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光劇團跟河南省合作豫劇《曹公外傳》

2020-12-24 搜狐網

  搜狐娛樂訊:《曹公外傳》一劇取材於清道光年間任臺灣鳳山知縣的河南沁陽人曹謹的事跡。在臺為官期間,曹謹率領當地民眾修圳引水,造福於民,其功績至今令臺灣人民念念不忘,鳳山一帶更是為他立祠建廟,奉若神明。1999年起,有關曹謹的文化交流活動日漸增多,2000年8月,曹謹學術研討會在沁陽召開;同年11月,鳳山縣舉辦了「曹公文化節」;2001年海峽兩岸共同編撰出版了《曹謹公生平事跡》。有關曹謹的文化交流和研究正成為河南和臺灣文化交流的一個新熱點。

  2001年,河南省文化廳開始與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商談,策劃通過豫劇這種在海峽兩岸都廣受歡迎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曹謹的事跡樹立在舞臺上。

  2002年11月,在鄭州召開的豫臺河洛文化暨豫劇理論研討會期間,河南省文化廳與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就兩岸聯合排演此劇草籤了備忘錄,確定此劇由臺灣「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鄭溫乾先生提供資料,由上海著名編劇羅懷臻和河南省一級編劇姚金成完成劇本,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李建擔任該戲導演,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國家一級作曲耿玉卿擔任音樂唱腔設計。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徐海珊、朱光武分別擔任舞美和燈光設計,上海京劇院著名專家孫耀生擔任服裝設計。

  2003年5月初,大陸版的《曹公外傳》排成公演,因SARS影響,導演、作曲未能如期赴臺排戲。兩岸遂協商改變排戲方式。「大陸版」繼續由李導演修改加工,「臺灣版」由臺方導演殷青群根據大陸的錄像斟酌修改。9月12日,作曲家耿玉卿先期赴臺,指導臺方的排練。大陸參與演出的演員、樂隊20餘人和導演李建平也分別於9月24日、26日抵臺,進行最後的合成排練。

  2003年10月3日-14日,《曹公外傳》作為「豫劇入臺五十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在臺灣進行了巡演。演員陣容集中了兩岸的藝術精英。鄭州市豫劇院國家二級演員劉昌東飾演曹謹,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飾演曹夫人,其他角色均由兩岸知名演員擔任。該劇分別在臺北、苗慄、新竹、桃園、彰化、臺南、臺中、鳳山等地演出9場,所到之處受到熱烈的歡迎。

  2005年9月7日至20日,應中華文化聯誼會、河南省文化廳等單位的邀請,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一行50人來北京、河南等地與鄭州市豫劇院共同演出《曹公外傳》,進一步深化了兩岸豫劇交流。

  豫劇《曹公外傳》劇情簡介

  《曹公外傳》以清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修築水圳(即今「曹公圳」)、造福百姓的真實事跡為素材,以扣人心弦的戲劇衝突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塑造了一個清廉務實、一心為民的賢吏形象。

  道光十七年春,中原懷慶府曹謹奉旨跨海赴任臺灣鳳山縣縣令。時鳳山連年大旱,加之縣政敗壞,饑民多淪為盜賊。曹謹鬥笠芒鞋,訪民情,察水源,在高屏溪畔結識了民間名匠龍老伯。

  龍老伯和徒弟楊號費了十年的心血繪製了一張引水圖。然而這張引水圖帶來的卻是一場災難:楊號陷入了一場冤案,成為官府追捕的「逃犯」。龍老伯在彌留之際將治水圖獻給了曹謹,也把「盼甘霖」、「盼清明」的遺願託付給了曹謹。

  曹謹冒著極大的風險和壓力,親自上山,說服楊號和避禍的饑民下山,「以工代賑」,促成了修圳引水工程的開工。然而,對楊號冤案的複查卻牽動了上司魏是太乃至巡撫等貪官集團的神經。關鍵時刻賑糧被斷,工程陷入絕境。曹謹泣血跪求,未能求來半升米糧。在饑荒如火、民心大亂的緊迫情勢下,曹謹為了鳳山百姓的生存和引水工程的順利完成,與夫人傾訴衷曲,不惜犧牲自己的仕途前程和身家性命,毅然決定打開南官倉,「借得官庫一倉米,救得鳳山萬民安」。與此同時,曹夫人喬裝改扮、風雨兼程,進京拜請恩師上奏案情,以辨清濁、救危難……

  水圳竣工了,下淡水溪的甘泉流到了鳳山,三萬多畝的望天田變成了盛產稻米的膏腴之地!曹謹公的形象永遠留在了鳳山百姓的心中。

  海峽兩岸演出團體簡介

  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

  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成立於1950年。近年來,國光劇團豫劇隊在製作上結合了臺灣與大陸的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菁英,先後推出新戲《大腳皇后》、《中國公主杜蘭朵》、《秦少遊與蘇小妹》、《田姐與莊周》等新戲,展現了豫劇隊的全新風貌,獲得觀眾極高評價,數度應邀赴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演出,大獲好評。同時,國光劇團豫劇隊通過各種類型的推廣及巡迴演出,將豫劇藝術傳播到寶島的各階層、各角落,全面開拓豫劇的觀眾群。在豫劇的推廣和營銷方面有許多寶貴的經驗。

  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

  鄭州市豫劇院多年來立足傳統,不斷創新,相繼創作、移植了上百臺傳統劇、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培養了王希玲、虎美玲、劉伯玲、小香玉等一大批表演藝術家,並多次晉京演出,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長期以來,鄭州市豫劇院的演出足跡遍布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先後赴臺灣、日本、新加坡、南斯拉夫等地進行文化交流,受到熱烈歡迎。近年來,鄭州市豫劇院先後創作演出了《風流才子》、《春秋出個姜小白》、《老子·兒子·弦子》等一大批深受廣大觀眾愛的優秀劇目,形成了清新自然,質樸脫俗的藝術風格。其中新版豫劇《白蛇傳》獲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一等獎;兩次獲省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個一」工程獎;兩次獲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優秀劇目獎第一名;《風流才子》、《都市風鈴聲》、《老子.兒子·弦子》分別獲文化部第三、七、九屆「文華」新劇目獎;《老子兒子-弦子》還獲中宣部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兩次被文化部評為「出人、出戲、走正路」先進單位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

  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

  近年來,河南省與臺灣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尤其是豫劇的交流無論在規模和層次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豫劇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感性的經驗需要從理論的高度加以總結和完善,以便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同時,由於缺乏理論上的指導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岸豫劇交流的質量和深度。

  2001年4月,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來河南巡演期間,由河南省文化廳和河南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北京、上海、臺灣和河南的有關專家、學者首次對海峽兩岸的豫劇交流活動進行了理論上的總結和研究。與會者一致認為,此次研討會是兩岸豫劇交流的一個新起點,對提高海峽兩岸的豫劇交流水平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002年8月,第二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在鄭州召開,這屆理論研討會首次引入了河洛文化的有關內容,進一步豐富了豫劇的文化底蘊。兩岸學者共商豫劇發展大計,在發展兩岸豫劇交流的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為2003年兩岸豫劇更深層次的成功合作奠定了基礎。

  2003年10月,為慶祝豫劇入臺50周年,河南省組派28人的文化藝術團赴臺灣,與國光劇團豫劇隊聯合演出由兩岸藝術家共同打造的新編歷史劇《曹公外傳》,獲得圓滿成功。與此同時,第三屆《海峽兩岸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分別在臺北和高雄召開。兩岸有關人士就豫劇的歷史源流與現代化、臺灣豫劇的人才培養方式、豫劇的包容性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此次研討會再次為兩岸豫劇的合作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進一步擴大了豫劇在臺灣的影響。

  2004年11月,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此次研討會圍繞河洛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河洛文化和兩岸豫劇交流與合作對豫劇發展的影響和促進作用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為海峽兩岸豫劇交流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獻計獻策。

  2005年9月11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河南省文化廳等單位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論壇》將在北京召開。(中華文化聯誼會、河南省文化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海峽兩岸」,共找到477,374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河南省大河劇團在睢縣北湖公園演出現代豫劇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商丘日報報導:11月20日,河南省大河劇團在睢縣北湖公園露天演出現代豫劇經典劇目《朝陽溝》。當日,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與省郵政公司聯合舉辦的「天天郵戲·戲送萬家」文化惠民活動在睢縣北湖公園舉行首場演出。據悉,該活動在河南市將持續20天,在五縣(區)進行40場6個經典劇目的演出。
  • 豫劇在臺灣天馬行空愛跨界傳統戲曲在臺灣⑥
    前者以鮮卑族悽美愛情故事開創新局,鋪陳草原兒女情懷;後者作為豫劇花旦必修劇目,由「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培養出的新生代演員接棒演出。臺灣豫劇團藝術總監林幸慧特別為這檔演出規劃了主題:「一樣花轎,兩樣情懷」。事實上,傳統戲與創新戲「1+1」的方式,已是臺灣豫劇團慣用的推廣手法。臺灣豫劇團團長彭宏志對記者說,團隊營銷策略是傳統戲搭配創新戲,觀眾購買套票。
  • 聽臺灣豫劇人講述寶島臺灣的豫劇故事
    □記者遊曉鵬    核心提示|本周,臺灣豫劇團最大規模的一次赴豫學習交流拉開帷幕,來自寶島的6位年輕演員、兩位樂師將在鄭州完成為期42天的培訓,這也是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的海峽兩岸豫劇培訓學員最多的一次。    多年來,在各方努力下,臺灣豫劇團與河南保持著密切聯繫。
  • 把傳統戲曲做出標識度,臺灣國光劇團是怎麼做的?
    上周末,臺灣國光劇團在上海大劇院一連帶來兩場實驗京昆文學劇場《天上人間李後主》和《十八羅漢圖》,全新的呈現方式讓不少觀眾感嘆顛覆了傳統戲曲的觀劇體驗。昨天,國光劇團又在大劇院開了研討會,聽取大陸專家對國光的建議和意見。
  • 維護文化傳統 臺北國光劇團舉行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
    新落成的臺灣戲曲中心將於10月3日正式開幕啟用。12日,該中心駐館團隊——國光劇團舉行傳統儀式「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劇團供奉的行業神「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臺。  9月12日,臺灣戲曲中心駐館團隊——國光劇團在臺北舉行傳統儀式「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劇團供奉的行業神「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臺。
  • 報名活動 與臺灣國光劇團聊京劇的創新,《賣鬼狂想》主演與你近距離接觸
    時間:2016年12月01日(周四9:30—20:30地點: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55號慶王府院內(近民園體育場)主講嘉賓:張育華 博士(臺灣國光劇團團長)示範演員與從海峽對岸而來的國光劇團面對面領略嶄新京劇美學,機會絕無僅有!將有兩位觀眾有機會化身古典人物參與互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國光劇團部署RFID系統 優化資產管理
    1995年成立以來,臺灣國光劇團有限公司就不斷製作中國戲曲。這些作品十分精細,擁有非常吸引人的視覺效果並融入了雜技及功夫的元素。每場戲曲中,表演者需身著多套服裝並攜帶多種道具。  國光劇團以現代技術使用而著名,劇團將特效技術融入例如傳統的戲曲節目。本月初,該公司部署了RFID新技術,用以管理倉庫中的65000件服裝及道具的資產。
  • 臺灣:傳統戲曲 別樣演繹
    臺灣豫劇團《紅娘》劇照。「國光」劇團《彩樓配》宣傳照。「國光」劇團《虹霓關》宣傳照。爆竹辭舊歲,好戲慶新年。庚子新春開工大吉,寶島梨園界也捧出了連臺好戲。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於1月30日大年初六,在臺灣戲曲中心熱熱鬧鬧地舉行了開箱儀式,演出《群仙伏妖》《五福靈官》《財神進寶》《加官晉爵》等吉祥戲。臺灣民眾紛紛到場免費求票觀賞,一同分享新春喜氣。臺灣豫劇團同樣在今春獻演好戲,《一樹紅梅》《紅娘》兩部劇名都帶「紅」字,寓意「紅紅火火」,喜慶農曆金鼠年。
  • 重新解構觀演關係,國光劇團《賣鬼狂想》慶王府分享會
    「臺灣第一丑角」《賣鬼狂想》戲劇指導陳清河2016年12月1日晚,國光劇團在慶王府舉辦分享會,
  • 為什麼豫劇是最大的地方劇種呢?
    ⑴豫劇有什麼特點能吸引這麼多聽眾?豫劇起源於河南省開封市(之前我還看到一個問題說豫劇起源於山東,這是錯誤的),是河南的地方劇種,因最初演唱形式原因,又叫「河南謳」,後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上世初的河南梆子,建國後因河南省簡稱「豫」,改名為豫劇。
  • 河南省臺辦發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河南涉臺30項大事
    豫臺兩地豫劇交流演出活動熱絡    1993年11月8日—12月1日,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為團長的河南省豫劇演出團一行36人赴臺進行演出交流活動,這是河南省第一支赴臺演藝團體。之後,又先後三次組織赴臺進行豫劇演出交流活動。1998年10月和2001年4月臺灣豫劇團兩次、近百人到河南省交流演出。
  • 民營劇團要多培養名演員
    金麗麗演出照 記者許俊文攝影    □陳向陽    1月30日,豫劇陳派再傳弟子金麗麗祥符調折子戲專場在鄭州上演    對於開封市素麗豫劇院這樣一個民營劇團,對於金麗麗這個演員的名字,很多鄭州的戲迷觀眾都有點陌生,所以這個折子戲專場能由河南省劇協與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李樹建、賈文龍、孟祥禮三位豫劇表演藝術家作為特邀嘉賓助陣演唱,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但是如果詳細了解了金麗麗和開封市素麗豫劇院的相關情況後,大家可能就不會太驚奇了。
  • 中國傳統文化,豫劇文化總匯,戲劇內容及其他地方的進步
    小白鞋說媒河南省豫劇一團《鳳冠夢》是一一個紗帽殼似的前臺框,臺框中間還懸吊著一個半哭半笑的臉譜燈槽子,根據劇情的發展,該燈槽子中的臉譜能喜能悲。省豫劇二團《西廂記》的前臺框,是兩個高大的石雕式和尚,而後臺框則是一個蓮花辯式的佛龕。該團上演的《轅門斬子》中臺框是一個大帳篷,正好舞臺上是帳篷的裡邊,天幕變成帳篷的後圍。而天空,號子燈,帥字旗,則都畫在了中臺口之上。河南省豫劇三團的《人的質量》,其後臺框的內徑是一個大的電視螢光屏。
  • 「河南省戲曲之鄉」為何花落寧陵
    行走於梨鄉寧陵,你與老百姓打交道多了會發現,無論何時何地,你總會時不時地從他們嘴裡聽到哼出的幾句豫劇腔調。這就是葛天文化之鄉寧陵,今年又被授予「河南省戲曲之鄉」。戲曲,已融入梨鄉百姓的生活。寧陵素有「戲窩子」之美譽,戲劇藝術源遠流長,是傳統名劇《抬花轎》的發祥地,是山東快書一代宗師高元均,豫劇演員李斯忠、吳心平、孟祥禮的故鄉,是知名鬚生演員王筱樓的從藝處,更是豫劇傳承和發展之地。史料記載,自古寧陵就劇種多、劇團多、名演員多。可以說,寧陵「戲曲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
  • 河北省邯鄲市東風劇團 豫劇《桃花庵》
    劇照  豫劇《桃花庵》  演出時間:2016年1月19日~20日 19:30  演出地點:中國評劇院  參演單位:河北省邯鄲市東風劇團
  • #洛陽市豫劇院#溫君鳳 豫劇《斷橋》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 選段
    豫劇《斷橋》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選段 演唱:溫君鳳 演出單位:河南洛陽市豫劇院 我的官人你真狠的心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
  • 全國10家民營劇團下月齊聚鄭州,10部精彩劇目連演5天
    浙江、安徽、寧夏、山西、甘肅和河南全國10家民營劇團帶來的10場精彩戲劇演出。此次演出涉及京劇、話劇、滬劇、越劇、黃梅戲、眉戶劇、北路梆子、秦腔、豫劇等多個藝術門類,且演出劇目多數是經典劇目,如黃梅戲《太白醉》、豫劇《程嬰救孤》《風雨行宮》、越劇《徐福東渡》、眉戶劇《六盤春雨》等。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來自民營劇團的代表分別表演了經典的戲曲選段,演繹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 宏碁與國光、臺北曲藝團攜手示範BYOC
    以藝文為產業加值,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力推"產業文創化播種推廣計劃",宏碁公司率先響應,力邀國光劇團與臺北曲藝團兩大藝文團隊為宏碁自建雲推廣加持演出,示範產業營銷推廣的新模式。  今年初施振榮續任國藝會董事長後,即宣布將推動"產業文創化播種推廣計劃",同時也積極落實。
  • 豫劇《七星劍》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今明兩晚精彩呈現
    本次會演匯集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1臺劇節目,漯河市豫劇團創作的《七星劍》將代表河南省唯一一臺劇目參加會演,於7月17日-18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向祖國獻禮,向人民匯報。在全劇的舞臺呈現上,恪守戲曲規律和美學法則,站在藝術思維和情感思維的高度,緊緊把握住豫劇表演風格,發揮具有中原文化特徵的審美優勢,把豫劇蘊涵的內在藝術精髓提純放大,納入到由現代審美構建的整體藝術氛圍中,充分運用戲曲舞臺的寫意性假定性處理手段,改變舊有的平衡支點,吸收現代聲、光、電舞臺技術成果,營造靈活多變的時空自由,從物理時空向心理時空開掘,突出以演員為主體高度程式化的動態表演,賦予全劇更多的精神內涵
  • 豫劇也能演出「武俠範兒」《七星劍》今晚登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7月17日—18日,作為河南省唯一一臺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劇目,漯河市豫劇團創作的《七星劍》將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向祖國獻禮。《七星劍》是河南省唯一一臺參演劇目。該劇是漯河市豫劇團舉全團之力,以大陣容、大場面推出的劇目,編劇李古娥,導演羅雲、宋洋,武打導演松巖。該劇自2017年創排以來,獨具一格的文武大戲立刻引起關注,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七星劍》取材於楊家將的故事,由王素君先生親傳弟子、生旦兩門抱演員楊文麗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