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漳州這座城市,喜歡有故事的古村,喜歡與村子的阿公阿嬤嘮家常。通過鏡頭,把閩南生活分享給更多人聽~
老街巷,舊牌坊、臺灣路、香港路、北京路、延安南路、修文西路.....一條條明清老街逛一圈你就會被它的一磚一瓦圈粉兒。
漳州古城「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築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地處繁華的城市中心地帶又是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幾代人揮之不去又歷久彌新的記憶!
隨意走在古城的街上,都能看到鱗次櫛比的商鋪,騎樓式的店面與中西合併風格的建築風格,形成了一種樓下做生意、樓上消閒的騎樓景觀,我最喜歡的是騎樓上各式各樣的窗戶!
工商銀行、牙醫館、鞋行商號、各種招牌大都保留完整,通過騎樓刻印遺存的商號,仍然可以想像出當年街上的繁華景象,一不留神仿佛穿越到民國時期…
香港路林士章所立的兩座明代石牌坊:「尚書探花坊」、「三世宰貳坊」,成為了漳州古城的標誌。古牌石坊石工極為精湛,尤其是三世宰貳坊上力扛垂拱的力士栩栩如生。
漳州文廟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兩座老牌坊靜靜守護文廟,大成殿前屹立著高大的孔子雕像,眼神裡充滿了儒家的關懷,仿佛在向我們述說著儒家思想。
漳州不僅可以滿足您對古城的想像,更能勾起您味蕾的奢望。各式各樣的街巷,各具特色的小吃,面發粿、菜頭粿、麻餈、肉粽、牛肉麵、砂鍋、豆乾面、雞飯、滷麵、四果湯等…這些漳州小吃很有名頭,常常讓人惦記,呼朋喚友吃貨騎車數十裡或排長隊來品嘗!
走過了很多古城,依然最對漳州古城最有感覺,也許是在漳州古城,餓了吃顆肉粽、渴了喝碗四果湯,容易滿足內心的那種幸福感吧。
選擇正規企業,科學理性出遊。選擇有經營資質的旅行社、賓館飯店、遊樂場所和有營運資質的交通工具。
疫情防控為先,做好個人防護。出遊期間密切關注各地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風險提示,提前準備好「健康碼」、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自覺接受體溫監測,健康碼查驗等防控措施。
提升防範意識,確保出遊安全。乘坐旅遊大巴時,系好安全帶,不要將頭、手、腳等伸出窗外,不攜帶違禁物品。自駕遊要杜絕疲勞駕駛和酒後駕車,控制車速,注意禮讓。
來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