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眷戀廣西的偉大藝術家。它洋洋灑灑地創作,在八桂大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廣西美景星羅棋布,名山異洞、懸峽壁谷、江河湖海、泉潭溪瀑、奇花異卉,各有各的美貌,但那些獨一無二,並且有著鬼斧神工般創意的大型景觀,更能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因為它們集中了自然之美的所有形態,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具備了非常壯觀、非常奇特的個性,傳達出壯美的氣勢。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能夠傳遞廣西壯美氣勢的7大最美自然景觀。
1、大石圍天坑群
天坑是因喀斯特地下溶洞塌陷而形成的四周由絕壁圈閉,具有一定面積,直徑和深度在50米以上的漏鬥狀的地質奇觀。在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境內方圓近20平方千米的崇山峻岭裡,分布著由28個天坑,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其中超大天坑2個、大型天坑7個、中小型天坑19個,它們形成於大約6500萬年以前,被譽為「世界頂級天坑博物館」。大石圍天坑群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觀,同時還是一個獨特的動物、植物基因庫,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2002年,樂業縣被國際洞穴協會和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命名為「國際巖溶與洞察探險科考基地」;2002年,黃猄洞天坑建立為中國國家森林公園;2004年,大石圍天坑群建立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黃猄洞天坑被中國科學探險協會青少年科學考察工作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大石圍天坑是世界超大型天坑和塌陷天坑的典型代表,世界級旅遊探險和觀光的極品。數量和分布密度均為世界之最,原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深度、容積和絕壁高度居世界第二位,坑底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綜合旅遊價值(觀賞性、科學性、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一位。
2、德天跨國瀑布
「德天」是廣西南部壯語「斷石」的意思。德天瀑布是中國與越南兩國邊境的界河——歸春河的一部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花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歸春河源於廣西百色市靖西縣,流經越南35千米後又在位於中國廣西大新縣碩龍鎮和越南高平省重慶縣玉溪鎮交界的徳天村折回中國,在村旁的斷崖上跌宕而下,形成橫跨中越兩國的瀑布群。中國境內規模較大的瀑布群叫德天瀑布,越南境內規模較小的瀑布群叫板約瀑布(越南則統稱大小瀑布為板約瀑布),兩組瀑布為瀑布頂上的浦湯島所隔,總寬208米,寬度次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的伊瓜蘇瀑布、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的維多利亞瀑布、加拿大與美國交界處的尼亞加拉瀑布,居世界第四。德天瀑布所展示的景觀特徵在中國瀑布群體中是獨一無二的。它飛流回折,形成三層天然瀑布,縱深約60米,落差約70米,十分雄偉壯觀。歸春河河谷開闊,兩岸山峰高峻,人們可以從峰頂、岸坡、河灘草地、河面等不同方位領略其震魂攝魄的風採與魅力。
德天瀑布是廣西眾多旅遊景點中比較獨特的一處。春來,木棉點水,清綠暗露,夏至,河水漲溢,激情流露,秋中,素絹珠鏈,碧水清流,冬深,流水織秀,悠悠而下。總之,不管你什麼季節去德天瀑布,它總能讓你收穫滿眼秀色。
它那渾然天成、層次豐富、形態多樣、線條優美,自然勝景與跨國風情共同成就了中越邊境線上色彩最為斑斕的天然畫卷。
3、七百弄
七百弄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的七百弄鄉,由5000多座海拔800—1000米的峰叢深窪地組成。峰叢窪地瑤語俗稱「㟖場」,其特徵為峰叢基座相連,山峰密集成四面環圍狀,中間深凹如鍋底。在七百弄251平方千米的石山中有大小弄場1400多個,其中最大峰丘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個,窪地平均深達150米,最深處達600多米。這種地形地貌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桂西北喀斯特山區和紅水河流域的演化史和生態環境變遷史,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集自然美學觀賞價值和極高科學研究價值於一身的寶貴遺產。1996年公布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七百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大面積喀斯特高峰叢低洼地的典型景觀。山,在這裡集合,這裡是峰叢的世界,弄,在這裡薈萃,這裡是弄窪的天地。它們形態奇特,組合奇妙,震撼人心。
4、七十二涇
七十二涇位於廣西欽州市南面欽州灣中部的茅尾海南端,為龍門港內海中的小島群,北起欽江出海口——沙井港,南至欽州灣的門戶——青菜頭島,島群長寬跨度約10千米,總面積約9.8平方千米。100多個大小島嶼參差錯落分布於海面,形成72條迴環往復、曲折多變的水道,故名七十二涇。從高空俯覽,星羅棋布的島嶼宛如一顆顆碧綠的瑪瑙散布在藍色的大盤子中。驅舟遊覽,曲徑通幽,如入迷宮。古有「南國蓬萊」之譽,今人稱之為「小澎湖」。
七十二涇是廣西島嶼最多的濱海景區。它融合了海的氣勢,山的氣質,水的氣息,既有天海一色的空茫,又有世外桃源南國蓬萊的神韻。置身其中,乘風破浪,山不轉水轉,撲朔迷離,如入天然迷宮。
5、三門海
三門海位於廣西河池市風山縣西北部的袍裡鄉坡心村,為2005年建立的風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景觀以地下河天窗、天坑群為代表。地下河天窗是因地下河頂部塌陷而形成的縫隙狀漏鬥或井狀窗口,直觀地反映了地下河的位置及其埋藏深度。在盤陽河主源坡心地下河出口段水源洞2000米範圍,連續分布著7個規模大、景觀美的天窗,其中的玉妝湖天窗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窗。「山、水、洞、天三位一體。有「世界之窗」之譽。
三門海是目前發現的世界唯一的地下河溶洞串聯水上天坑,中國喀斯特地貌中罕見的形態,喀斯特地貌天然且全面的實驗室。集中了地下河、喀斯特湖、喀斯特泉、大型溶洞群、天坑群、天窗群、天生橋等眾多喀斯特地質遺蹟景觀,形態典型,類型多樣,異彩紛呈。
不少人不知道鳳山,更多人不知道三門海,但是都不妨它無限美好地燦爛綻放。你去過三門海嗎?評論區告訴我。
6、潿洲島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正南方的北部灣海上,13萬至1萬年前由數期火山噴發堆凝而成,南北長約6千米,東西最寬約5千米,海岸線長24.96千米,面積24.98平方千米,最高點海拔78.95米,為廣西第一大島嶼。海蝕、海積地貌,海底珊瑚礁和海島植被、候鳥,構成島上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大蓬萊」之美稱。1988年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定為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2004年建立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潿洲島盛塘天主堂舊址、城仔教堂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你去潿洲島只是當做一般的海島來玩,那你就錯過了他最精彩的一面,錯過了它的斑斕本色。潿洲島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具有中國最典型的火山口、最豐富的火山景觀、保存最完整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蹟,火山景觀、海蝕地貌、地震沉積、和珊瑚岸礁在中國甚至世界都非常罕見,綠的仙人掌、紅的海星和水母、黃的香蕉、藍的海水,多彩的珊瑚岸礁,都極具觀賞性。
7、香橋巖
香橋巖位於廣西柳州市鹿寨縣中渡鎮,總面積139平方千米,由香巖和橋巖等景點組成,以優美的喀斯特山水風光、獨特的喀斯特塌陷型地貌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為主體,包括喀斯特生物、喀斯特水文、喀斯特地貌三大類16種景觀資源系統,近60個景觀實體,具有「四天」(天坑、天生橋、天窗、天井)奇觀。香橋是中國地質學家最早發現、最早認識、最早確定的最典型的喀斯特天生橋。1988年公布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建立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香橋巖是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其罕見的高度集成的喀斯特景觀資源區,當之無愧的喀斯特地質遺蹟博物館。地質遺蹟十分豐富,在不到4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集中展示了亞熱帶喀斯特不同發育階段的典型地貌景觀,以及代表喀斯特發育過程且極具特色的多種多樣的喀斯特個體形態。
以上就是波仔給大家介紹的廣西最美7大自然景觀,純天然的,幾乎沒有後期開發。你去過幾個,或者是想去看哪個景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作為後續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