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懲罰性賠償 新《著作權法》給「洗稿」戴上緊箍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祭出懲罰性賠償,新《著作權法》給「洗稿」戴上緊箍

視點

對網絡平臺上的「搬運」「洗稿」等亂象,就該施以重罰。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從本次修訂的具體內容來看,聚焦的多是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

如修訂將作品類型從電影作品、「類電作品」統一為「視聽作品」,既符合「視頻時代」的作品呈現方式的現狀,與民事訴訟法中的「視聽資料」在表述上也保持了銜接,更易為大眾所接受。新媒體小編創作的H5、Flash等作品,再也不用擔心不是「按照傳統的電影攝製方法創作」而被排斥在保護範圍之外了。

新《著作權法》還有不少亮點,源於司法實踐中已被廣為接受的解釋或慣例。如很多機構媒體和優秀的自媒體人苦於被一些無良媒體以「搬運」、「洗稿」的方式大肆侵權已久。

《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最本質的特徵是具有「獨創性」。單純的事實消息,如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的基本交待,不具有獨創性。但「時事新聞」不等於「事實消息」,更不能等同於「不受保護」。

大量的新聞報導在基本的事實消息之外,均有獨到的敘述和分析評論,很多優秀記者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敘述方式,記者的採訪也需要經過記錄整理取捨並置入對新聞事實的描述中,體現了個人獨創性的新聞作品當然應歸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範疇。

希望執法部門能以此為契機,加大對網絡平臺上以「搬運」「洗稿」等方式大規模侵犯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亂象的懲治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著作權法》修訂還摒棄了填平原則,新增了500元的最低賠償額,同時將最高賠償額從50萬元提高到了500萬元。在確定侵權損害賠償額部分,新《著作權法》將權利許可使用費明確作為確定賠償額的標準,並明確了一至五倍的懲罰性賠償加倍標準。這讓懲罰性賠償的「懲罰」功能真正凸顯出來。

在《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已紛紛引入懲罰性賠償,並都已將最高賠償限額提升至500萬元之後,《著作權法》此番在懲罰性賠償方面的修訂可謂水到渠成。

本次《著作權法》修訂中的亮點,大多對應著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和司法實踐中的一些痛點、堵點、難點,「搬運」「洗稿」只是眾多侵權亂象中的冰山一角。灰色產業之所以能夠在黑白之間運行,多數時候並不在立法不明確,而在執法不嚴格。

《著作權法》修訂讓執法的依據日趨科學兼具可操作性,新法也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進一步遏制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在全社會(包括線上線下)營造不敢侵權、不願侵權的法律氛圍,還需要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合力護航。

□王琳(法律學者)

相關焦點

  • .| 法定賠償上限提升10倍,懲罰性賠償 「如約而至」,《著作權法...
    為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新、保護原創的氛圍,加大侵權者違法成本,新著作權法將法定賠償額上限提至500萬元,有利於激勵權利人的維權動力,彰顯法律懲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決心,進一步遏制侵權現象。但新著作權法實施後,並不意味著所有著作權侵權案件的判賠金額一定在500元至500萬元範圍內,只有法定賠償才受此範圍的限制。那什麼是法定賠償,法定賠償具體又是在什麼情形下適用呢?
  •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將對懲罰性賠償予以規定
    北京頭條客戶端11月6日消息,11月6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對外發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行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中,《商標法》率先規定懲罰性賠償。《專利法》《著作權法》的修法進程也明顯提速。
  • 著作權法修改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專家怎麼看
    原標題:著作權法修改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專家怎麼看?   醞釀近10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正式步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階段,從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到加強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再到適應新技術發展修改有關概念表述、新增有關制度措施,諸多修法看點值得關注。
  • 網絡洗稿調查:軟體「秒洗」,寫手接單千字十元
    有的「工作室」甚至會大量招募兼職寫手,並培訓「洗稿」技巧及規避平臺原創度檢測的方法。這儼然成為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雖然自媒體平臺及監管層持續打擊,但「洗稿」侵權在自媒體領域猶如頑疾。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專家解讀新著作權法變化:法定賠償額上限提至500萬
    這次修訂歷時十年討論,觸及著作權法領域諸多「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定義不明晰、維權舉證難、侵權成本低等。  修改後的著作權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根治這些「病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
  • 新《著作權法》「拍了拍」洗稿者,掏出一張重罰罰單
    對網絡平臺上以「搬運」「洗稿」等方式大規模侵犯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亂象,就該這樣嚴懲。「視聽作品」等概念上的開放性,在傳播形式與傳播渠道的大變革中,能有效保持法律的相對穩定。這是從制度基礎架構上的必要修訂。新《著作權法》還有不少亮點,源於司法實踐中已被廣為接受的解釋或慣例。如很多機構媒體和優秀的自媒體人苦於被一些無良媒體以「搬運」、「洗稿」的方式大肆侵權已久。
  • 新著作權法修改迎4大變化:侵權賠償上限提至500萬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施行30年的著作權法,迎來最大幅度修訂,將於2021年6月1日施行。這次修訂歷時十年討論,觸及著作權法領域諸多「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定義不明晰、維權舉證難、侵權成本低等。修改後的著作權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根治這些「病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 寫手批量接單
    就此,長期關注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顧問劉彬向記者分析,新版《著作權法》亮點在於「提高法定賠償額」和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可能產生的侵權行為具有震懾作用,相當於戴上了「緊箍」。  網上有多種「洗稿、偽原創」工具  「付費會員的偽原創度可以達到『100%』」。
  • 新《著作權法》「拍了拍」洗稿者,掏出一張重罰罰單|新京報專欄
    對網絡平臺上以「搬運」「洗稿」等方式大規模侵犯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亂象,就該這樣嚴懲。 「視聽作品」等概念上的開放性,在傳播形式與傳播渠道的大變革中,能有效保持法律的相對穩定。這是從制度基礎架構上的必要修訂。 新《著作權法》還有不少亮點,源於司法實踐中已被廣為接受的解釋或慣例。如很多機構媒體和優秀的自媒體人苦於被一些無良媒體以「搬運」、「洗稿」的方式大肆侵權已久。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 寫手批量接單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有的「工作室」甚至會大量招募兼職寫手,並培訓「洗稿」技巧及規避平臺原創度檢測的方法。這儼然成為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雖然自媒體平臺及監管層持續打擊,但「洗稿」侵權在自媒體領域猶如頑疾。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寫手規模接單千字十元
    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就此,長期關注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顧問劉彬向記者分析,新版《著作權法》亮點在於「提高法定賠償額」和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可能產生的侵權行為具有震懾作用,相當於戴上了「緊箍」。
  • 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張洪波稱,後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還將隨之修改完善,希望著作權法的一些新規定能夠細化,讓各類侵權行為得到有效規制。
  • 著作權法時隔十年再次修改 對故意嚴重侵權行為可適用懲罰性賠償
    現行著作權法規定了我國著作權保護領域的基本制度,於1991年施行,經2001年、2010年兩次修改,對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保護創作者、傳播者、使用者等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予以解決。
  • 著作權法修改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著作權法今年迎來施行30周年,此次修改是十年來首次修訂,也是30年來最大幅度修改。著作權維權成本高、賠償低,是著作權保護一直以來的痛點。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規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
  • 喚醒「沉睡」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金誠通達
    ,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探索建立對專利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中美發表經貿磋商聯合聲明,強調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發布,將懲罰性賠償金上限從3倍提高到5倍;新修訂的
  • 十年磨一劍 新版著作權法「亮」在哪裡
    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數位技術與商業模式加速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著作權法自1990年頒布以來,已經過2001年和2010年兩次修改。此次修訂後的著作權法共6章、67條,完善了「作品」的定義,新增「視聽作品」類型,增加了懲罰性賠償規定,凸顯對視覺障礙者的關愛。   修訂後的著作權法「亮」在哪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不同著作權群體。
  •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 著作權法今年迎來施行30周年,此次修改是十年來首次修訂,也是30年來最大幅度修改。
  • 加強版保護,懲罰性賠償——聚焦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五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題:加強版保護,懲罰性賠償——聚焦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五大看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史競男、白陽、舒靜醞釀近10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正式啟動——這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於4月26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
  • 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亮點解讀
    01增加懲罰性賠償制度,法定賠償上限提高到500萬,明確法定賠償數額下限為500元著作權法修正案規定,「對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著作權法中增加懲罰性賠償制度意味著,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已經較為全面的建立(見下圖)。
  • 閻曉宏:應修訂著作權法以打擊「洗稿」
    著作權法不保護「時事新聞」 不符合現狀 「洗稿」通常被定義為篡改、刪減他人原創內容,使其面目全非,形成所謂新稿件,但該稿件最有價值的部分仍是抄襲的。 去年,多篇自媒體發表的時事類文章成為刷屏「爆款」,而其中一些核心事實被發現是來自媒體此前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