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楊仁文:揭秘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品牌戰略2019年3月10日 15:22:0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楊仁文研究筆記」,作者楊仁文團隊。
揭秘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品牌戰略
——《奢侈品戰略》讀書筆記
本文分為四部分:
一、如何定義奢侈品
二、奢侈品品牌的特定經營方法
三、奢侈品商業模式
四、從奢侈品戰略中學到什麼
一、如何定義奢侈品
1、奢侈品的本質與本源追溯
奢侈品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之初,奢侈品是且一直是任何社會的主要社會問題,因為它同時和以下幾個問題相關聯:
社會分層
實用與浪費
財富分配
奢侈品的本質是社會分層。關於古代文明,無論是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國文明還是印第安文明,都可證實社會化與奢侈品文化密切相關。人類最重要的一件事—人終有一死和死後來生的問題,各個文明都表達了對永生輪迴的渴望。以埃及人的「死亡方式」為例,一個高度階級分級且穩定的社會,遵循著純熟的生存法則,除了高等階級的奢侈法則,還有許多新奇的方法,最著名的就是玻璃儲存香水。奢侈品服務於兩方面:生前的盛大輝煌和逝後的高度儀式性,一些能劃分階級的物品,生前有香水,逝後有金字塔、木乃伊,隨葬物品是身份的延續,這些都是隨著時間流逝而愈加珍貴。
這種「奢侈品產業」的發展和如今的「民主化」道路異曲同工,採集的墓穴和木乃伊表明,奢侈的享受逐漸傳給下層普通大眾,蔓延到所有埃及人。可見,只要有足夠時間和資源,奢侈品就有覆蓋群體廣泛的特點。
19世紀轉向,20世紀大眾化。
18世紀的啟蒙運動促成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在哲學和經濟層面促進了奢侈品的發展。
19世紀自然主義(亞當斯密)支持貿易和奢侈品,認為二者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首次提出奢侈品經濟理論。
18世紀末,民主化逐漸讓奢侈品為世人接受。
工業革命後,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人有能力消費奢侈品。
20世紀中期,婦女解放滲透到各階層。
至今,奢侈品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效應,四大驅動力是:民主化、增長的消費能力、全球化和通信業。現代奢侈品的功能是重建社會分層。
民主化:曾經奢侈品是社會分層的產物,如今是社會分層的推動者。民主化進程體現了兩大要素:1、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奢侈品,這是客戶群成倍增長的原因;2、歷史性社會分層消失,但特權階級的滅亡並未導致奢侈品的滅亡,而是成為奢侈品的創造者和驅動力,成為某個階層的身份代表。
全球化:讓獲取奢侈品原材料成為可能(16世紀傳入的絲綢、香料和糖);新思維新文化的傳播(19世紀法國颳起日本風);開闢全球新市場(20世紀70年代,法國皮革工藝大規模發展得益於日本市場)。全球化背景下,奢侈品除了是身份階層的代表,展現社會分化特徵,還要根植於特定文化。忠於起源,奢侈品才能在文化飄忽不定、瑣碎趨同的世界中找到落腳點。
奢侈品與金錢:混淆二者關係是奢侈品戰略失敗的原因之一,二者從不是近義詞。首先,金錢對社會分層起反作用,它遍布整個社會。起初,統治階級很難將銀行家和商人視為同一階級,人的地位並非單以金錢數量決定。
其次,奢侈品引入了新的價值觀念—象徵價值,超越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取決於人們的社會背景,是從社會分層中產生的。
最後,一定範圍內,最貴的產品從來就不是最賺錢的產品。一家只有高的離譜價格的產品未必是會盈利的公司(勞斯萊斯),或不在核心產品之列(專門設計的珠寶和高級時裝),或客戶群很窄導致的高成本(大眾汽車曾說過一輛布加迪威龍成本超400萬歐元,但售價100萬歐元)。
總結一下,奢侈品完全不同於趨優消費,後者沒有社會和歷史影響。價格高不意味著奢侈,很多品牌可以展開「奢侈品式」營銷——如,蘋果的戰略、雀巢在咖啡市場提供的高級服務。(後面詳述奢侈品戰略的應用)
奢侈品與時尚:
時尚體現的是社會分化,為了突出自我個性,與眾不同,是平行而非垂直分化。奢侈品是社會分層。
和自我的關係,奢侈品具有為自己帶來享受和愉悅的特徵,時尚不是。
和時間的關係。時尚是短暫的,以季節為特徵,奢侈品強調耐用和永恆。
奢侈品和時尚、高檔品三角關係定位
2、區分奢侈品與高檔品
概念的區分意義重大,因為奢侈品的管理方法與高檔品大相逕庭,傳統營銷方法不適用於奢侈品。
奢侈品核心含義包括6點:
一項品質上乘的享受經歷或長久耐用的產品
以遠高於其功能價值的價格出售
其品牌與傳統傳承、特殊專門技術和和文化內涵關聯
有目的地限量限區域發售
提供人性化的相關服務
體現社會地位和優越性,使得所有者或受益者深感與眾不同
混淆奢華和高價的兩個本質錯誤:一是混淆奢華和高價;二是產品類型的疊加和趨同。
高檔品和奢侈品概念混淆成因
由此可見,如今高檔品和奢侈品在價格區間上有重合,很多行業都有所體現(香水行業的蘭蔻和嬌蘭,汽車行業的雷克薩斯和寶馬),從價格區分二者混淆隨即產生。
在戰略上,高檔品到奢侈品無法僅通過提價直接轉化,以「降級策略」脫離奢侈品也行不通。
案例:20世紀90年代,福特汽車集團決定打入奢侈品行業,通過收購高檔品牌(捷豹、阿斯頓馬丁)和奢侈品牌(沃爾沃、路虎)開發「第一汽車集團」網點,並意圖用福特方式打造高效集團。2007年,入不敷出的第一汽車集團出售了阿斯頓馬丁,捷豹這一最大虧損者也不得不尋求印度買家。相比之下,沃爾沃和路虎狀況稍佳,經福特收購隨后冠名為奢侈品品牌的沃爾沃和路虎實屬高檔品牌,福特經營策略對之有效,但捷豹和阿斯頓馬丁是真正的奢侈品牌,在其經營策略下只能每況愈下。
同樣,通過降價使得奢侈品降級為高檔品,或收購高檔品來實現扭虧為盈的策略,著名的梅賽德斯案例給出了否定答案。該品牌試圖擺脫奢侈品形象採取了降級戰略,又收購了克萊斯勒,損失慘重。失敗核心在於管理奢侈品和高檔品的差別。
那麼,奢侈品和高檔品的核心區別在哪裡?
奢侈品和高檔品對比
雷克薩斯是典型的非奢侈品案例,它的名字近似英文lexu,意思為豪華,不足以成為奢侈品—1、設計者是分析家和工程師,不是創造力的天才人物,反觀蘋果和波音飛機以藝術創造實現了這一點;2、不具備也未創造品牌神話,歷史缺乏神聖的內涵,僅僅是好車。
3、奢侈品24個反市場營銷法則
奢侈品品牌管理方法,必須摒棄一部分適用於普通品牌、高檔品牌甚至消費升級,卻不適合試奢侈品的營銷法則。消費升級與奢侈品的區別:前者不具備後者的社會特徵,它的功能不是突出社會分級,更多是增加利潤。
以下24個奢侈品管理法則,被稱為反市場營銷法則,與一般品牌、高檔品牌管理方法大相逕庭,但正確有效,是世界獲利最高奢侈品公司一直信奉的法則。
1)扔掉定位,奢侈品沒有可比性
2)產品有足夠的缺陷
3)勿迎合消費者
4)遠離缺乏熱情者
5)勿回應不斷增長的需求
6)主導客戶
7)勿讓客戶輕易購得
8)隔開客戶與非客戶,大客戶和小客戶
9)廣告的作用不是促銷
10)與非目標用戶溝通
11)預測價格總高於實際售價
12)奢侈品需要定價,但不能根據價格定義奢侈品
13)隨時間推移漲價以提高需求
14)不斷提產品範圍內平均價格
15)不要促銷
16)廣告勿用明星
17)親近藝術吸引新客戶
18)勿在非原產地設工廠
19)勿聘請顧問
20)勿事先測試
21)勿謀求共識
22)勿尋求集團協作
23)勿通過降低成本盈利
24)慎用網絡銷售
4、奢侈品面面觀
下面通過考察與奢侈品掛鈎的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繫,立體化呈現奢侈品。
奢侈品的卓越、無可比性
奢侈品的「無可比性」指導著它的商業化傳播方式,與所有競爭拉開一定距離,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專業的分銷途徑。品牌要對專營店有百分百掌控權,並且通過店面布置體現品牌身份(讓品牌活起來)。
慎重選擇專營店,確保周圍沒有類似品牌。
向顧客介紹品牌起源。這要求專屬銷售人員有崇高得品牌信仰,
通過在一份雙頁廣告中留出大部分空白得傳播方式,目的是給人們留出對產品的想像空間。
奢侈品和文化協調
最能有力地解釋奢侈品消費率的兩個要素:第一是產品的文化資產,第二是人們的收入。
奢侈品品牌要有能力創造一群追隨者,產品代表的時間、工藝、生產程序、品牌傳奇、聲望等因素來使它成為文化焦點,這樣的物品把有能力欣賞的人和其它人區別來開。
奢侈品和歷史
奢侈品的歷史是根基,真正重要的不僅僅是歷史本身,而是品牌由此書寫的傳奇,這是實現社會理想化的根源。(歐洲的奢侈品誕生於歷史);如果沒有歷史,必須創造歷史。(現代美國或義大利品牌塑造品牌的路徑)
如果沒有百年歷史,如何締造成奢侈品牌呢?這裡有三類歷史:
1)真正的、足以衍生現代神話的歷史。凱歌香檳始於1886年,並且每年頒發「凱歌香檳商界女性獎」保持神話歷久彌新。
2)新興品牌中利用真實的歷史元素。唐·培裡儂香檳雖然是現代發明(20世紀50年代),但名字暗示了這款香檳是1665年意外釀製而成的宮廷用酒。
3)創造新的、現代的傳奇。歷史不一定必須是品牌自身的,也可以體現在品牌表達思想的歷史性中,新品牌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例如,品牌上海灘的靈感源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上海,開叉裙和旗袍由此而來。
奢侈品和時間
奢侈品中,人們關心的不是最佳銷售,而是最長久的銷售。
奢侈品最大的矛盾之一,是保持永恆性同時兼具時尚感。因此發行限量和特別版產品很重要,而且要經過分配。
奢侈品和慈善、道德
奢侈品牌必須投身慈善,且必須公之於眾。奢侈品有數不清的慈善晚宴和基金會,這利於塑造品牌的高大形象。富人不應該忘記窮人,積累的財富要回饋社會,這是富人的品格,也是奢侈品的品格。
不道德的奢侈品不是奢侈品。奢侈品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增加全民幸福感。很多品牌已經把可持續因素融入整個生產過程。
二、奢侈品牌的特定經營方法
只要某產品或服務滿足奢侈品定義,這種戰略就適用於市場。這部分我們所說的是廣義的奢侈品,即融合奢侈、時尚、高端的昂貴產品。奢侈品戰略在奢侈品市場之外也可能非常有效,比如蘋果和奈斯派索(NESPRESSO,雀巢旗下膠囊咖啡機品牌)。
1、奢侈品用戶分析
為什麼奢侈品市場在全球發展迅速?
首先,金磚國家有越來越多富裕人口;其次,富人和普通消費者之間的生活方式差距越來越大。
支配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兩個因素:可支配收入和心理因素——消費者的「現代性」,即是否願意改變,是否容易受外界影響。
由此可以分析出印度抵制奢侈品的原因—本地優秀工匠充足;有著根深蒂固的服侍傳統,工匠是執行者不是創造者;捍衛本國文化,政策保護本國不受全球化影響,由此導致商業街等基礎設施薄弱,奢侈品必須開設在皇宮酒店;姓氏制度使得通過致富爬上更高階層變得困難。
消費主體是高頻購買者,而非低頻客戶。
不同國家的態度:
購買奢侈品的積極性排序(1-10分):中國8.2;墨西哥8.0;印度7.3;英國7.3;美國6.8;韓國6.4;德國6.1;義大利6.1;法國5.7;日本5.6。(歐洲和日本排位居後,對奢侈品態度不像新興國家甚至美國那樣積極)。
風格特徵:法國——低調的奢華;義大利——藝術和潮流;新興國家——注重享樂,注重感官享受,標誌顯眼聞名;日本——重視藝術和時尚感。
四種消費者區分
以奢侈品品牌區分自己的四種方式
2、塑造品牌的核心—特性
奢侈品品牌首先是一個傳說,由很多故事構成。特性是品牌的DNA,整合了品牌的專業技術和符號式特點,是有形的、清楚的元素。「特性三稜鏡」將品牌的象徵維度解讀為6個彼此相連的方面。
品牌「特性三稜鏡」
「特性三稜鏡」是管理工具:它應該有效,成為凝聚力的槓桿,是品牌創造性的跳板。沒有「特性三稜鏡」就沒有品牌,要通過每個細節保持品牌連貫性,依靠「特性三稜鏡」分析出品牌的核心和次要特徵。一個品牌的「主旋律」要一致。下圖為拉爾夫·勞倫的三稜鏡示例:
拉爾夫勞倫的特性三稜鏡
3、兩種構建奢侈品品牌的模式
構建奢侈品的兩種模式
兩種打造奢侈品品牌的方式:1、歐洲模式。追求極致的產品質量,推崇產品自身和真正的歷史傳統,視品牌為歷史的現代化身;2、美國模式。自身沒有悠久歷史,但敢於創造歷史。
歐洲奢侈品牌比美國奢侈品牌更能體現時間這一尺度,歐洲人或中國人看來,時間能增加品牌的純正度和權威,但並非要求奢侈品牌一定要復古,軒尼詩就能玩轉現代元素。美國人和多數年輕人沒有這種時間情節,對他們而言,奢侈品牌不一定要古老或歷史悠久,如果一個奢侈品牌能講述精彩故事,使人心有夢想,就能獲得客戶認可。純正不意味著深厚的歷史。
構築奢侈品品牌:夢想方程式。
奢侈品行業關注的不是消費者加以考慮的程度,而是夢想。每個品牌要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夢想,而且夢想是可測量的。
奢侈品夢想方程式:夢想=-0.86+0.58 x知名度-0.59x購買行為
夢想由知名度和擁有度決定,奢侈品一大矛盾是夢想使人購買,購買會粉碎夢想。夢想方程式在營銷上的作用:
一、沒有知名度就沒有夢想。創業者須對媒體敏感,很多品牌都快速推出香水,所有香水都需要廣告,廣告可以立即提升知名度。
二、如果知名度很高,創造夢想的就是知曉品牌人數和真正購買品牌人數之間的差距。奢侈品要縮小銷售範圍,為購買設置障礙。
4、開發品牌價值
奢侈品品牌管理的產品和服務涉及在四方面取得平衡:歷史感;追求地位和聲望;給品牌帶來活力、情感和創造力的現代特徵;可獲得性。
奢侈品品牌結構圖
四方面中有些是相對的,要想達到平衡需要長期監控,下面對此給出了一些常見規則:
奢侈品象徵感。(品牌有一兩個象徵性產品代表著品牌的價值,這種符號稱其存在,如香奈兒5號)
奢侈品品牌要與時俱進,成為潮流的引導者和未來品味的先驅。
奢侈品品牌必須有入門級產品。(目的一,開拓新客戶,即「未來的忠實客戶」,未來會購買更高級別產品。目的二,滿足「日常客戶」需求,此類客戶偶爾購買,但不限於某一品牌)
奢侈品品牌必須不斷提升地位和聲望。(明星產品上不斷創新,明星產品象徵品牌至高的地位,也是聲望的來源)
5、 奢侈品品牌延伸
品牌擴張是奢侈品市場迅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使公司不局限於內部成長或原始業務。每天都有奢侈品超越原有領域,將聲譽擴展到其他領域,如巴卡拉即將拓展業務到頂級奢侈的度假酒店領域,寶格麗和阿瑪尼也是類似的做法。
在大眾消費甚至產業營銷中,品牌延伸已成為準則,比如山葉賣摩託也賣樂器。品牌延伸規則是:每個品牌精通一個領域,作為延伸基礎,也將該品牌的延申限定於與該領域所需技術相同的領域。
產品擴展的兩種形式:
第一,發展副線品牌。發展二三線品牌,價格逐次降低,達到平民化效果。如,杜嘉班納創建D&G,阿瑪尼創建了安普裡奧·阿瑪尼、阿瑪尼牛仔和阿瑪尼休閒,寶馬創建了寶馬1系。
第二,延伸產品領域。消費者通過新產品進入品牌。這些產品比核心產品更平民化。例如,阿瑪尼品牌下有香水、眼睛、護膚品、手套、皮革製品,法拉利有運動裝、香水、計算機和一個主題樂園。
兩種品牌延伸模式:垂直式和水平式。
第一種垂直延伸,可用金字塔代表。品牌可向下發展,也可向上發展。
第二種以品牌精神為中心,通常是品牌同名的、依然在世的品牌創立者。所有延伸從不同方面體現了創立者或其接班人要表達的品牌價值。
兩種模式不僅是品牌延伸模式,也是商業模式,是長短期盈利的兩種方法。主要區別是:金字塔模型中,所有商品必須處在同一處(商店)售賣,體現了品牌一致性;星系模型,品牌涵蓋不同領域,一致性由品牌創立者確保。
奢侈品品牌延伸的兩種模式以及對比
品牌延伸的成功因素:
品牌無形資產越多,就可以進行越多的延伸
發展副線品牌比品牌延伸更有可能毀壞品牌聲望(副線產品將品牌高質量稀釋)
副線品牌另一個風險——模糊品牌核心定位
應該限制或避免授權經營
「生活方式」是品牌延伸的常用詞語(如鱷魚、拉爾夫·勞倫、湯米·希爾費格),但奢侈品品牌銷售的不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持久性背道而馳,容易減少品牌價值。
產品家族中,主打產品絕不能用來進行品牌延伸
文化在各個方面都不可或缺
奢侈體現在細節中,副線品牌也是如此
如何掌控品牌延伸:
第一步,戰略分析
第二步,以品牌合理性來源(交易、材料、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為基礎,研究延伸戰略和戰略資源。
第三步,保持與品牌特徵的一致性,與品牌所屬奢侈程度的一致性。核心特徵最重要,參考品牌特性三稜鏡(前文)。
第四步,風險評估。進行SWOT分析。注意品牌延伸會伴隨減少創新、製造、銷售、溝通的控制,因此會脫離奢侈品商業模式。
三、 奢侈品商業模式
1、四種奢侈品商業模式
1、 奢侈品核心盈利模式&非核心盈利模式(以核心產品地位來劃分)
2、 香水商業模式
3、 奢侈服務的商業模式
4、 高科技市場的商業模式
1(1)奢侈品核心盈利貿易
核心貿易自身足以保證公司的長期生存,典型代表為個人配飾(手錶、珠寶、皮具)和汽車市場。該模式特點是:品牌擁有一個地道的核心產品系列,同時在中等檔次系列中賺取利潤。
昂貴的產品很少有利潤可言,因此銷售太多此種商品毫無意義,更無需耗費精力拓展此類系列產品數量。同樣,入門級產品盈利微薄,不能太廉價,質量不能讓顧客失望,必須有品牌的一個標誌,目的在於讓顧客形成喜好,未來購買利潤更大產品。
很多大品牌遵循此種商業模式:卡地亞,法拉利,愛馬仕則將此戰略運用到兩種貿易領域,皮革與絲綢。
奢侈品核心盈利貿易工作模式應避開的陷阱:
避免品牌延伸。可以賺快錢,但會帶來巨大代價。品牌的管理需要時間、精力和高昂花費,且最後可能毫無回報。真正成功的新領域開發,是像愛馬仕那樣從皮製品延伸到絲綢領域時,還可以保持最初的貿易領域,並始終處在奢侈品範圍內,這樣的成功十分少見。都彭在打火機貿易衰落後轉向制筆行業,但沒有開發出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登喜路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男士軟產品大幅擴張,最終並未成功。
內部厭倦招牌產品。
拒絕過去 ,公司新掌權團隊急於開發新產品。
市場飽和以及通俗化導致過時的產品形象。
(2 )嚴格受限的奢侈品核心系列產品
奢侈品牌初始貿易領域的典型產品擁有很高聲譽,但很難盈利,或無法大量銷售。此模式下初始產品保持品牌夢想,其他產品用來盈利。兩個典型商業模式可滿足盈利,即金字塔模型和星系模型,公司主要通過最便宜的產品盈利。
金字塔商業模式(代表為法國高級時裝行業)
金字塔模式的兩個風險:1、品牌遠離頂尖產品時產生的創意稀釋;2、下層產品對品牌的影響。下層高利潤小產品會帶來「易錢」,成為賺取利潤的大規模銷售方式,但導致品牌十分脆弱。
金字塔模式延伸出的鑽石模式:香奈兒、路易威登、勞力士。
香奈兒的金字塔模式不是降序排列的,而是並立的許多迷你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很難在質量和價格上依次遞減(唯一的特例是眼鏡和T恤)。
以下是幾個奢侈品牌的金字塔框架分析:
星系商業模式
平等對待所有商品,所有商品以同樣的方式表達品牌夢想。風險在於,品牌依賴單一人物,而這個人必須隨著年齡增長保持警惕,否則一切會被打散。
星系模式不局限於時尚界,比如亞蘭·迪卡的奢侈餐廳也使用該模式;中心不一定是一個人,凡爾賽宮、尚博城堡和泰姬陵都是很好的例子。
2、香水商業模式
香水是第一個攻佔消費品市場的奢侈品領域,是奢侈品行業中十分重要、獨特的產品,有著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
奢侈品香水商業模式:高級時裝—奢侈品香水組合
通過引入一種永久的單一香氛使時裝品牌永垂不朽。著名的香水幾乎都因為高級時裝而成功,香水承載的夢想不再由氣味支撐,而體現在偉大設計師創造的品牌領域。
高級香水和大眾高級香水模式
最重要的是廣告和銷售環節。廣告已經不再和設計師有聯繫。
3、奢侈品服務的商業模式
前三種和「輕工業」相關,與之相反的是「重工業」貿易,其特點是高度集中的成本、巨大開銷,主要集中在服務行業(酒店、遊艇、餐廳、空運)。
兩種管理機制:
1)提供公共服務的機制
指交通頭等倉。該商業模式一個案例是新加坡航空,被稱作最具價值的航空公司,其頭等艙是真正的奢侈品,但更矚目的是公司品牌運作能力,超越了其他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有四個核心價值:持久創新、一流技術、貨真價實和出眾的客戶服務。並以最高水準堅持這些價值。
2)提供單獨服務的機制
指奢侈酒店(羅萊夏朵酒店和七星級的比斯杜拜塔)、特殊專列(如東方快車)和私人噴氣飛機等。創新是當今奢侈酒店成功的關鍵,如冬天將庭院改造成滑冰場的破壞性創新。餐廳可以採用星系商業模型。
4、「高科技」商業模式
科技產品若要行使奢侈品戰略需要掌握兩個互相矛盾的領域技術,既要保證產品設計在幾年內都時髦,又要始終處於科技前沿。
電子產品領域,技術進步的節奏就是需要拆分實體產品和服務。服務可以持續改進,拉長產品使用時間,藉故使產品變為奢侈品。產品和服務都可以成為真正的奢侈品。
2、 經濟危機與奢侈品商業模式
任何公司管理都會經歷危機,經濟周期亦是無法迴避。奢侈品商業模式有清除危機的作用。
奢侈品戰略對危機有著高度適應。危急時刻的奢侈品戰略細節:
「短期顧客」數量下降
不再有炫耀型買家
「真正的顧客」會延遲購買奢侈品
但很快,奢侈品會強勢回歸到之前的銷量,其他品牌會持續落後。原因如下:一旦人們的焦慮得以平復,客戶需要從奢侈品中獲取安慰,並且向他人展示,此時奢侈品重獲其社會含義。客戶採取自我獎勵行為,經過了長期等待,客戶想要獎勵自己或作為禮物贈送他人。這種影響促成了銷量回升,真正的奢侈品並未降價,並一直創造更多昂貴新品,因此危機過後會帶來利潤大幅提升。
奢侈品戰略不受危機影響,但奢侈品市場並非如此。
奢侈品戰略的商業模式建立在強大、高利潤的核心之上,不依賴入門產品和頂級產品盈利,其戰略會使品牌度過危機,變得更強大。
經濟周期和泡沫是奢侈品戰略的「酸性測試」。路易威登在2008-2009年經濟危機中保持了10%的增長率,寶馬2010年業績也十分矚目。
但另一端,大部分所謂的奢侈品牌並未遵循奢侈品戰略,要麼破產要麼減少生產線和分銷。危機期間,客戶會回歸確定長遠價值,而非短期促銷。
四、 從奢侈品戰略中學到什麼?
1、奢侈品戰略有廣泛適應性
奢侈品涉及所有貿易。所有領域都可以或多或少借鑑奢侈品策略,幫助品牌尋求獨創有效的策略,擺脫平凡化趨勢。
例如,醫療領域,手術看似是奢侈品的反面,因為它禁止奢侈(必須醫療生病的人),不會導致社會階層化(一般不會炫耀手術傷疤)等,但手術中的確存在奢侈品市場:整容手術。高級診所的存在很好證明了策略對此的適用性,巴西,作為年輕和外觀美的載體,是開診所最適宜的地方,構成了奢侈品環境,讓手術行為升級為藝術。
案列—蘋果公司如何遵循奢侈品戰略?
蘋果的策略包含了運用傳統市場的奢侈品策略的所有特點:
有清晰目標,創造性的烏託邦。
一個有名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創始人。
逐漸鞏固的時間維度。蘋果公司的歷史是一部影響傳說,創始人曾被替換,後又回歸,拯救走下坡路的公司。
地位元素:使用蘋果的人會炫耀一下,且蘋果商標會嵌在產品外殼上。
和藝術的關係,蘋果受到了設計專家(最忠實的客戶和信仰者)的膜拜。
對稀有物品的系統性創造。因此才會有客戶排隊等待一夜,只為在第一時間買到iphone。
價格明顯高於其他競爭者。
與顧客保持一定距離。
顯然,蘋果運用了奢侈品策略,儘管所處市場不是奢侈品市場
2、混合策略:奢侈品策略+大眾消費策略
絕不能混淆奢侈品的4個元素(產品、價格、地點和推銷)和傳統產品的4個元素。運用一個純粹的奢侈品策略難度很大,且成本很高,尤其是奢侈品在銷售上要求很高。我們可以採用混合策略:一個品牌的一部分使用傳統產品策略,另一部分使用奢侈品策略。
案例一 「雙層體系」歐緹麗
一層是奢侈品,一層是平價品,二者界限分明,但同處一個品牌。化妝品市場中,只有一部分可借鑑奢侈品戰略,兩個典型例子是:歐樹和歐緹麗。
歐緹麗誕生于波爾多,法國紅酒產地之一,品牌推行「紅酒療法」,即利用紅酒精華調理皮膚和身體。品牌下既有奢侈部分—依託於紅酒的高檔酒店和溫泉浴場,又有平價部分—自我護理部分。 在這個案例中,二者不可混淆,雖然處於同一品牌(歐緹麗),有共同理念(紅酒療法),卻截然不同,沒人把溫泉和護膚品混為一談。
案例二 真正的混合策略:Nespresso雀巢膠囊咖啡機
雀巢的膠囊和咖啡機
產品同時包含奢侈部分和大眾消費部分,雀巢膠囊咖啡機是一個格外有啟發習慣的例子,這個例子採用了兩種策略。
膠囊的奢侈品戰略:
對分銷完全掌控,路易威登模式,與客戶保持直接聯繫
產品戰略(限量版系列、專利技術、泡出咖啡的質量、膠囊式外觀)
價格戰略(定價非常高)
咖啡機的大眾消費品策略
與高級品牌,如克魯伯進行品牌聯合,開放銷售
聘用明星出演廣告
雀巢膠囊咖啡機的巨大成功說明了混合戰略的意義:若要成功實踐這個戰略,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產品至少有兩個互補元素,且對產品來說缺一不可。第二,品牌必須在兩個元素上都可使用。
3、戰略運用:從B2C到B2B
奢侈品和顧客緊密相連,以上討論的業務範圍都是B2C。但企業到企業的活動也是重要往來。對生產者而言,提高地位和實力的戰略,除了傳統的收購或重組實現壟斷,奢侈品營銷戰略依然可以成功實施。
戰略行之有效的條件:
產品是成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品可以原封不動送到客戶手中
產品是客戶體驗到的形象的重要部分
供應方不能輕易被替換
企業到企業的奢侈品戰略由兩部分組成:一,找到將產品視為奢侈品的客戶群及將產品發展為奢侈品的方式,這樣產品在終端客戶眼中就有了高質量。二,意識到你的客戶不是買你產品的公司,而是終端客戶。必須要打破公司客戶在於和終端客戶之間的屏障,從而直接了解終端需求,不是單純滿足客戶需求,反市場營銷法則在這裡並不適用。
案例—玻璃製造商Picard
玻璃廠CEO第一次實行高端戰略,涉及高端的部分是,為終端客戶設計的成品是純手工製造的(如道姆、波希米亞水晶),面向的是裝飾品和餐具市場。
玻璃包裝業關注的是大量生產的一次性產品(如啤酒瓶、酸奶罐),如何成為生產奢侈品的行業?這個案例涉及香水的生產。香水瓶對香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承擔著傳承產品奢華理念的重任。對與玻璃製造商來說,關鍵在於不只將自己簡單定位成包裝供應商,而應眼光放長遠,越過香水公司,直接觀察用戶需求,與上遊設計師合作,打造原創的香水瓶顏色和形狀。正是出於這種企業到企業的戰略,玻璃製造商Picard成為領先品牌,獲得豐厚利潤,在玻璃包裝領域,高盈利是很難實現的目標。
此案例表明,可以把市場組成的4P中某一個P單獨加以發展(本例為產品),只要這個P與其他元素不衝突就可以做到。這種做法的成功只能出現在企業到客戶的市場上,因此不會在終端客戶層面遭到直接競爭。
本例將供應商和奢侈品聯繫起來,很多領域存在這種聯繫。各個產業中,包裝業、高新產業(基礎性公司,如英特爾)、汽車設計業、技術汽車供應商、服務業(醫療)都比較容易採取這種戰略。
最後,奢侈品戰略永遠是一種途徑,也是一種思維,學習它並利用它,會讓公司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