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一些詞上面的用字誤導,想當然的就按字面去理解了,然後其實有很多詞語的實際意思與字面意思並不相同。不過按字面理解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所以這個坑應該是給一些詞定義時用字的人的錯。嗯,一定是這樣的!(原諒我的胡攪蠻纏,只是想給多自己點面子嘛)
比如說「北京時間」,雖然早年我們在課本上應該都學過,但時間了卻還是容易忘記,然後被字面意思給混淆了認知,不知不覺的就認為「北京時間」就是咱中國家是統一以北京市的當地時間為標準做為我國統一時間計時標準時間。
「北京時間」到底是哪兒的時間?
說某天某人給某個熊孩子解釋的時候,為了增加說服力找標準答案的時候,卻發現某人錯了!
事實上「北京時間」人家指的是國家授時中心發布的時間,而這個授時中心呢,並不是在北京而是在陝西!在陝西!陝西!
當然也不能說「北京時間」和北京就完全沒關係,其實授時中心使用的正是北京東八區的區時(東八區的區時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間,北京的經度是116.4度),這也正是「北京時間」的由來。
那麼為啥不用北京的地方時間作為國家標準時間呢?
其它答案非常簡單,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咱們中國疆土的地域實在是太遼闊了,由東到西足足跨越了5個時區,而如果把北京的地方時間作為咱們國家的標準時間的話,就會造成時間上的「不協調」。
而在咱們的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也就是建國初期,其實那個時候的授時臺是建在上海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上海的位置並不在我國疆土的中心地帶,這就導致時間的發布效果不太好,這是技術方面的原因。
所以經過長久的討論和慎重的比賽之後,授時中心就被設立在了咱們國家的腹地陝西地區,因為在這裡發射的信息號更容易覆蓋到全國,並且位於內陸也比在沿海上安全係數要高的多。
所以說,以後千萬不要想當然的說「北京時間」就是北京的當地時間啦。包含以後接觸到各種新的詞彙的時候,也不要想當然的字面理解啦,雖然是有不少詞這樣理解沒有問題,但就如文章開頭說的,就是有很多詞它不並按你想的來。
嗯,比如類似有「炙手可熱」、「七月流火」、「彈冠相慶」,「文不加點」等等這些詞,倘若只按字面去理解,那一定會錯的。這種詞兒數量可是不少哦。
所以說要有求知求實的心態,而且現在上網這麼方便,搜索一下也不費事兒,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