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往香港中文大學的主要途徑之一,港鐵大學站今天依舊鐵閘緊閉。
附近道路上,大量此前被挖出的磚塊尚未清理完畢,滅火器、椅子雜亂堆放在道路兩旁,纏繞在樹幹、路燈之間的警戒線膠帶也仍未清除。不過,與前幾日相比,寂靜的上山道路上多了一些車輛與行人。
封閉多日的香港中文大學終於重新開放。11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於本周一恢復校園運作,大學教職員及學生須向各出入口駐守的保安人員出示「中大通」證件,方可進入校園。
入校人員逐一查問
教學樓前,工人們正陸續用混凝土對損壞路面進行重新修補,校園內的文宣海報已被清理大半,曾被噴上標語的圖書館、行政樓、康本國際學術園以及舉辦畢業典禮的林蔭大道等處,仍有字句尚未清洗。
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發生暴力事件。13日校方宣布,出於安全考慮,2019-2020年度第一學期即時結束,所有在學校本部進行的課堂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科目即時取消,直至明年1月6日第二學期開始。校方表示,過去一星期以來,校方積極復修及清理校園,考慮了安全及交通方面的特別安排,經過評估後作出了恢復校園運作的決定。
在校園各個出入口都有多名保安駐守。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經過時,保安會要求他們出示「中大通」,並逐一查問出入車輛,入口處一度排起了長隊。
「以前校園裡有很多『閒雜人等』。」學校職工盧先生表示,採取查證入校的方式很好。職工陳先生也認為,檢查證件進入校園,並不會造成太多不便。
一些被塗鴉汙損的車輛和校園巴士仍被鐵欄杆包圍,停泊在封鎖線內。由於港鐵大學站仍處於關閉狀態,不少師生返校時都須轉乘巴士、小巴。對此校方表示,由於校園巴士遭到嚴重損壞,校園巴士的穿梭服務將有臨時安排,只提供有限路線,來往於港鐵大埔墟站及大學本部邵逸夫堂之間,校內巴士每小時仍維持在兩至三班。
此前爆發衝突的二號橋及夏鼎基運動場附近仍然封閉並有保安駐守,除了執行緊急或必要任務的工作人員及車輛外,任何人都不得入內。
校方已對空氣及水質進行檢驗
學校內包括本部餐廳在內的部分餐廳也已恢復營業,一些師生如往常一樣前往就餐,部分商店也將陸續重新營業。
儘管如此,師生們還是或多或少心存憂慮。
「有些專家說,催淚彈有很多殘留物,要用特別的方法才能清潔,不知道學校在這方面能否做得好一些。」盧先生表示,自己依然擔心催淚彈及其殘餘物的影響,今天便自帶飲用水返回校園。
在昨天發布的公告中,校方表示,在空氣品質方面,較早時已委託獨立認可實驗室,在校園周圍的不同地方,包括發生衝突的二號橋附近,抽取了空氣、水質和環境表面的樣本送往化驗。泥土樣本的結果顯示,泥土中無「多氯聯苯」「氰化物」以及「多環芳香烴」的成分,二惡英的檢測結果將於兩周後收到,屆時校方會向校內成員公布。
而在飲用水方面,校方表示,中大的飲用水源由水務署經密封管道提供,在中大區域內不會經過露天管道,水質不會受到空氣中物質的影響。為確保安全,校方也已將水質樣本送往測試,結果將在下周收到後即時公布。
紛爭充斥校園影響大學聲譽
儘管校園恢復了運作,但對於在校學生而言,本學期的課程已提前結束。截至目前,學生仍未收到複課通知。不少內地學生已返家,任課教師也已通知本學期期末考試改為在線形式或在下學期開學時進行。
自大學校園淪為「暴力戰場」後,除了日常教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大學的國際聲譽也受到影響。不久前公布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排名下跌明顯,從去年第18名跌至今年第34名。當中以「教學」細分跌幅最為明顯,由去年的80分跌至今年的59.8分。在工程與科技、物理學、社會科學、商業及經濟學等學科排名之中均有不同程度跌幅,其中法律學科跌幅最大,從去年第49名降至第91名。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大學排名雖然未必能即時反映當下局勢影響,但香港多所大學自「佔中」以來,早已深受校園政治化問題所害,研究和教育難免受到影響,排名下跌並不稀奇。「校園充斥著不必要的政治紛爭,人心惶惶,情況實在令人擔心。」他認為,教職員工已難以安心從事學術研究,惡劣環境恐令外國人才望而卻步,學校未來排名恐怕更將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