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會是最後一個叫「瑪莉亞」的颱風嗎
受颱風外圍影響,昨天申城的天空澄淨湛藍,碧空如洗。
「瑪莉亞」的預報登陸點距上海有約500公裡。上海中心氣象臺昨晚表示,「瑪莉亞」對上海的影響主要是風——預計今明兩天,上海風力為5級陣風6到7級,沿江沿海地區和長江口區6級陣風7到 8級 (昨天傍晚上海已發布大風藍色預警)。此外,今天還伴有短時陣雨。總體上,可以說影響不大。
要讓一個颱風繞過臺灣島直接在閩北浙南登陸,難度堪比任意球高手轟出一記繞過人牆的世界波。而這樣小概率的災害性天氣今天即將到來。昨天,今年第一個颱風紅色預警正式發布,氣勢洶洶的颱風「瑪莉亞」預計於今天上午登陸。
對上海來說,遙遠的 「瑪莉亞」只會帶來有限的大風和微弱的降水,市民甚至還可以趁機欣賞颱風外圍雲係為浦江兩岸帶來的壯美天空。但對登陸點臨近地區而言,「瑪莉亞」的破壞力或許極為驚人,不排除成為一個被載入史冊的「反派」。
臺灣島歷來是福建的「人牆」。從地理角度來說,一個颱風要攻擊福建,就一定會面對寶島屏障。臺灣島上聳立的中央山脈,颱風如果無法繞開,那在「翻山」的過程中,結構就會被打散,強度將被削弱。而如果颱風能繞過臺灣,其核心結構和實力將被完整保留。
但即便避開了臺灣,颱風若要繼續瞄準福建,除非屆時的大氣環流形勢非常配合;否則的話,颱風很有可能向北拐頭去往浙江,甚至沿我國近海北上直取日本——那就像一腳任意球在繞過人牆後,也「順便」繞過了球門,甚至直奔邊線而去。
這次,在距離颱風登陸不到24小時之際,中央氣象臺的預測已經非常肯定——今年第八號颱風「瑪莉亞」將在今天凌晨掠過臺灣北部,然後在上午,以14到15級的強度,在福建福清到浙江蒼南一帶沿海登陸。
此前一個能從北側繞過臺灣影響浙閩交界地區的強颱風,是2006年8月的颱風「桑美」。當時,為防範該颱風,福建、浙江共轉移群眾超過150萬人。最終,這段扣人心弦的抗臺故事被拍成了電影《超強颱風》。而再早之前能避開臺灣攻擊福建的颱風,就要追溯到1958年了。
颱風「瑪莉亞」是7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在最初不到36小時內,它連跳五級,強度達到最高等級的「超強颱風」,近中心最大風力一度達17級以上 (風速超過每小時200公裡)。不過,隨著越發靠近我國沿海,海溫等條件日益不利於「瑪莉亞」保持強度。昨天下午 5時,「瑪莉亞」由超強颱風級減弱為強颱風級。
不過,至發稿時,「瑪莉亞」仍然有15級。而且,假如中央氣象臺的預報兌現,那麼「瑪莉亞」依然有可能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在7月份登陸福建的最強颱風。
中央氣象臺表示,「瑪莉亞」登陸後,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福建北部,強度迅速減弱。11日晚上移入江西東部,並減弱為熱帶低壓。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個從北側繞臺灣登陸浙閩的強颱風 「桑美」,因其造成巨大損失,在當年就被國際氣象組織按慣例強制「退役」——也就是說,今後,國際氣象組織將不允許再有別的颱風被命名為「桑美」,而最後一個「桑美」則因此成為2006年那場災害的代名詞。
那麼,這個「瑪莉亞」會是最後一個「瑪莉亞」嗎?
希望還能再見吧,因為那意味著這次它造成的損失還沒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