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反詐騙中心統計,本周我市警方共接報通訊網絡詐騙警情479起,同比上升53.04%,環比上升7.16%。反詐騙中心預警攔截境外語音詐騙電話1041起,凍結資金1339萬餘元。
梳理本周的案件類型,從數量上來看,以下5類詐騙手段發案數量居前五位,分別是網絡小額貸款詐騙105起,網上投資詐騙82起,網絡兼職詐騙72起,冒充熟人、領導詐騙59起,網絡購物詐騙43起。
近日,網絡貸款類詐騙案件有上升的趨勢,請廣大市民在辦理網絡貸款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
11月18日,新北區市民湯先生接到一個自稱可以幫忙辦理貸款的電話,因湯先生急需貸一筆款,遂按對方的指示將自己的身份證正反面拍照發給了對方,又往自己的工商銀行卡內轉入了25000元,並將手機上收到的一個驗證碼告訴了對方。之後,他發現自己工商銀行卡內的25000元被轉到了對方卡內,對方稱這是正常的刷流水的貸款流程,並退還給他12500元。之後,對方一直未將剩下的12500元返還,湯先生這才發現被騙。
11月24日,武進區市民劉先生接到一個辦理貸款的電話,遂添加對方微信後按照對方要求下載「萬達小貸」APP,並在該APP內輸入信息申請貸款。對方稱其資料填錯,必須轉帳驗證,劉先生信以為真,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匯款了13230元,在對方再次要求匯款時才意識到受騙。
12月2日,新北區市民劉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個貸款廣告,遂添加了對方微信,向對方申請5萬元貸款,並將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及銀行卡餘額發給對方。之後,對方發來一個電子合同,稱放款成功了,但因為她的銀行卡流水不夠,貸款打不上去,劉女士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要求轉帳共計25000元。
【手段分析】
在這類詐騙案中,受害人大多是急需資金周轉的人員,對方總會用「當天就可以放款」「不需要徵信」「放款下不來可以退款」這樣的話來誘騙受害者,而這些都是正規貸款裡不可能出現的。詐騙分子利用他們急需資金的心理,冒用貸款公司的名義,以繳納保證金、刷銀行流水、銀行卡號被凍結或貸款APP無法提現等方式進行詐騙。
【警方提醒】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急需用錢時,切勿病急亂投醫,切勿輕信打著「低利息,高額度,快速到帳」旗幟的貸款信息,要儘量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辦理貸款中,預付利息和保險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貸款規定的,當對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資金要特別警惕。
來源: 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