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仙逸
眼看著他潮起潮落,潮水褪去,從亂石穿雲的暗礁裡,勝利者面帶微笑
------前言
這是一部堪比《喬家大院》的史詩劇。幾十年的爭戰與輝煌,四大家族的明爭暗戰,如今終於塵埃落定。
衛浴四大家族——九牧、中宇、輝煌、申鷺達,中宇宣布破產重組,輝煌、申鷺達垂死掙扎,只留下了一家九牧笑傲江湖。
一切灰飛煙滅——讓人不禁感嘆,真實的生活遠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這是怎樣的一段塵封往事?
往事如煙
中國衛浴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為人不到泉州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晉江中遊,泉州向南開車一個小時,在福建省東南沿海一個名叫南安侖蒼鎮的地方,有著南安衛浴「四大家族」之稱的九牧、中宇、輝煌、申鷺達。他們曾輝煌一時,彼時,他們遙控著中國衛浴市場50%-80%的市場份額,讓許多上市公司自愧不如。
然而,誰能想到,2015年,一場席捲全國的風暴過後,這個見證奇蹟的地方卻一切歸於平靜。
輝煌衛浴在艱難中生存,申鷺達、輝煌成為欠稅大戶。
驚爆全國的中宇破產大案讓上萬人開始失業。
這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及見證者,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切發生的這麼突然。
中宇集團自從1979年就開始以家庭作坊為起點在衛浴行業耕耘,隨後因斥資引進國外先進設備,頻頻斬獲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大訂單。一度,該公司是行業的龍頭老大,2001年的出口額便達到1個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外銷巨頭。「蔡老大」的名頭,開始在江湖流傳;
80年代排名第二的申鷺達則比他們晚了十年。
十年之後,1988年,35歲的洪光明才瞄準老百姓家的淋浴室,發明了三聯淋浴器,並以「鷺雲」(申鷺達的前身)為品牌向全國市場發起衝擊,然而,直到1995年,其研發出了陶瓷芯單把雙控水龍頭之後,他才將品牌更名為「申鷺達」,產品正式暢銷全國;
同年,1988年,33歲的王建業成立專車水箱銅配件的輝煌水暖廠,以該單品成為全國細分市場上的第一,不過,直到1996年,王建業業的「輝煌水暖」才正式開張,他斥資打造水龍頭產品質量試驗室,輝煌水暖才正式輝煌起來。
1989年,27歲的林聲雁突然發現,自己工廠生產的採煤機除塵系統,亦可用來洗個淋浴澡,為何他們不做衛浴?於是,他和弟弟林孝發創立九牧,帶著8個工人和2萬元資金,轉身殺入衛浴行業,然而,此時,他們最弱。
「時代造英雄」。
他們趕上了好的機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以及住房改革的進行,這四大家族在快速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四大家族的爭霸戰正式開始,這場戰爭的慘烈,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其滲透道了交戰雙方的每一個毛孔當中。
當然,最先發動戰爭的則是九牧的林氏兄弟,為了改變自己四大家族最弱勢的地位,九牧決定全面反擊。
林聲雁扣發了關鍵的一槍——相比傳統的批發制,他將更兇猛的代理制引入九牧,而且代理價僅為其他兩家批發價的60%。
除了渠道變革之外,在產品上面,九牧還以水龍頭為核心,延伸至掛件、配飾等五金產品,開發了200多款新產品。
當然,更關鍵的是,林聲雁在九牧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管理體系,引入外企令行禁止的管理模式,並推行品質責任制,從高層到員工都與品質掛鈎,出了問題從上至下罰款甚至下課。
渠道、產品加管理,刀刀落下,命中死穴。
最終,短短兩年,九牧九開始崛起。
其他兩家只能不斷跟進。
與此同時,林氏兄弟還開始搞起了品牌,通過代言人及同一首歌運作輪番轟炸,以及全面開拓專賣店這一地面戰,2007年,九牧年銷售額超過10個億,成為南安當之無愧的老大。
(點擊看大圖)
這不是終點:又一輪你死我活的爭戰
不過,九牧的老大只是暫時的。
還有一個人不服,那就是最早從事衛浴行業的蔡老大與中宇集團。
2005年,四大家族同時獲得「中國名牌」的稱號。蔡建設借勢登高一呼籌備行業協會,南安各家紛紛響應,並一致推選其出任第一任會長。
然而,此時,如日中天的林氏兄弟卻不肯承認中宇的老大地位,不但如此,他們高調的掛起了「廚衛五金技術標準委員會秘書處」的招牌,公開讓蔡老大難堪。
這令林氏兄弟與蔡老大的競爭由幕後轉移到了臺前。
2007年,55歲的蔡老大正式進軍國內市場,而且將進軍國內市場的重任交給了兒子蔡吉林,其目標首指九牧:「五年之內,奪回老大!」
蔡吉林上任的第一招,便是挖了九牧的營銷幹將林文武擔任營銷總監,雙方還在產品及渠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與此同時,這四大家族彼此你爭我奪,比任何時候的競爭都要激烈。
比如,2007年末,九牧亦開始著手研發智能化馬桶,然而,僅5個月後,申鷺達的智能觸摸式溫控水龍頭,便亮相上海廚衛展。
這邊,中宇決心與九牧的產品決一高下,2007年,僅僅一年之內,中宇新廠就研發出200多種新品,從五金件覆蓋到陶瓷潔具,迅速豐富了產品線,此外,中宇的全國渠道也火熱展開——他們悄然召集了上千名經銷商,布下了3000多家終端門店。這3000多家終端門店,按面積與位置分別以專賣店、專營店和賣場店的形式,無不扼守住了建材市場和家居賣場的要衝位置。
那邊,輝煌水暖也在品牌戰線與九牧展開一戰。
最終,在2007年-2009年的兩年內,中宇趁著九牧與其他兩家纏鬥之際,成功實現「漁翁得利」。
由外銷轉內銷的中宇,短短兩年,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額就達到10多億。
然而,從擴大產品線,到鋪開代理渠道,再到品牌空中轟炸,面對中宇的步步緊逼,九牧卻只能被動挨打,為啥呢?
「禍起蕭牆」。
話說2007年,成為老大的九牧集團沒有幾年,面對外部的激烈競爭九牧沒有倒下,卻倒在了兄弟之爭上面——2011年,九牧創始人,林氏兄弟的大哥,林雁聲出走,創立本科電器(已破產),林孝發成為董事長。
具體內因誰也無從知曉,但是林雁聲的出走,傳言分走數億現金,沒有履行股權轉讓等交割。直接後果是九牧在日後上市過程中股權沿革不清晰,成為上市的一道關卡。
這對九牧坦然來講是致命的一擊。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和平的兄弟分家。
這場戰爭,讓四大家族的戰爭又回到了起點。
當然,這絕對不是最終的結局,後來的四大家族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曾經的老大中宇集團後來開始不務正業,涉足房地產、酒店、小額貸款等行業,資金大量被套牢,僅在2010年,海外上市成功的中宇投資就用4.5億元開發水暖城三期,2011年,中宇投資3億元成立鑫宇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進入民間借貸行業,待2015年想回歸主業的時候為時已晚。
你貪別人的利息,別人圖你的本金,小額貸款公司窟窿巨大!房地產業不景氣!高壓之下,中宇集團不得不宣傳破產重組——2016年7月12日,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中宇建材集團破產重組案公告。公告稱,泉州中院於2016年5月27日裁定受理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一案,同日指定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
如今的申鷺達在資金困頓當中艱難前行——創始人洪光明曾公開表示,申鷺達確實有資金短缺的問題,現在雖然有政府支持和銀行支持,生產上好轉了,但要達到正常生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輝煌水暖集團董事長王建業則在公開回應資金問題時同樣表示,公司在資金上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只有曾經奄奄一息的九牧集團,因為職業經理人潛心做主業,投資量最少,反而獲得最好。
禍兮,福之所倚。
終極之戰:家族化管理與職業經理人之爭
因為全心專做主業,曾經奄奄一息的九牧反倒避免了後來四大家族全軍覆沒的結局及命運,這不禁令人感慨不已。
一切歸因到一個叫做張斌的職業經理人。
2011年,張彬加盟九牧,這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最終結局,成為終極之戰的勝者。
張彬,中國著名的跨界實戰派職業經理人,在長達28年的工作經歷中,張彬的職業生涯橫跨十三年家電(海爾、科龍)、八年汽車(福田汽車)、兩年傳媒和五年建材衛浴(九牧)。
不過,剛開始,九牧的職業經理人路線也不是特別順利。
圖片二:中國衛浴品牌幾大競爭對手
原來,九牧的成功是許多親戚一路打拼出來的,他們分包了一個區域,掌控了當地的資源,為九牧的壯大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隨著時間推進,這些人宛若諸侯,職位世襲,資源世襲,漸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九牧削藩,取消了相當一部分裙帶關係的諸侯,每個區域引入2-3家經銷商,促進競爭。
最有趣的是招安。淘寶曆來被人詬病假貨橫行,九牧被仿冒的產品也不少。而且水龍頭、衛浴產品天然適合網上銷售,假冒品牌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九牧的做法卻是招安這批人!這些人是經銷奇才呀!於是九牧發榜,如果改邪歸正,既往不咎!還專門研發了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就這樣,這群草莽英雄,反倒成了九牧電商的主力軍。
更奇怪的是,張彬還帶來了《九牧創新基本法》、實施了營銷組織、渠道管理的深度變革,在業內率先組建電子商務部、客戶服務互動中心等,更重要的是,如果員工在工作中有自己獨到的經驗為公司節約了成本或者提高了效率,那就推廣,並把節約出來的成本的20%獎勵給員工。
或許,否極泰來,因為最早經歷了家族企業的傷痛,所以九牧也就避免了家族企業的弊端——內部混亂的管理制度。比如,中宇的上遊供應商、下遊渠道商曾經利用中宇的政策賺中宇的錢。上遊供應商的價格是8.5元/個,中宇以9元賣給下遊渠道商,並承諾年底返利1元/個。出於搶佔市場的目的,這是資本雄厚的企業常常使用的手段。滴滴、餓了麼在補貼很多的時候,也有這種事。但是,他們有內部檢查系統,能夠發現諸如此類行為。然而中宇的管理因為沒有跟上,最終下遊渠道商和上遊供應商聯手刷單,等於空手從中宇套錢,在家族企業管理之下,沒有人對結果負責。
前路漫漫,伴隨著衛浴行業一個時代的過去,其四大家族的龍爭虎鬥也告一段落,然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