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普及民法典知識,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對口升學部思政教師歐夢麗給一年級同學們帶了一堂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民法典》學習講座。
本次講座以動畫短片《當哪吒遇上民法典》導入,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緊接著歐老師從《民法典》簡介、實施的意義等方面引導同學們一起探究《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通過《民法典》立法進程、組成部分、實施的重大意義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同學們了解到這部由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編,1260條,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作「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歐老師重點為同學們解讀了《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有關的內容。通過觀看視頻、班級討論、知識搶答等環節,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從胎兒時期一直到成年,《民法典》將一路隨行,呵護未成年人成長! 《民法典》在總則篇「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針對「熊孩子」刷網絡禮物等社會熱點問題,同學們明白了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在《民法典》保護未成人的亮點部分中,同學們積極總結出了《民法典》對未成人實施的多條特殊保護,例如:如子女已滿8周歲,父母離婚撫養權的判定需要徵求孩子的自主意願;遇到災難、疫情等緊急情況,如父母不能照顧未成年子女,村(居)居委會、民政部門應該承擔起監護義務;在收養關係中,增加了收養人無不利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要求,同時也更加注重被收養人的個人意願。這些立足現實情況,又富有人性化的保護條款,增加了同學們學習民法典的興趣和熱情,現場氛圍十分活躍。
學法尊法守法更要學會用法,歐老師選取了紅樓夢的經典片段、「黑龍江四歲女童被生父毆打住進ICU病房」、「鮑某性侵未成年少女案」等社會熱點新聞請同學們利用法律知識進行分析。在座的同學們認真思考、暢所欲言,不僅學習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還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經過本次講座的學習,同學們認識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全社會都為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而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要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努力學習法律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識和能力 ,做新時代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監製 | 顏 旭審核 | 喻星美編輯 | 譚 勇
圖文 | 對口升學部/歐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