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海外華人旅遊業前路如何?
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新冠肺炎的陰影依然籠罩著全球。部分行業已經逐漸恢復運作,但海外華人旅遊業的復甦仍舊一波三折。
為了幫助旅遊業,多國政府出臺政策、業者積極自救……疫情之下,海外華人旅遊業正在嘗試走出一條新路。
打擊:疫情重創旅遊行業
幾個月來,疫情對海外華人旅遊業打擊沉重,有些打擊甚至是致命的。
營業46年,紐約曼哈頓「中美旅遊」旅行社還是關了門。近年來,遊客數量銳減,又遭受疫情重創,沒有客源最終成了擊倒這家老牌旅行社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地時間10月17日,美國紐約州克羅頓峽谷公園秋色正濃,民眾在公園中進行休閒活動。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旅行社主要接待亞洲遊客,如今也有許多被迫停止營業。旅行社協會執行經理瑪雅·洛米澤表示,遠東地區的旅行社缺少俄羅斯國內客源,無法轉型國內市場,只能被迫關門。
疫情波及海外華人旅遊業的方方面面。團餐店、免稅店長期關門,酒店、民宿艱難度日,許多歐洲的小規模華語旅行社紛紛歇業。
3月中旬,奧地利華人旅遊業者裡建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進行講解詞錄音,那已經是他最近一次做和旅遊有關、有收入的工作了。
當地時間6月16日,在奧地利與義大利交界的布倫納,一輛卡車通過邊境站。
「以往每年夏天我都會瘦,今年不僅沒瘦,還長了好幾斤。」裡建說,2019年的夏天,旅遊業一度「旺」得導遊們害怕看手機,因為信息太多了。「2020年也怕,因為手機上什麼都沒有。」
幫助:政府、業者紛紛「出招」
疫情讓華人旅遊業者失去了工作,也讓許多國家失去了重要的收入來源。為了挽救旅遊業,政府、業者也紛紛「出招」。
為方便遊客出入境,法國旅遊業代表向政府發出呼籲,要求在機場設立新冠肺炎快速檢測機構。如今,巴黎戴高樂機場與尼斯機場已確定將實施新冠病毒快速檢測。
10月19日消息,法國阿爾卑斯山脈,當地著名滑雪度假勝地於當地時間17日開業,人們佩戴口罩享受滑雪的樂趣。
據了解,這種檢測方法十分快捷,採樣後10到30分鐘之內便可就地知曉結果。而除了法國的兩個機場,柏林、米蘭、羅馬以及法蘭克福也實施了新冠病毒快速檢測。
隨著經濟逐步重啟,加拿大部分省份對跨省旅遊者開了免隔離的「綠燈」。未來一年半中,加拿大旅遊局還將投入3000萬加元幫助重振旅遊業。
魁北克省舍布魯克市打造了巨型戶外壁畫,結合高科技手段,加上山川湖泊、充滿田園牧歌色彩的開闊空間,當地旅遊業在疫情期間成功復興,一些景點甚至打破了訪客人數紀錄。
當地時間10月3日,加拿大多倫多秋意漸濃。有「楓葉之國」美譽的加拿大正迎來美麗的金秋時節。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則「另闢蹊徑」,推出「無目的地」觀光航班,乘客不下飛機就能觀賞各地美景。該航班開售後十分受歡迎,134張機票在10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其實,疫情暴發以來,這種獨特的飛行方式在亞洲地區早就開始流行。8月底,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就曾推出「在日本上空盤旋90分鐘」的旅遊項目,新加坡航空也在考慮10月開始推出類似的觀光航班。
「人們顯然很懷念旅遊和飛行的體驗。如果有需求,我們會考慮在等待邊界開放的同時,推出更多這樣的觀光航班。」澳航執行長艾倫·喬伊斯說。
波折:各國情況各異,復甦艱難
疫情變化複雜,各國旅遊業的復興也一波三折。
比利時政府在6月提出了免費火車票的構想。雖然錯過了夏天的出遊高峰季,但政府仍希望在未來半年全力提振旅遊業。
作為聞名遐邇的太空主題公園,比利時歐洲太空中心疫後重啟,定於10月3日重新對公眾開放。圖為9月25日拍攝的太空中心模擬太空人訓練的「三維滾環」。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然而,連日來,比利時第二波疫情快速蔓延,計劃延後數月才啟動。受疫情影響,計劃實施後,也並沒有出現「報復性旅遊」現象。
在日本,政府原計劃8月啟動一系列針對國內遊的優惠措施,後來又提前至7月22日,希望撬動國內消費市場。
但7月初以來,日本國內疫情反覆。一時間,各大旅行社紛紛接到取消預約的詢單,政府也不得不對由此造成的各方損失予以補償。
圖為東京街頭戴口罩出行的民眾。中新社記者呂少威 攝
這次旅遊優惠活動的實施一波三折。部分消費券無法領取使用,接受消費券的店鋪也不夠多。還有居民仍擔憂疫情,認為首都圈新增感染者較多,並不打算旅遊。
疫情趨緩後,新加坡放寬了旅遊團的人數限制,並允許旅遊業者重回辦公室辦公。對此,許多華人旅遊業者表示歡迎,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對旅遊業的提振作用有限。
旅行社合伙人兼合作總監劉育松表示,雖然團員多意味著收入更高,但導遊的壓力也更大,必須確保遊客時刻遵守安全措施。「行程中到訪的一些地點空間可能較小,參訪人數受限。人多反而困難,也影響體驗。」劉育松說。
思考:海外華人旅遊業探索新路
疫情讓海外華人旅遊業者閒了下來,也讓他們開始思考旅遊業的未來。許多人在「自救」的同時,也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新道路。
全法華人旅行社協會會長石恆餘認為,疫情後,真正的組團、跟團遊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復。經過對疫情的思考,他就旅遊業給出了一份近、中、遠期計劃。
在石恆餘的設想中,法國華人旅遊業近期將挖掘、開發法國以及歐盟各開放國的華僑華人就地遊市場,中期將利用疫情未了機會和時間,打造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遊客中心。
當地時間10月17日,法國巴黎正式實施宵禁,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反彈。中新社記者 李洋攝
沒有生意的日子裡,法國的華人旅行社也在專注提升業務能力、培訓導遊、組織「雲遊」,宣傳法國特色景點,等待著旅遊業恢復的那一天。
疫情期間,很多瑞士的華人旅遊業者開始轉型。有的人看準趨勢,入手餐廳或低價出售的酒店,成功轉行。沒有團隊可帶,很多導遊還做起了代購。
在瑞士旅遊協會會長李藝紅看來,旅遊行業的變化並不僅僅因為疫情。近年來,隨著各種旅遊app的開發,旅行社已經在逐漸流失市場。即便沒有疫情,旅遊業者也需要整合、自我評價,以旅遊為基點拓展行業。
「旅遊業不存在真正的死亡。」李藝紅認為,旅遊業從業者往往靈活性更強,接受訊息廣,關係積累多,有很多方向可以走。「疫情讓我們所有人都有時間靜下心來,看清在這個行業中,究竟什麼角色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作者:劉立琨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歐洲時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美國《世界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