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旅行的人大概都信奉一句話,「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似乎走得越遠才越有旅行的樣子。但是,能發現熟悉之地的可愛、可笑之處,也是一種旅行的本事!所以,一個臺灣人的墾丁遊記,或許比一個大陸人的來得更有意思。
舅舅在墾丁開了一間潛水店,所以投靠他一陣子,在鄉下住了幾天。
像我這種窮逼,總是以找出最便宜的出行方案為樂,所以這次,半夜12點半從臺北京站客運總站出發,坐夜行大巴到高雄。儘管臺灣高鐵南北往來已經很方便了,但半夜的客運站,還是人潮洶湧,許多人仍然選擇客運出行。深夜坐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總給人一種旅行的滄桑。
不過那都是自己感動自己,因為選擇坐的是和欣客運白金臥艙,整輛車只有11個位置,座位可以平躺,還附按摩功能,有各種影片音樂還能上網,臺北高雄車票是770元,高鐵的一半。
清晨四點半就到高雄了,坐得太酥湖都不想起來。
下車地點就在高雄火車站旁邊,走去火車站,後面一臺摩託車追了上來,我嚇一跳,那皮條客阿伯嘿嘿嘿淫笑說:「少年仔,要不要爽一下?」我正氣凜然不理他,他在我背後補上一句:「學生證打折哦。」我……好啦,都快中年了還被當學生,我承認我其實聽了暗爽。
一點都不急,剛好接上一班五點出發的列車,往枋寮。
枋寮車站
清晨六點到枋寮,不急著到墾丁,反正車多,所以去枋寮漁港逛了逛。
七點搭乘往恆春鎮上的大巴,八點一刻就到目的地恆春總站了。
這樣算下來,北高車費770加高雄到枋寮自強號110加枋寮到恆春車票加130,剛好一千出頭。如果你坐高鐵北高1500,加墾丁快線350,約要1900,如果你不差錢,其實也沒差很多啦。
整個墾丁景區還挺大,主要分為東半邊跟西半邊,一般遊客都聚集在東半邊,也就是南灣,墾丁大街,鵝鑾鼻那一帶;另外西半邊,比較知名的景點大慨就是後壁湖漁港,還有白沙灣,西半邊遊客比較少點,挺安靜,也有許多不知名的美麗小沙灘。
舅舅家在貓鼻頭及白沙中間的一個小村子,從年輕他就開始幹潛水員,修船下機啥的,現在五十幾了,索性般來墾丁,平常就幫其它潛水店灌氣瓶,下午帶客人去潛水。那三層樓的破房子掛在airbnb上,偶爾會有一些不知墾丁交通的人會來住,來住時一看到環境臉大慨都綠了。因為遠離幾個知名景點,出入還要自己騎摩託車或助動車,房間也普普通通,就是有空調能睡覺而已,跟想像中的「墾丁民宿」有很大差距,只不過像舅舅那種人,光靠教潛水灌氣瓶就能賺錢,民宿只是順便,反正便宜,愛住不住,還是會有人來住,平常還有很多各地愛潛水的豬朋狗友們來蹭住。
重點就是,墾丁挺大,你一定要個交通工具,摩託車你就別想了,助動車是你最好的選擇。
因為自遊行旅客大量騎助動車,有些還會違規騎摩託車,所以最近當地警察大量在處理遊客騎助動車的事故,聽他們說,前不久還發生一件車禍,兩輛助動車在彎道相撞,結果兩人都是自遊行遊客,還好沒啥事。
所以每次去墾丁,就每天騎著車噗噗噗閒晃,做個酷炫的追風BOY,就跟鄉下散養的土狗一樣,早上搖著尾巴出去玩,一到飯點,晚上,就乖乖回來睡覺了。到晚上,遠離熱鬧的地方,九點十點就睡,早上七點就醒。
墾丁一帶有很多隱藏在海岸邊的小村莊、小避風港、小沙灘,適合一個人靜靜看海。如果你住久了,就能知道電影《海角七號》裡阿嘉為什麼喜歡一個人看海。
萬裡桐是我挺喜歡去的地方,有個平水無波,顏色層次分明的小海灣。
海邊有一間老麵店,每次路過都要吃碗麵,不過夏天吃麵,熱死鳥。
這裡是墾丁一個很好的潛點,從初級的浮潛到外海的高級洞穴潛水都有。
那天來了個湖北的姑娘要去潛水,舅問他體重,她愣了一下說65(kg),幫她在潛水背心上安上相應的重物,到了潛點,她怎麼潛都潛不下去,舅就開始懷疑啦!」怪了,沒道理啊!」後來那姑娘才不好意思臉紅說,其實70啦。
萬裡桐往北是後灣,也是海生館所在地,除了海生館外,這裡就是個沒啥人的小海灣,有些比較有情懷的人喜歡這裡的安靜,就在這開起了民宿。
後灣的防波堤。
公路旁隨便一拍,天氣晴朗時怎麼拍都很藍。
這裡是一個叫山海的漁港。
紅柴坑漁港。
在這附近有一經常去的海鮮店,只有四五張桌子,老闆自己有一艘船停在這,當天撈到啥店裡就賣啥。那天我們去吃,免不了聊到颱風要來了,「我家正門風吹進來就是吹西北風,風從後門吹進來就是東南風」,老闆說。
「我每天早上都到陽臺上看那三個大風車(去過墾丁的都知道),往那個方向就知道吹什麼風」,舅舅說,「颱風要來了,趁下午還要多帶幾個潛水的人」。
「啥!墾丁的法律規定下午不工作,你還要工作?」老闆又說。
紅柴坑漁港的小朋友,下午太陽不大就跑去釣魚了。
新電影《破風》彭鴿鴿露出他5%體脂的大胸肌衝浪的片段就是在白沙灣拍的,之前的少年pi,上岸地也是在白沙灣拍的。如果浪小的時候,白沙灣的海水就跟果凍一樣QQ。
白沙以前是恆春當地人比較愛去玩水的地方(遊客都去南灣),以前人比較少,現在一到中午過後,就會有大批的大陸旅行團到這。要去玩最好在十點前,人少,不熱,之所以導遊愛帶來這的原因,就是可以讓遊客自己玩一個下午,導遊省很多事。
村子裡面廟口辦流水席,村民都來了,流水席免不了號稱「變型金鋼」的電子琴花車舞臺,也就是一輛本來看起來很普通的貨車,按個按扭就登登登登開始變型為舞臺,這在臺灣鄉間是很常見的事。
可是我第一次看到HELLO KITTY主題的電子花車啊!!!
震驚!!!
看到這種風格的舞臺,你不會懷疑它要上演HELLO KITTY音樂劇,可是他竟然跳出一個穿著清涼閃亮亮的中年阿姨在唱歌啊!!!HELLO KITTY、核能安全(村子在核電廠旁)、中年舞娘,這感覺真是說不出的魔幻。
至於東半邊,最知名的景點就是南灣啦,墾丁水上活動的大本營。你一放慢速度,馬上會有皮膚黝黑,粗曠像流氓一樣的的男人迎上前來,用溫柔的臺灣腔說:「水上活動嗎?」
南灣旁邊有個不起眼的小避風港,是個保護區,小港口裡面就有許多魚。
離墾丁大街最近的海灘是大灣,但如果你要近,人又不多的地方,就是小灣,因為是酒店代管的沙灘,相對來說乾淨很多,而且風浪小。
小灣旁邊有間星巴克,想喝咖啡時我就只能騎車到這裡,很多人躲在這裡吹冷氣。對面一來拍婚紗照的,男主竟然沒來,助理還沒到,只有美美的女主與神似張++的攝影師,攝影師雲淡風輕聊他的攝影,聊他烘咖啡豆,聊他寫小說,聊他環遊世界的夢想,我在旁邊聽著聽著,看到女主雙眼已經流露出崇拜的星星眼了,我好想去阻止。
再繼續走帆船石旁邊也有個香蕉灣。
香蕉灣漁港,很久以前是補抹香鯨的基地。
鵝鑾鼻燈塔旁邊的鼻頭漁港大慨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漁港。清澈到讓人想要跳下去。
這裡只有一間小海產店,早上十點開到下午五點,自家的船停在港裡,撈到什麼當天就做什麼。
有次我去,有個客人問老闆,有沒有什麼什麼蟹,老闆說沒有,說完,老闆想了想,說等一下。只見他徑直走到港邊,然後拿網子把蟹從水裡撈了起來,拎在手上走回來「現在有了」。
真要在這看海的話,沒樹蔭,要好好防曬。
我坐當地一朋友的車子在恆春街上,前面一輛助動車慢慢走,他問我,你在大陸那麼久了,你分的出誰是臺灣誰是大陸的嗎?我就指著說,前面這一定是自由行的,他說對啊!只有自由行的女生才會把那麼鮮豔的床單批在身上(防曬)。
據說在墾丁海邊開店的人,都能一眼認出誰是臺妹誰是大陸來的:只要穿比基尼、熱褲、夾腳拖,九成都會是臺妹;但只要穿著飄逸的鮮豔大裙子在海灘上走啊走下水的,再拿個單反的,那肯定是自由行的妹妹無誤。我就想,這些長裙妹妹們捧紅了多少淘寶皇冠賣家呀。
這回騎車中了邪,兩天摔兩次車。
那天騎車在路上遇到兩重慶來的妹子,他們要到海生館,可是走了反方向,騎助動車到那要40分鐘,我發灰了傳說中臺灣人特有的溫良恭儉讓,帶他們去前面叉路口(其實是順路),可是騎一騎,剎車不小心跌了個狗吃屎,手擦傷,摔的那瞬間,我心想,太丟臉了,等一下要怎麼說呢?要不我說我如此深愛這片土地,我在親吻土地好了。
當場在兩位美女面前當了一回臺灣最美的風景~嗚~
這條從後壁湖到貓鼻頭的路,視野遼闊,現在有很多觀光客喜歡在路中間拍照,相當危險的,別這樣幹。
墾丁最愛去的地方還是後壁湖,倒也不是海鮮,後壁湖旁邊有很多小海灣,是真正安靜看海的地方。
在許多功略裡,都會提到後壁湖的輝哥海產。不過在我看,其實每一間賣得都一樣,價錢也都一樣,沒有差別。
後壁湖漁市場裡的海鮮餐廳:我看到一妹子獨子坐在那吃一盤炒麵及生魚片,吃著吃著就哭了,老闆娘看她哭了有點不知所措,覺得她被芥末嗆到了。我覺得,可能是一個人旅行,面對那麼多菜,忽然覺得吃不完,覺得一個人太孤單太累所以哭了。
星砂灣,以前這裡晚上星砂會一閃一閃,後來遊客一來就帶一些,現在很少了,也變保護區了。
後壁湖漁港的出口燈塔。
港內小沙灘,沒啥波浪,岸邊踏踏水沒有危險,但不建議下去遊泳,因為在船的航道上。
安檢所旁的無人沙灘,大慨是整個墾丁人最少的沙灘,很少人知道,因為看起來很近,其實要繞過大半個後壁湖漁港才到得了。
在後壁湖旁邊一間小吃店裡,電視新聞上正在在播報,小金門沙灘上有大量海飄過來的瓶中信,已經成為新的汙染源,新聞裡讀了幾封信的內容;旁邊一來自由行的哥們,看了之後冷笑:肯定是鼓浪嶼那幫傻逼丟的。
黃昏的後壁湖沙灘一樣美,颱風來之前尤其美。
(註:以上照片均是用iPhone 5C+Camera 360 和SONY HX60V 拍的,加了偏光鏡。)
分享自_廖信忠
(出版有《我們臺灣這些年》、《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
今日主編:wu
·投稿郵箱·
也有好故事可講?歡迎碼一段分享:
MAZI@CITYZINE.CN
合作聯繫:83003426 / 87373215
郵箱:ad@cityz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