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
導語:作為亞洲第一人口大國,據報導,印度累計新冠確診人數截止到12月13日,已然逼近1000萬大關,死亡人數超過14萬。印方人口基數龐大且貧富差距大而導致抗疫資源分配極度不均,這嚴重影響政府抗疫效果。除了經濟受到影響,農業產品也受到極大的衝擊,印度就是工業不太發達的農業大國,經濟上基本全靠農業維持。
近日,大量印度貨輪抵達中國,中印之間打破近30年來貿易局面,白宮該急了。
中國30年來首次進口印度大米
印度雖然盛產大米並且出口世界各國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但中方多年來在大米進口貿易上,一直是與巴基斯坦、越南等國保持合作。今年在疫情嚴重的衝擊之下,印度疫情在世界上名列前五,導致大米出現嚴重滯銷的情況。根據人民資訊所報導,外媒近日大肆報導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正在以打折的方式向中國出口大米。
在疫情影響之下全球對於穀物出口大幅度下降,中國則是全球最大大米進口國,本次與印方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離岸價格為每噸300美元左右,據悉比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給中國的大米報價還要低。印方大米從12月份開始到明年2月份裝運。也就是說,接下來會有大量印度貨輪抵達中國。
印度大米出現滯銷
根據印政府最新公布新農業政策,不僅引起印度農民的不滿,甚至還招致規模龐大農民抗議。印政府口口聲聲表示新農民法案將有利於農民,但實際上並未對農民的利益起到維護及保障作用。相反地,新農民法案一旦實施將會導致大量印農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而為印度糧食巨頭壟斷市場創造良機。
再加上疫情之下交通不便,大批糧食由於無法順利流入市場以及出口,糧食出口大幅度下降,致使糧食堆積如山且任其腐爛。而中方本次出手採購印方大米,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眾所周知,美國向中方發起的貿易戰之下,印度顯然是美方極力拉攏的對象。而印度為了能夠在經濟上乃至經濟上"仰仗"美方,此前也在印度展開抵制中國商品的行為。而倘若本次莫迪與中方的經貿往來解釋為純粹為了經濟,這無疑是一個令白宮失望的解釋。有相關人士分析表示,對於印方對華出口大米的行為,美國務卿蓬佩奧或將指責是壞示範。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生活匯》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人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