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客層買氣衰退與平價時尚及網購侵蝕,臺灣百貨從日本取經,打算以「一百貨、一特色」來的經營分眾,未來僅有少數連鎖百貨能經營全客層,「分眾」將成百貨新顯學。
從近兩年開幕的新百貨,可看出「分眾」概念的風行,統一坂急臺北店專攻粉領上班族,結合轉運站的餐飲,年營收可破五十億元。
位於臺北轉運站的京站緊抓年輕人、通勤客與上班族,主打潮牌與餐飲,營收也近五十億元,京站總經理柯愫吟直言「沒有找到對的分眾市場,百貨難以生存。」
剛開幕的ATT 4 FUN全是年輕潮牌與餐飲、娛樂,在信義區走出特色,目前餐飲表現遠超乎預期。
三大連鎖百貨也積極轉型,新光三越祭出「一商圈、一百貨」的戰略,今年起各分店與周遭商圈密切結合,主動印製「商圈導覽」DM,納入周遭店家,併合作促銷案,利用商圈獨特魅力來吸客。
SOGO秉持「一分店、一特色」的塬則,忠孝館維持全客層、天母店走社區化,開幕第五年復興館是「分眾百貨」最成功的例子,今年營收可望突破百億元,將是臺灣百貨史上營收最快破百億的單店。
SOGO復興館專心經營上班族、通勤族,配合捷運站的轉運人潮,走「低單價、高來客數」的方式,樓上引進許多小眾卻很時髦的品牌,穩固對流行具有高端敏感的族群,店長吳素吟說「復興館客人流行敏感度是全臺最高。」
遠百則有年底將開幕的板橋中本、臺中兩間大店,是目前少數結合電影院的百貨,雖然都走全客層路線,但硬體設計砸上億元,要讓消費者更有休閒舒適感,如臺中店有互動LED花園與魚池、板橋中本店有具設計感的外觀。
日本百貨經驗 「分眾」求生路
臺灣百貨師法的日本百貨,過去幾年深受景氣衰退與平價時尚侵襲,快速走下坡,臺灣許多百貨業者也發現,自己正在重蹈日本覆轍,不少開始朝分眾路線找自救之道。
SOGO總經理李光榮說,日本年輕人這幾年開始不願到高價百貨消費,許多百貨因此倒閉,集團只好互相整合,其後出現「分眾市場」的新百貨概念,依照不同族群需求發展特色。
因此日本出現「型男百貨」、「辣妹百貨」、「車站型百貨」、「頂級品牌百貨」,過去百貨強調所有人都能「一站購足」,現在卻成為特定消費者至特定百貨,以找到最完整的商品。這股風潮也已吹進臺灣,未來每間百貨都將轉型為「分眾百貨」,找到專屬的特色與族群,才有存活機會。
本文轉載來自:聯合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