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是中國主題樂園的發展需要依靠大IP,但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在2016中國遊樂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秘書長馮玉國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其實中國有好的IP案例,但是還沒找到很好的辦法進行轉化並進行多部門的協同合作。」
中國正在步入全民旅遊時代,連續數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遊客源市場地位。2015年中國貢獻了全球旅遊收入的13%;而2016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2.36億人次,旅遊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超過10.8%。
在2016亞洲旅遊產業年會論壇上,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所長李仲廣給出的數據,「從旅遊目的地數量來看,2015年全國景點21.6萬個,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一線東部地區的景區景點數量超過一萬個。」
從旅遊目的地供給側方面的觀察,李仲廣表示,「A級景區的體系之外,主題公園、度假區和各種非傳統、創意的景區已經取得同等的產業影響力。」
深圳華創智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鄭維認為,「主題樂園發展已經進入到IP娛樂時代。IP已經從單純的智慧財產權發展到有一定知名度、粉絲群的文化產品和文化碎片,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一個人、一本書、一個故事、一段音樂等等。」
而面對國外如迪士尼這樣擁有強勢IP資源的主題樂園,馮玉國認為中國的主題樂園「已經朝這個方向發展,但還有一個過程,專業性和標準都有待提高。」
【IP與國內外主題樂園】
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2015年11月北京環球影城動工,國外主題樂園項目不斷加碼中國市場。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會長劉景旺出示的數據顯示,2015年世界入園人員前十的主題公園,有四家在中國。其中第八名方特集團客流量達到2309萬,排名第十的宋城集團客流量2233萬。中國現有成規模的主題樂園已近千家。
而在新一輪主題樂園的投資熱潮背後,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只有約10%的主題樂園處於盈利狀態。
在山水文園集團CEO張曉梅看來,國內的主題樂園忽略了產品本身的文化內涵。新的年輕一代對於旅遊產品文化內涵的要求越來越高,將使得現有模式單一、野蠻生長的遊樂園被淘汰、被合併。
反觀迪士尼這個全球IP資源最強大的主題樂園,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運營部副總裁包兆天介紹,迪士尼在中國的業務分為幾大板塊,「一是影視娛樂,擁有很多經典的迪士尼電影,這些元素都可以應用在樂園中;二是互動媒體,很多人通過迪士尼授權的消費品來了解品牌;三是媒體網絡;四是迪士尼度假區。」
迪士尼在建設和運營上的宗旨是既需要原汁原味的迪士尼元素,也需要平衡中國的元素。「比如遊客在樂園的景點可以看到經典的迪士尼公主、加勒比海和米奇等等經典角色,但在娛樂演出和餐飲方面中國風比例更強一些。」包兆天說。
「迪士尼創造了一種休閒旅遊的度假生活方式。迪士尼如何引入創意產業值得我們思考。」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對記者表示,「迪士尼的核心競爭力是超級IP,有放映、有內容、有傳媒的一個全價值鏈的網絡。華特迪士尼的全部影響來源於文化,如果要超越它,我們在IP方面要有主打產品。」
【IP與二次消費】
「IP除了是一個現代主題樂園的靈魂,也是利潤的來源。」馮玉國認為,主題樂園是一個舶來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產業鏈。」
主題樂園的門票是一次性消費,比較而言,二次消費或者重複性消費更為多元、擁有更大增量空間。在臺灣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吳方榮看來:「了解顧客需求,讓消費者動心加上創新體驗,才能刺激二次消費。」
消費者的衝動性消費來自於對主題樂園的認同和吸引,「一方面主題樂園的主題性要強,要做出自己的故事、人物,然後去創造周邊的商品;另一方面通過活動來產生消費性產品。比如迪士尼的動畫人物、海洋公園裡與動物的互動等。」
在消費方面,主題樂園的文化、趣味、精神性消費比重越來越大。而每一個主題樂園的IP是承載二次消費的基礎。
「IP的價值有情感價值、營銷價值、影響力價值、內容價值等。」鄭維表示,「有IP的廣告的回憶度是80%,沒有IP的回憶度是20%-25%。有IP拉動的主題樂園回憶度達到70%-100%,例如哈利波特對於環球影城的拉動非常大。」
目前中國的主題樂園很熱、數量太多,同質化競爭激烈。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田恩銘表示,目前中國80%的主題公園,唯一盈利模式來源於門票。如何將IP價值轉化為二次消費,「一是主題要獨特,二是考慮長遠,三是盈利模式。打造文化IP產業鏈條並不僅僅是註冊一個形象,還需要衍生到內容。」
「IP能夠把最基礎的剛性需求轉換成日常需要,」橫店影視城文創發展公司總經理袁滿提出,目前IP的轉化沒有體系化的應用,「主題樂園的IP可以轉化成演藝秀、主題商品、活動。要有氛圍的融入感。」
【小 結】
用文化牌打動消費者,才能讓主題公園形成立體的產業鏈,這也正是迪士尼、環球影城等世界聞名的主題樂園持續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然而,文化內核一直是我國主題樂園品牌的軟肋,至今也沒成功打造擁有完整IP產業鏈的主題樂園。
早在5年前,長隆重金打造「卡卡虎」形象,並在虎年推出,有意將白虎這一長隆優勢物種凸顯出來,但由於長隆對文創市場的不熟悉,導致卡卡虎至今籍籍無名。而另一方,深圳華強方特主題樂園成功打造「熊出沒」這個IP。但是,熊出沒僅是低齡化的喜劇動畫,內核缺乏價值觀和津津樂道的故事支撐、很難走遠,就像喜羊羊等動畫,逐漸從熱爆走向凋零。
想要結束主題樂園的野蠻生長,創造富有生命力的IP、支撐一系列的產業開發,主題樂園背後的集團,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認真思考樂園的特質,並結合樂園形象,創造真正的,具有獨特性的形象和內容作品,並將這些這些卡通形象場景化,融合到樂園當中,能讓消費者感覺到身臨其境、融入其中,通過周邊產品、主題商品、活動等完成消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同質化的競爭,利用差異化吸引流量,通過內容IP等產業鏈,徹底走出單一門票式的盈利模式,真正有活力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