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溪村回來,看看時間尚早,我騎著電動車沿著公路隨意地溜達著,不經意間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的名字很特別,叫湖泊河。據說它是被廢棄的廣德湖的殘影。我站在院士路的橋上眺望河道,看到北面幾百米之外有一座石橋橫跨在河面上,橋下有十三個孔洞。我才明白,它就是寧波最有名的古橋之一——十三洞橋。我決定過去看一下,於是打開導航,尋找合適的路線。
按照導航的指示,我從院士路往西,轉到離湖泊河不遠的一條小路上。路的兩邊種了一些美人蕉,花朵正在盛開,粉紅色一片。我把電動車騎了過去,拿出相機,準備拍照,卻發現美人蕉花海的東面才是最美的。那裡有一片稻田,翠綠的秧苗在陽光的照射下,現出勃勃的生機。比它們更亮麗的,是夾雜在它們之間的嫩黃色秧苗,和咖啡色秧苗。原來這裡是一塊彩田。
我把電動車停好,走到田邊去觀察它。很多年沒有像今天這樣近距離去觀察一塊莊稼了。對於我,稻田和稻子實在是爛熟於心。生在農村,作為放牛娃,時常騎著水牛在田間地頭溜達,尋找最嫩的水草。在雨季裡我們打著赤腳,去稻田邊的水溝裡捉魚,或者把須籠埋在稻田邊等待黃鱔自投羅網。再大些,父母讓我們去秧田裡拔稗子。那時的我對於稻田半是厭惡半是愛。愛是因為那裡有時候很好玩,逮魚摸蝦都是最美的童趣,而且站在田間四周都是翠色,風景說不上來的美。厭惡當然是因為父母總讓我拔稗子,那時水裡的螞蟥比春天的蝌蚪還要多,聽到水響馬上聚攏過來,吸到腿上就拽不掉。
這塊彩田和我兒時的稻田有幾分相似,還是我熟悉的味道。橫向的田埂有些鬆軟,荒草不是很多,露出些泥土,我踩上去,泥土立即鑽入我的涼鞋裡。
稻田被分成一壟壟,每壟之間有一個狹長的田埂,田埂上長著些青草,甚至開著些鮮花。不同顏色的秧苗交織在一起,像纏綿在一起的舞者,又如飄動的彩綢,還似奔湧的洪流。我仔細端詳,想辨出它們是什麼圖形,然而我卻始終看不真切。我如廬山中的遊者,無法窺其全貌。我知道,從空中鳥瞰,它一定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如果有無人機,一定能拍出它最美的樣子。
我在江北姚家村稻田見過這種彩田的傑作,一年是小黃人圖案,一年是建國70周年主題圖案,都是維妙維肖。大自然是奇妙的,同樣的一種作物能衍生不同的顏色來。人類是聰明的,利用這些顏色種植出和諧且美麗的圖畫。大概這就是巧奪天工的樣子。
姚家村稻田旁有一個觀景臺,大約三米多高,一間房子大小,站在上面可以看清楚彩田的圖案。那裡也是少有人去,我有好幾次帶著兩個孩子去那裡登高望遠,在觀景臺上學習。沐著夕陽,吹著晚風,看雲捲雲舒,那一刻我真覺得是一個山野閒人,繁雜世事與我無關。
這兒的彩田靠近公園,沒有姚家村那種荒野的意境和遼遠的視野,而且少了一個觀景臺,讓人無法遍覽其貌。然而它長勢正旺,顏色更加鮮豔,看起來更美。
一湖之隔的廣昇村也有一塊彩田。我去的時候,有兩名工人正在那裡安裝觀景臺。根據田邊的導遊牌介紹,集士港鎮正致力於「七彩家園」行動,彩色稻田觀光區是其中的重要版塊。
那塊彩田南面還有一個農耕主題雕塑,水車、糧倉、耕牛、蔬菜等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與彩田相映成趣。我喜歡這樣的田園風光。
我是,發掘優美的風景,講述旅途中的有趣故事,每天更新圖文。個人主頁更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