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越南城市景觀
來源:Google
東南亞市場整體情況:逐步復甦,越南國內市場表現亮眼
亞太地區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波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區域。根據東南亞各國頒布的出入境政策限制以及14天隔離要求,大部分外國遊客被禁止入境,以休閒遊為主的東南亞民航市場陷入停滯狀態,國際運力除了用於貨物運輸以及包機遣返之外基本取消,各大航司和樞紐機場面臨嚴重現金流危機。近期,隨著東南亞各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壓抑已久的國內公商務快線及休閒遊需求顯示出復甦跡象;OAG數據顯示,7月東南亞市場國際運力雖僅恢復到同期的10.8%水平,但國內運力已快速恢復到61.1%水平,其中越南是東南亞市場恢復最快速的國家。東南亞市場上最主要的全服務航空公司有新加坡航空、泰國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印尼鷹航。這幾家航司都擁有高比例的寬體客機機隊,並著重以本國首都為樞紐打造中遠程國際航線。疫情衝擊之下,國際市場恢復緩慢,而國內市場又面臨低成本航空的劇烈衝擊,整體而言恢復進度滯後,經營狀況堪憂。低成本航空公司:亞航激進擴張勢頭受遏制,低成本新星冉冉升起
一直以來,以亞航為代表的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短途市場上對傳統航司造成了巨大衝擊,也在東南亞短途國際市場上與中國航空公司形成激烈競爭。但在疫情衝擊之下,儘管恢復速度顯著快於全服務航司,但也元氣大傷,實力受到極大削弱。數據來源:IAR基於OAG數據分析主要樞紐機場:國際中轉樞紐受衝擊嚴重,國內航線成為機場生存的重要依託
圖:新加坡樟宜機場
來源:紐約時報
東南亞主要樞紐機場在疫情後期的表現存在一定差異。主營國際市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受挫嚴重,目前運力水平僅恢復至同期的10%;泰國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和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的國內國際市場緩慢復甦,目前運力水平恢復了15%-20%;受益於國內航線網絡和越南相對較好的疫情控制,越南胡志明機場以座位數計,運力已恢復至同期64%-74%的水平。
1. 全服務航空公司整體恢復進度緩慢,需要危中求變以求突圍。多年以來,東南亞全服務網絡型航司的國內市場已被低成本航空高度侵蝕,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遠程國際市場恢復遙遙無期,總體而言恢復進度滯後,經營狀況堪憂。新航原有的國際轉國際模式難以持續,必須破危為機,積極調整運營模式,才能扭轉局勢,走上復甦之路。馬航、泰航和鷹航受低成本衝擊嚴重,資源整合或是破局關鍵,但經濟發展、行業趨勢、政府支持、債權人合作、匯率燃油波動等因素都會影響重組結果,航空公司是否能順利重組從而走上可持續經營道路,尚需通過一系列考驗。2. 低成本航空發展放緩,主戰場轉向國內市場;亞航被嚴重削弱,越捷可能成為崛起新星。近年來,亞航在亞太地區短途國際航線的競爭中始終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強大力量,其在多國合資經營的策略也加速了集團版圖的擴張。疫情衝擊之下,邊境的持續封鎖帶來了國際市場恢復的不確定性,此時的亞航正處於近年來實力最受壓制的時期。與此同時,以越捷航空為代表的國內航線網絡為主的航空公司運力水平迅速恢復,越捷在7月第三周(7.13-7.19)運力同比上升6.6%,是東南亞地區恢復最快的航司。加之其良好的現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越捷很有可能在東南亞地區快速崛起。基於此,目前東南亞航空市場正處於發展的「空窗期」,為中國航司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1. 強勢航司競爭實力被削弱,為中國航司搶佔東南亞市場帶來機遇東南亞是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其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和旅遊業的發展前景,決定了民航業擴張的必然性。亞太市場的充分競爭和周邊市場的低成本化,使得中國航司過去意圖深耕東南亞市場的策略往往難以實現。然而,疫情的影響使得東南亞傳統上實力最為雄厚的全服務和低成本航司的競爭能力史無前例地雙雙被削弱,可以說,當前東南亞市場已短暫地出現「真空狀態」,短期內為中國航司釋放出市場機會。基於疫情新常態下旅客出行喜好的改變,國際航線網絡結構將出現變化,國際周邊市場短途遊或將成為疫情後需求反彈的熱門市場,東南亞市場有望成為中國航司新的利潤增長點。2. 東南亞傳統國際樞紐恢復滯後,為中國樞紐機場吸引國際中轉旅客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樞紐機場,一直以來是東南亞至東北亞、東南亞至北美/歐洲、澳新至歐洲市場的重要中轉樞紐。在以往的競爭格局中,東南亞樞紐機場與樞紐航空公司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打造了遍及全球的高效便捷的國際中轉航線網絡。中國有志於打造國際樞紐的機場應抓住機遇,吸引國際中轉旅客,彌補東南亞樞紐的市場空缺。此外,中國航司也可藉此機會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積極開展國際航線代碼共享、聯營等工作,在運價編排、票價、競爭上形成合力,盤活利潤市場,基於雙方的網絡優勢,打造東南亞經中國中轉至歐美市場的樞紐高地。目前來看,東南亞航空業整體的復甦步伐不會太快,並將迎來一輪新的行業洗牌,預計留給中國民航業的機遇窗口期可能達到一年。除了中國航司與機場應結合市場形勢,深入研究東南亞航線網絡,把握利潤市場,研究合作模式,打造中轉樞紐,搶佔市場先機以外,行業政策的支持與配合同樣十分重要。在確保防疫工作持續有效的同時,逐步放開國際航線市場政策,將對中國民航業抓住寶貴的市場機遇期起到巨大的保障與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