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秋色
中國偃松之鄉
中國紅毛柳之鄉
高空鳥瞰美麗的最冷小鎮
五月,興安之巔大白山依然是白雪皚皚
森林美景
奇石林立的蒼山石林
「呼中牌」麥飯石黑木耳享譽全國
美麗秋色
中國偃松之鄉
中國紅毛柳之鄉
高空鳥瞰美麗的最冷小鎮
五月,興安之巔大白山依然是白雪皚皚
森林美景
奇石林立的蒼山石林
「呼中牌」麥飯石黑木耳享譽全國
黑龍江日報訊 呼中,位於中國金雞之冠、黑龍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伊勒呼裡山北麓,境內千米高山達800 多座,平均海拔810 米左右,無霜期僅有80 餘天,年平均氣溫-4 . 3 ℃,歷史最低氣溫達-53 . 2 ℃,是我國城鎮氣象記錄最低值,因而註冊、得名「中國最冷小鎮」。森林覆蓋率達96 . 2 % ,是中國的偃松之鄉、寒帶黑木耳之鄉、紅毛柳之鄉。
近年來,圍繞「保生態、惠民生、促發展」的工作目標,生態效益不斷增加,松杉靈芝、偃松果、中國第一家「呼中牌」麥飯石木耳享譽全國,旅遊產業日漸壯大,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中國森林氧吧、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全省「十佳和諧企業」、「平安縣區」等榮譽稱號。
黨旗溫暖「最冷小鎮」
呼中區委結合當前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的實際,不斷創新黨建載體,紮實開展「三嚴三實」活動,在全區黨員幹部中掀起了解放思想、比學趕超的熱潮,在探索和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經濟轉型的「呼中方法」。
把強化黨員幹部的素質提高作為抓工作促發展的基礎,結合「三嚴三實」主題教育活動,每位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到包片單位,開展「送黨課到基層」活動。每名常委平均深入基層講黨課達2節以上。同時呼中區還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納入黨建工作重要日程,充分發揮黨校、黨員活動室、電教中心等媒介作用,強化對黨員主體的學習教育。
區局黨政領導一班人都深入基層,分片包幹,聯繫群眾,指揮生產,扎紮實實地幫助基層和群眾辦實事。同時,在職黨員以「一個身份,兩個舞臺」的方式實現了「雙崗、雙責、雙管」。先後榮獲「學習型領導班子標兵」、「黑龍江省學習型黨組織標兵」等榮譽稱號。
結合「三嚴三實」活動,不斷創新黨建載體,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活動,在黨員幹部中開展了深入基層聯繫群眾「服務接力進網格」活動,掀起了「五進網格」主題實踐活動熱潮。
通過開展「落實責任進網格、了解社情進網格、陽光幫扶進網格、信訪穩定進網格、解決民生進網格」五進網格活動,所有黨員領導幹部走進社區,認領自己網格,與網格內服務對象對接,為幫扶戶尋找服務項目,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全區29位處級領導通過走訪、座談、慰問等方式,紛紛走入聯繫點、走入網格,開展聯繫工作。深入基層140多次。召開座談會30多次,走訪群眾150餘人,徵求群眾意見80餘條。全區546名在職機關黨員和26個區直單位進駐社區認領了服務崗位,成立志願者服務隊24支,志願者4500餘人,開展政策宣傳300人次,打掃衛生、維修電器等義務獻工1000多次,捐贈衣物2000多件,資助貧困學生150多名,資助資金10萬餘元。
呼中區碧水林場黨委針對當前實際,為改善職工生活,幫助職工致富,推出了「黨心聚民心,支部牽頭項目」活動,培養了一批黨員扶貧能手和模範帶頭人,為職工排憂解難,提供技術信息和政策扶持及銷售渠道。
呼中區正是有33個像碧水林場黨委一樣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基層黨組織,處處體現了「人人奮發向上、個個爭當排頭」的精神風貌,每位黨員幹部用自己的言行,照亮了呼中這個「中國最冷小鎮」!
強管理促轉型新常態下新作為
大興安嶺呼中區局是一家大型政企合一的森工企業,自全面停產,針對企業如何發展、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等問題展開思考。通過細化制度、強化管理、開源節流等舉措,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轉型發展,做到了用制度建設強化企業管理,2014年停伐以來,實現增收節支2200多萬元。
建章立制,規範企業管理。呼中區(局)黨政一班人敢於破冰,經過集體研究,依託企業績效管理成果,確定了「用制度管住人、財、物」整體盤子的經營戰略,在《呼中林業局企業制度彙編》的基礎上,對過時的制度進行廢止,對陳舊的制度進行修訂,對新出現的問題及時建章立制,財政、財務、營林、醫保、人社和房產與供暖公司等各職能部門共廢止、修訂和新出臺了13項規章制度,為增收節支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管住人就是管住編制,管住編制就是管住錢。呼中區嚴控編制管理,有效地減輕了財政、財務人員供養負擔。還制定了《勞動力清理實施辦法》、《職工請銷假管理制度》等若干規定,開展了勞動力清理和津貼補貼清理工作,清理計件掛名人員24名、清理不應享受津貼補貼待遇人員62名,實現年節支62萬元;清理掛名繳納養老金人員310人,收繳返還養老金258人、金額117.6萬元。
明確職責,細化企業管理。制度有了,執行是關鍵。為了保障任務不脫節、責任不斷檔,呼中區黨政班子帶頭做起,嚴管「權、人、財」,不說人情話、不辦人情事,通過層層細化工作職責落實到各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業務標準、完成期限以及考核獎懲等規定,使每個職能單位人人有任務、層層抓落實、個個有責任、事事有回音,通過職權一致、明確分工等辦法,企業管理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通過新《呼中區供熱、供水收費管理辦法》,加大了對熱費和水費的收繳力度,並對歷年拖欠的熱費、水費依法依規進行催繳,收費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現在的80%。去年實施以來,供曖供水收費在往年的800萬元的基礎上,共計多收繳了613.8萬元。針對醫保資金長年存在缺口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特殊群體醫療費用核銷管理辦法》,對老幹部、工傷人員、傷殘軍人醫療費用進行重新審核,年節約醫療費100萬元;對普通職工醫療保險進行嚴管細查,年節約支出181.8萬元,清理不符合核銷醫保參險人員350人,節約醫療費100萬元,醫保資金缺口減少到了380萬元。新出臺了《呼中區差旅費管理辦法》和《呼中區(局)政府採購管理暫行辦法》,對電話、招待、會議等項支出標準進行了重新核定,年節約經費210.4萬元。超前謀劃,率先實行公務用車改革,對超標的49臺公務用車進行了封存,年節約修理和燃料費用160萬元。利用煤炭價格下降的時機,選擇市場價格低、質量好、燃燒值高的煤炭企業供應的原煤,減少了煤炭採購量,節約了支出,此外因每噸成本下降,共節餘600餘萬元。
通過以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辦法,「管住了人、看住了錢」,極大地緩解了經濟壓力,不僅保證了職工的工資支付和日常開銷,近兩年來,還先後償還了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集中供熱貸款及企業債券本金7922.5萬元,償還利息5010.87萬元,實現了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民生大餐託起「最冷小鎮」幸福夢
「把有限的財力投向基層,投向社會困難群眾」,是呼中區對全區百姓做出的承諾。
去年以來,呼中區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把有限的財力投向最基層,投向社會困難群眾。一道道「民生大餐」惠及廣大百姓,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這個區不斷加大對教育醫療的投入,為第二幼兒園購置了教育、教學器材及附屬設備。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呼中一中去年共有83名中考生考入地區實驗中學,創歷史最好成績。先後為800名60歲以上老人提供了免費體檢服務,同時,為57名80周歲以上的低收入及90周歲以上老人建立了檔案,同時,呼中區對全局11名「三無老人」,將生活費由原來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900元整。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資95萬元,為職工醫院購置了數字胃腸機和數字X光機等設備,投資495萬元購置了CT機,方便了群眾就醫。同時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全局率先建立了健康小屋,為居民提供一站式體檢服務。
針對木材停產後,企業面臨轉型的實際,呼中區從多產業轉型入手,宣傳中國第一家「呼中牌」麥飯石黑木耳,進一步加大黑木耳養殖的科技含量,從原料、技術、政策上進行扶持。投資120萬元建設了佔地面積為4萬平方米的松杉靈芝養殖基地,種植了仿野生養殖松杉靈芝4.8萬袋,該品種的野生靈芝比棚式養殖的靈芝售價要提高3倍。新建了20棟鋼結構吊袋木耳大棚。與黑龍江省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發了豬苓菌栽培技術,並且通過研製開發,已將牛蒡和蒲公英加工包裝成飲用的牛蒡茶和蒲公英茶。對杜香進行精深加工,所生產的8個品種薰香產品已銷售到廈門等地。
為了讓群眾住上暖屋子,呼中區將供暖工作列入「暖心」工程,從9月下旬就開栓供熱。對2臺40噸爐、1臺20噸爐以及鍋爐附屬設備,6處換熱站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更換。對供熱效果不好的小鍋爐房進行了撤併,對呼中區醫院等鎮內供暖效果不好的供暖區域進行了改造,共改造老舊管線達10餘公裡。同時針對樓房增多、供水出現不足的情況,新鋪設、維修自來水管線1814延長米,增加了4個居民取水點。投入資金399.3萬元,對第一中學、呼中鎮派出所、北出口臨街門市房、鎮內建工等4條主要街道進行了維修改造。投資417萬元,栽植喬灌木72700株、各類花卉10萬株,綠化7.17公頃。完成了2.2萬平方米平房改造的準備工作,在9月底全面開工。對呼源鎮1.6公裡的道路進行了硬化。汙水處理廠項目正在建設廠房,完成總體進度的40%。讓「中國最冷小鎮」品牌更亮
「最冷小鎮」首先讓人聯想到冷,冷給每一個冬天來過呼中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同時,這裡秋季如詩如畫的五花山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據呼中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張萬和介紹,前來呼中攝影採風的攝影家達數千人,「中國最冷小鎮」冰雪攝影大賽的舉辦,更是叫響了「中國最冷小鎮」品牌,慕名而來的攝影家、遊客就更多了。
藉助呼中區電視臺、「呼中宣傳」微信平臺、呼中區政府網站等媒體,呼中區廣泛宣傳「中國最冷小鎮」LOGO、物產、風土人情,有效地提升了呼中區的知名度。
為深度開發「中國最冷小鎮」品牌特有的旅遊資源,呼中區先後成功申報了AAA級白山景區、黑龍江省地質公園——蒼山石林景區。同時,還在白山景區入口處,修建了林區生產紀念碑,油鋸手、J-50集材、絞盤機裝車等,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林區採伐生產的流程。在景區建設中,還先後修建了景區棧道、供遊人休憩的木屋別墅、停車場,景區軟硬體得到了升級。
廣袤的大森林、神奇的大白山,鑄就了呼中區曾經的輝煌,呼中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去年,這個區接待旅遊人數達172497人次,實現旅遊收入達1.5億元,直接、間接實現就業近千人。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