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市場——中國航司和樞紐機場的機遇窗口期來臨了?

2021-02-25 網易航空
轉載自 |國際航空研究院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使得全球經濟遭遇重創,旅遊業的損失更是首當其衝,據世界旅遊組織估算,2020年1-5月國際遊客量同比減少56%,國際旅遊收入損失達3200億美元,近三倍於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所導致的損失額。而在以旅遊業為重要經濟支柱的東南亞國家,航空業更是受到沉重打擊。作為中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出境旅遊、海外探親訪友目的地,東南亞航空市場對於中國民航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對東南亞地區各大航司和主要機場在疫情之下的表現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預判,或許能夠為中國航司提前謀劃應對策略,並在後疫情時代尋找市場機會提供一些啟示。

圖:越南城市景觀
來源:Google

東南亞市場整體情況:逐步復甦,越南國內市場表現亮眼

亞太地區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波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區域。根據東南亞各國頒布的出入境政策限制以及14天隔離要求,大部分外國遊客被禁止入境,以休閒遊為主的東南亞民航市場陷入停滯狀態,國際運力除了用於貨物運輸以及包機遣返之外基本取消,各大航司和樞紐機場面臨嚴重現金流危機。近期,隨著東南亞各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壓抑已久的國內公商務快線及休閒遊需求顯示出復甦跡象;OAG數據顯示,7月東南亞市場國際運力雖僅恢復到同期的10.8%水平,但國內運力已快速恢復到61.1%水平,其中越南是東南亞市場恢復最快速的國家。東南亞市場上最主要的全服務航空公司有新加坡航空、泰國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印尼鷹航。這幾家航司都擁有高比例的寬體客機機隊,並著重以本國首都為樞紐打造中遠程國際航線。疫情衝擊之下,國際市場恢復緩慢,而國內市場又面臨低成本航空的劇烈衝擊,整體而言恢復進度滯後,經營狀況堪憂。

低成本航空公司:亞航激進擴張勢頭受遏制,低成本新星冉冉升起

一直以來,以亞航為代表的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短途市場上對傳統航司造成了巨大衝擊,也在東南亞短途國際市場上與中國航空公司形成激烈競爭。但在疫情衝擊之下,儘管恢復速度顯著快於全服務航司,但也元氣大傷,實力受到極大削弱。數據來源:IAR基於OAG數據分析

主要樞紐機場:國際中轉樞紐受衝擊嚴重,國內航線成為機場生存的重要依託

圖:新加坡樟宜機場
來源:紐約時報

東南亞主要樞紐機場在疫情後期的表現存在一定差異。主營國際市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受挫嚴重,目前運力水平僅恢復至同期的10%;泰國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和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的國內國際市場緩慢復甦,目前運力水平恢復了15%-20%;受益於國內航線網絡和越南相對較好的疫情控制,越南胡志明機場以座位數計,運力已恢復至同期64%-74%的水平。

1. 全服務航空公司整體恢復進度緩慢,需要危中求變以求突圍。多年以來,東南亞全服務網絡型航司的國內市場已被低成本航空高度侵蝕,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遠程國際市場恢復遙遙無期,總體而言恢復進度滯後,經營狀況堪憂。新航原有的國際轉國際模式難以持續,必須破危為機,積極調整運營模式,才能扭轉局勢,走上復甦之路。馬航、泰航和鷹航受低成本衝擊嚴重,資源整合或是破局關鍵,但經濟發展、行業趨勢、政府支持、債權人合作、匯率燃油波動等因素都會影響重組結果,航空公司是否能順利重組從而走上可持續經營道路,尚需通過一系列考驗。2. 低成本航空發展放緩,主戰場轉向國內市場;亞航被嚴重削弱,越捷可能成為崛起新星。近年來,亞航在亞太地區短途國際航線的競爭中始終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強大力量,其在多國合資經營的策略也加速了集團版圖的擴張。疫情衝擊之下,邊境的持續封鎖帶來了國際市場恢復的不確定性,此時的亞航正處於近年來實力最受壓制的時期。與此同時,以越捷航空為代表的國內航線網絡為主的航空公司運力水平迅速恢復,越捷在7月第三周(7.13-7.19)運力同比上升6.6%,是東南亞地區恢復最快的航司。加之其良好的現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越捷很有可能在東南亞地區快速崛起。基於此,目前東南亞航空市場正處於發展的「空窗期」,為中國航司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1. 強勢航司競爭實力被削弱,為中國航司搶佔東南亞市場帶來機遇東南亞是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其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和旅遊業的發展前景,決定了民航業擴張的必然性。亞太市場的充分競爭和周邊市場的低成本化,使得中國航司過去意圖深耕東南亞市場的策略往往難以實現。然而,疫情的影響使得東南亞傳統上實力最為雄厚的全服務和低成本航司的競爭能力史無前例地雙雙被削弱,可以說,當前東南亞市場已短暫地出現「真空狀態」,短期內為中國航司釋放出市場機會。基於疫情新常態下旅客出行喜好的改變,國際航線網絡結構將出現變化,國際周邊市場短途遊或將成為疫情後需求反彈的熱門市場,東南亞市場有望成為中國航司新的利潤增長點。2. 東南亞傳統國際樞紐恢復滯後,為中國樞紐機場吸引國際中轉旅客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樞紐機場,一直以來是東南亞至東北亞、東南亞至北美/歐洲、澳新至歐洲市場的重要中轉樞紐。在以往的競爭格局中,東南亞樞紐機場與樞紐航空公司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打造了遍及全球的高效便捷的國際中轉航線網絡。中國有志於打造國際樞紐的機場應抓住機遇,吸引國際中轉旅客,彌補東南亞樞紐的市場空缺。此外,中國航司也可藉此機會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積極開展國際航線代碼共享、聯營等工作,在運價編排、票價、競爭上形成合力,盤活利潤市場,基於雙方的網絡優勢,打造東南亞經中國中轉至歐美市場的樞紐高地。目前來看,東南亞航空業整體的復甦步伐不會太快,並將迎來一輪新的行業洗牌,預計留給中國民航業的機遇窗口期可能達到一年。除了中國航司與機場應結合市場形勢,深入研究東南亞航線網絡,把握利潤市場,研究合作模式,打造中轉樞紐,搶佔市場先機以外,行業政策的支持與配合同樣十分重要。在確保防疫工作持續有效的同時,逐步放開國際航線市場政策,將對中國民航業抓住寶貴的市場機遇期起到巨大的保障與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重慶江北機場第三跑道投入使用-基地航司分析
    目前江北機場基地航司有:中國國際航空(CA),四川航空(3U),重慶航空(OQ),西部航空(PN),華夏航空(G5),山東航空(SC),深圳航空(ZH),廈門航空(MF)。總體來看,8個基地航司的國外航點較少,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 一帶一路 熱潮來襲,勢必會給江北機場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也是基地航司發展國際航線的大好時機。
  • 東航對大興機場初期市場培育已做好思想準備,期待雙樞紐聯動
    5月13日,東航A350客機執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次航司試飛。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資料圖「大興機場投運後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處於市場培育期,無法達到成熟已久的首都機場的收益水平。針對東航未來在京滬雙樞紐發展,王剛認為,東航抓住機遇是關鍵。首先,東航坐擁京滬兩地雙樞紐建設的有力支撐。王剛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座城市,北京和上海客源體量大、質量高、結構豐富,是國內傳統的高價值市場,國外知名的高影響力市場,歷來是各航司必爭之地。
  • 無錫「瞄準」首家本土航司,蘇州卻還沒機場
    直到現在,江蘇的航司仍然只有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這一家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本土基地航司。正因如此,此次無錫對瑞麗航空的收購,被各方寄予厚望:若能實現對瑞麗航空的收購,意味著江蘇省將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擁有一家本地幹線客運航空公司。與其曾擦肩而過的紅土航空一樣,瑞麗航空原本也是雲南的本土民營航空。
  • 天府國際機場:「神鳥」新機遇
    10年前,作為我國央企的三大民用航企之一,東航在成都成立基地航司,為第四家紮根成都航空市場的基地航司。明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航空第四城」面臨著哪些新機遇?基地航司將如何調整戰略布局搶抓機遇?將給旅客出行帶來哪些新體驗?
  • 雲南昆明欲發揮地緣優勢 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重要樞紐
    繆超 攝中新網昆明12月14日電(繆超)地處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重要通道的中心位置的雲南省會昆明市,不但要打造成為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的中心城市,今後5年還將建設成為這一區域市場的重要樞紐。14日,中共昆明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在昆明會堂召開,中共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在會上提出上述構想。
  • 上海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航空樞紐發展思考 ——兼論我國民航機場...
    在東北亞市場佔據較高份額的同時,浦東機場與主基地航司也並不甘於僅在東北亞發展,近幾年在歐洲、北美、東南亞市場也頻頻發力。在北美洛杉磯航線、歐洲的法蘭克福航線,都要高於首都機場的航班厚度,如下圖所示。這兩個區域市場傳統上是首都機場的網絡優勢市場。
  • 上海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航空樞紐發展思考 ――兼論我國民航機場...
    在東北亞市場佔據較高份額的同時,浦東機場與主基地航司也並不甘於僅在東北亞發展,近幾年在歐洲、北美、東南亞市場也頻頻發力。在北美洛杉磯航線、歐洲的法蘭克福航線,都要高於首都機場的航班厚度,如下圖所示。這兩個區域市場傳統上是首都機場的網絡優勢市場。
  • 「神鳥」新機遇——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運營者代表
    這與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後,成都面對「兩場一體」的新發展格局機遇不謀而合。10年前,作為我國央企的三大民用航企之一,東航在成都成立基地航司,為第四家紮根成都航空市場的基地航司。明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航空第四城」面臨著哪些新機遇?基地航司將如何調整戰略布局搶抓機遇?將給旅客出行帶來哪些新體驗?
  • CADAS:中國-馬來西亞航空市場發展觀察
    截止目前,中國-馬來西亞航線共有12家中外航司參與運營,其中低成本航司市場份額為57.42%,全服務航司市場份額為35.78%,混合型航司市場份額為6.80%;馬來西亞籍航司市場份額為71.13%,中國籍航司市場份額僅為
  • 樞紐機場中轉系統流程如何規劃?
    其基地航司達美航空在機場的市場份額達到80%,航班使用全場所有航站樓/衛星廳,全場中轉比例66.9%,機場發展主要依託基地航司及其中轉業務,航站區布局以「弱主強衛」的模式規劃建設。  第二,航空公司核心樞紐(Primary Hub)。這裡樞紐通常是航空公司的主要基地,但在市場份額上未必保有主導權。
  • 再談樞紐機場的中轉率和MCT
    眾所周知,一個機場成為樞紐機場的很重要的兩個標誌就是機場的中轉率和MCT。一般認為樞紐機場的中轉率應該達到30%以上,MCT平均在90分鐘左右。  然而,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旅客結構的改變,旅客出行目的的變化,中轉率並沒有隨著吞吐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依然低迷。
  • 青島機場,亟需由區域樞紐轉向國際樞紐!
    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總投資214億元,飛行區建設等級為4F。9月15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及東四西四指廊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獲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廣東省政府聯合批覆,標誌著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很快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 「神鳥」新機遇
    10年前,作為我國央企的三大民用航企之一,東航在成都成立基地航司,為第四家紮根成都航空市場的基地航司。明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航空第四城」面臨著哪些新機遇?基地航司將如何調整戰略布局搶抓機遇?將給旅客出行帶來哪些新體驗?圍繞這些熱點問題,本報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東航四川分公司總經理劉成。
  • 東航布局三亞航空,但打造國際樞紐的徵程任重道遠|旅訊8點正
    首先,《方案》明確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投資家網對此分析稱,國際航空樞紐的核心在於中轉,一般來說30%以上的旅客中轉率才是航空樞紐的標配,《方案》的落地對於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打造航空樞紐大有裨益,也為本地航司架構樞紐網絡提供了政策機遇。
  • 智庫|再談樞紐機場的中轉率和MCT
    眾所周知,一個機場成為樞紐機場的很重要的兩個標誌就是機場的中轉率和MCT。一般認為樞紐機場的中轉率應該達到30%以上,CMT平均在90分鐘左右。然而,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旅客結構的改變,旅客出行目的的變化,中轉率並沒有隨著吞吐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依然低迷。
  • 現場|天府機場成功試飛,成都樞紐雛形漸現
    天府機場作為繼大興機場後中國民航的又一個超級工程,將為成都多模交通發展打開一個更廣闊的局面,進一步鞏固成都交通樞紐地位,意義深遠。就中國市場而言,空鐵聯運,多模運輸是民航與高鐵共存的最佳選擇。因此,中國新/擴建的機場都必須考慮多模運輸整合,特別是區域和國際樞紐機場。然而,老機場的先天不足使得後邊接入的高鐵站也有一定的限制。於是,在2007年,成都開始了新機場的選址工作。2013年6月,經民航局批准,成都新機場定址簡陽蘆葭。新機場距離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直線距離約52公裡,距離成都雙流機場直線距離約55公裡。
  • ATR王旗:中國航空貨運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ATR銷售副總裁兼中國區首席代表王旗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分析中國航空貨運市場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探討小型貨機在中國航空貨運市場的作用及市場前景。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國內貨運市場面臨的挑戰  ● 國內小貨機市場將出現需求空白  國內70%的純貨機航線航距不足1200公裡,目前幾乎全部使用737-300F執飛。
  • ...IATA行李追蹤樞紐合規認證航司 南航武漢進出港航班託運行李...
    此次認證,標誌著南航成為亞洲區首家獲得IATA行李全流程追蹤樞紐合規認證的航空公司。(備註:根據IATA地理管轄劃分,此處的亞洲狹義上指北亞和東南亞。)國際航協認證書表示:「南航團隊在大型自動化樞紐機場行李處理上,展示了一個清晰且高效的處理方案,在行李追蹤數據獲取整理的基礎上,同時讓其行李運行保障和管理團隊也能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提升行李服務。」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廣州航空樞紐發展思考――兼論我國澳新國際...
    廣州機場是我國門戶樞紐中的南大門,不僅面向東南亞市場,也是支撐起我國通往大洋洲、非洲等地區重要網絡節點。同時廣州機場又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核心樞紐地位,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連通的重要樞紐。本文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系統對我國民航國際運輸市場發展、北上廣核心樞紐運輸市場情況分析的第六篇系列文章。
  • 跨越七千萬吞吐量「新起點」 白雲機場邁上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新...
    綜合全球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建設經驗來看,國際航空樞紐的形成離不開國家戰略引領和政策支持、地理位置條件和交通區位優勢、充足的航空運力和航線網絡、基地航司的協同等。基於這些標準,白雲機場顯然已經具備了充分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