,比如西安事變以後他在這裡養傷、比如1948年被迫下野以後他回溪口探親。
1949年,蔣介石見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敗局已定,也無心戀戰,率領部隊和家人到了臺灣,從此大陸臺灣隔離,蔣介石也再也沒有再回到自己溪口的老家,直到1975年,88歲的蔣介石病逝,他生前的遺願是要回故土,葬在母親王採玉的身邊,所以至今蔣介石的棺材還只是四角墊高未落地,停放在蔣陵裡面。
蔣介石一生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蔣經國與兒媳蔣方良前後生了三男一女,其中最小的男孩子叫蔣孝勇,因為是蔣家第三代中最小的男孩子,所以從小,蔣介石都特別疼愛這個小孫子,蔣介石一家到了臺灣以後,蔣介石經常親自帶著蔣孝勇在臺灣遊覽,經常是一路抱著不鬆手,而對於蔣孝勇的教育,蔣介石也很重視,祖孫兩人經常在書房裡一起讀國學書,一副很溫馨的畫面。
所以,蔣孝勇在蔣介石去世以後,心中也萬分悲痛,他知道爺爺的心願就是能夠回到故土,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回去看一看爺爺心心念念的故鄉。1996年,這年蔣孝勇48歲,但是很不幸被確診患有食道癌,在生命中的最後時間裡,蔣孝勇想要回大陸蔣氏故居去看一看。
那時候,臺灣和大陸之間往來還不是那麼自如,所以也還是等待了一段時間,等到所有都辦妥以後,蔣孝勇一家五口人終於踏上了回鄉之路。
遠離大陸幾十年,近鄉情更怯,說的就是他們當時的心情吧。如今的蔣氏故居早已經成為一個景點,他們一家人像普通遊客一樣買了票,跟著導遊進了蔣氏故居,在故居的房前屋後,蔣孝勇處處都能感覺到爺爺和父親之前在這裡生活的氣息,好幾次都溼了眼眶,導遊也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注意到了這五個從臺灣來的客人,他們說著一口寧波話,表情也顯得很凝重,並不像普通遊客那樣輕鬆。
後來她在拿起蔣家合影的時候,望著照片上的蔣氏子孫突然驚愕了,照片上的那個人不就是剛才抹眼淚的那個遊客嗎?她說:「眼前的客人一定是照片上的這個人。」而蔣孝勇被認出來以後,身體不禁一顫,但是什麼話也沒說,最後蔣友柏等人攙扶著蔣孝勇離開了。
在回到臺灣三個月以後,蔣孝勇去世了,蔣友柏望著父親像是沉睡過去的臉說:「您到那邊,也可以給你的爺爺和爸爸講講家鄉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