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是江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前11世紀末,公亶父長子泰伯為讓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東奔江南,定居梅裡(今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今無錫有泰伯殿堂。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也是聯勤保障部隊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等景點。當然無錫市自古至今也是人才輩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縣 (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第二位:高攀龍
高攀龍(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雲從,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世稱「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遺書》12卷等。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後遇父喪歸家守孝。萬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為行人司行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龍上疏參劾首輔王錫爵,被貶廣東揭陽典史。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龍辭官歸家,與顧憲成兄弟復建東林書院,在家講學二十餘年。天啟元年(1621年),高攀龍重獲起用,被任命為光祿寺丞。歷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僕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天啟六年(1626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稅監李實奏本,誣告高攀龍等人貪汙,魏忠賢藉機搜捕東林黨人。該年三月,高攀龍不堪屈辱,投水自盡,時年六十四歲。
第三位:周培源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江蘇省宜興縣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社員、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1924年周培源畢業於清華學校,1927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是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第一名中國博士生 [2] 。1929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屆中央主席,第九屆中央名譽主席。
第四位:華君武
華君武(1915年4月24日-2010年6月13日),祖籍江蘇無錫蕩口;中國著名漫畫家;1938年到達延安,華君武從事抗日宣傳並為《解放日報》畫時事漫畫;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華君武歷任《人民日報》美術組組長、《人民文學》美術顧問;1961年起,華君武開始在《光明日報》的《東風》副刊上發表「人民內部諷刺漫畫」;後在「文革」期間受批鬥;1979年華君武當選中國美協副主席,曾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010年6月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第五位: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鍾書君,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3]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編》。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第六位:王莘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wáng shēn],原名王莘耕,江蘇無錫蕩口鎮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國》的作者。天津市音協名譽主席、中國音協「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36年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冼星海寫出《黃河大合唱》在「魯藝」排練、演出時,王莘還曾擔任過《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的領唱。1939年畢業後先在晉察冀根據地開展工作,後擔任華北聯大音樂系教學工作,從此便開始了革命歌曲的創作活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王莘創作了歌曲《晉察冀》、《日頭上山崗》、《戰鬥生產》、《選村長》、《邊區兒童團》、《打擊頑固分子》、《永遠跟著共產黨》等數百首,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軍民的革命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