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架飛機長得好乖喲!」
11月10日,沐浴著秋日的暖陽,華夏航空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接收了第一架ARJ21飛機,在遠處觀禮的幾個重慶姑娘望著駛近的機身,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了對阿嬌的喜愛之情。
此次交付不僅是中國商飛公司獲得的第一筆來自民營航空公司的訂單,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客戶是目前國內唯一專注於支線航空運營的航空公司。中國商飛與國內專業支線航空運營商的攜手,也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17天後,華夏航空首架ARJ21飛機正式投入航線運營。
這是一次夢想的起飛
在交付儀式現場,體型小巧的ARJ21飛機優雅地降落在跑道上,機身沐浴在「水門」之中,好似一位待嫁的新娘著「鳳冠霞帔」在「夫家」、「娘家」和所有賓客祝福的目光下緩緩「過門」。
不僅嘉賓們對阿嬌的到來表示歡迎,華夏航空董事長胡曉軍在接機儀式上也表達了對ARJ21飛機入列後將進一步補充華夏航空支線飛機運力,完善航線網絡布局的期待:「華夏航空一次性訂購100架國產飛機,首先是對中國支線市場發展基本面有信心。隨著國家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為路徑逐漸展開,中小城市之間的需求開始產生,『支支航線』之間的市場,即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市場也開始出現,支線航空市場潛力前所未有」。從這個角度來看,ARJ21飛機加入華夏航空,是一次夢想的起飛,是我們共同的期待,為中國支線航空的發展而努力,是華夏航空與中國商飛共同的夢想。
支線航空作為現代航空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中城市與小城市之間航空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華夏航空自2006年誕生之初就明確了支線戰略定位,14年來始終如一。堅持支線,除了商業上有它的獨特性之外,另一方面更是希望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為中國城市及其市民提供「從通達到通融」的解決方案。
對此,胡曉軍有著自己的解讀。「從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國支線航空市場潛力巨大。通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民航客運總量直追歐盟和美國,但民航實際服務的旅客在總人數中的比例仍然較小。在支線市場,這一特點尤為明顯。
首先,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當地老百姓確有坐飛機出行的需求,但同樣也有兩個約束髮展的外部條件。首先,「大飛機」飛支線的情況較為突出。在一些航線上,每個航點的人數不足,但很多航空公司機隊中的飛機最小也是90座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資源的浪費。
第二個是供給方面存在局限性,目前在中國的很多城市,支線航空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空域、機場、航班時刻資源緊張。「能飛的地方沒有客源,想飛的地方沒有時刻」的情況較為突出。
因此,華夏航空之所以將首架ARJ21飛機命名為華夏「通程」號,就是希望通過ARJ21飛機和通程網絡的構建,把所有的城市連接起來,通過『幹支結合』的方式,將小城市分散的客流匯聚到樞紐機場,讓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更多百姓,能夠通過由國產飛機執飛的華夏「通程航班」實現坐飛機出行的願望。
這是一次攜手翱翔
支線航空是民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的支線航空是民航強國的重要標誌。當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國支線航空市場規模正在持續穩步提升。
作為航空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支線航空所起到的作用是幹線航空所無法替代的。航空樞紐是需要支線飛機擺渡的。支線飛機在支線機場之間的串飛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功能,它還有兩個更重要的作用,一個是在客流量較小的瘦薄市場上直飛,另一個則是在中小機場與樞紐機場之間擺渡。而華夏航空近年來創新推出的「通程航班」恰恰能將支線飛機的這些作用發揮出來。
所謂「通程航班」是一種有別於直飛和經停模式的創新產品。華夏航空對這種運營模式的探索由來已久,出發點就是將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通過一個幹線機場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幹支結合」。
近年來我國支線機場的建設速度有所加快,但這些新機場的航班卻十分有限。由於航點少,對於這些地區來說,點對點的航班服務幾乎無法實現。根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2019年夏秋航季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支線機場的城市直接通航覆蓋率僅0.6%,大多數城市之間的航班往來需要經過大型樞紐機場或區域樞紐機場中轉來實現。同時,我國各樞紐機場的航司市場份額佔比也非常分散,不存在覆蓋率超過50%的航司,這就意味著僅靠單一航司的中轉是無法滿足需求的。但跨航司中轉又面臨很多新問題,如無法一站式購票及聯程值機、中轉手續複雜、行李需要反覆安檢託運、行程中缺乏增值服務以及錯過中轉航班的風險等,嚴重影響了旅客出行體驗,成為旅客出行的痛點。
華夏航空
ARJ21
而在這些問題中,華夏航空卻挖掘出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公司認為利用支線航空「毛細血管」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將這些城市與樞紐城市連接起來,於是「通程航班」的概念應運而生。
在完成首架機接收後,華夏航空很快就開始為首航做準備。據華夏航空總工程師、ARJ21項目組負責人溫銳鋒介紹:「接收首架ARJ21飛機後,我們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不載客驗證飛行,根據民航局的規章要求,航空公司引進新飛機後,要求進行不低於25小時的不載客驗證飛行,而我們足足進行了50小時的不載客驗證飛行,以確保新飛機的安全可靠性萬無一失。從驗證飛行的結果來看,ARJ21飛機已完全符合了載客飛行的要求。」
11月27日,華夏航空ARJ21飛機正式投入運營,首飛航線執飛了重慶-延安-太原的航線。由於延安是我國革命聖地,因此這條航線也被華夏航空稱為「紅色航線」。首航當天,機票全部售罄,市場需求可見一斑。未來,華夏航空還將陸續開通重慶=南陽=福州等通程航線。根據華夏航空的規劃,隨著越來越多ARJ21飛機的入列,阿嬌也將承擔起中國支線航空市場「擺渡人」的角色。這對於ARJ21飛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或許這個過程並不會一帆風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商飛與華夏航空的牽手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探索我國支線航空發展的商業模式,共同開啟中國支線航空新的篇章!
你所不知道的幕後溫情
是阿嬌呀
在迎接這位婉約靜雅的「南方姑娘」之前,華夏航空的員工私下裡已為阿嬌取了眾多「花名」,並且投了好幾個回合的票,獲勝的「前三甲」各有千秋,分別是「么妹兒」、「一鴿」和「花椒」。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會取這三個名字?它們又有何特殊含義?
熟悉重慶話的人們應該知道,當地人會把家裡最小的妹妹稱為「么妹兒」,頗有幾分被視為「掌上明珠」的意味。「么妹兒」能從眾多別稱中獨佔鰲頭,也不難看出大家對ARJ21飛機的寵愛了。
「一鴿」則更加獨特了,聽起來霸氣外露,實則還帶著點華夏航空的基因和血統。其「一」彰顯了他們的品牌口號——「一通達天下」。那又如何解讀呢?其實華夏航空正是以通達性為發力點,構築「通達」的交通網絡,構建「通融」的中國社會,實現人們自由來往,讓資源自由流轉,讓東西部之間,讓發達和落後地區、社會與自然,融為共生的一體。「鴿」與作為華夏航空航徽重要元素的「鴿子」相對應,兩字搭配,相得益彰。
說到「花椒」,還沒嘗到重慶的火鍋,已不由讓人口中生津,一抹又麻又辣的紅色也不知在腦海中過了幾巡。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發現這二字所暗藏的玄機了,「花椒」,除了帶著幾分西南地區漂亮姑娘的潑辣勁之外,可不正與「華夏」的「華」和「阿嬌」的「嬌」同音。華夏航空的員工們猶如「CP粉」一般操心地給起著CP名,這份可愛的小心思著實令人會心一笑。
11月27日清晨,身披華夏「通程」號塗裝的ARJ21飛機從山城起飛,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國貨之光!希望今後能經常乘坐ARJ21飛機領略祖國的璀璨燈火、遼闊山河!」本次首航航班的第一位購票旅客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很榮幸成為華夏航空ARJ21飛機的首位旅客,國產飛機很寬敞,坐起來也很平穩,我為坐上中國自主研發的飛機而感到自豪!」
ARJ21飛機入列華夏航空,是ARJ21飛機市場導入的重要裡程碑,標誌著ARJ21飛機經過4年多的市場化運營獲得了更多客戶的認可,也標誌著國產商用飛機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邁出了關鍵步伐。華夏航空成熟的支線運行經驗也將推動ARJ21飛機飛出品牌、飛出效益。
讓我們共同期待!
也是么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