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河北省於紅蓮等5人榮登10月「中國好人榜」。
10月上榜好人名單
於紅蓮:護士長請纓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
盧巖偉:滯留武漢主動為支援湖北醫療隊籌集急缺物資
孟凡領:帶領志願者捐款購買5噸愛心蔬菜 捐贈疫情防控一線
陸建樓:退伍軍人遇險情仗義出手 鬧市街頭奪下行兇剪刀
謝小珠:漁民無私捐贈海底打撈文物
跟小編一起來看主要事跡
10月上榜好人事跡
敬業奉獻
於紅蓮,女,1981年出生,籍貫定州,保定市第二醫院泌尿外科副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新冠肺炎疫情狙擊戰打響後,於紅蓮作為醫護志願者奔赴武漢一線。在武漢,於紅蓮被分配到金銀潭醫院綜二科工作,擔任河北支援金銀潭醫院護理小組組長,負責病房一線護理工作。在最緊張的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要在隔離病房工作12個小時。2月16日,金銀潭醫院向於紅蓮帶領的團隊致以感謝信,感謝團隊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每位援助醫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3月,於紅蓮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於紅蓮便遞交了請戰書。1月26日大年初二,醫院通知於紅蓮入選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12時50分就要集合出發,到石家莊與其他隊員會合。這時,她的丈夫和女兒還在從老家定州趕回保定的路上。
來不及與家人說再見,於紅蓮匆匆踏上了徵程。幸運的是,到了石家莊後得知她所在的後備組暫時返回待命,她才終於有機會與家人告別。1月27日,於紅蓮再次出發,馳援武漢。
在武漢,於紅蓮被分配到金銀潭醫院綜二科工作,擔任河北支援金銀潭醫院護理小組組長,負責病房一線護理工作。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首家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也是當時收治患者數量最多的醫院,堪稱「防疫最前線」。
於紅蓮雖然身材不高,生就一副瘦弱身軀,卻有硬核擔當。在最緊張的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要在隔離病房工作12個小時,剛打完一個病人的點滴,緊接著安排另一個病人吃藥,給病人餵飯、幫病人翻身,打掃病房內衛生。每個班次下來,癱在床上就不想再起來。病房中有一位80多歲的重症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護理難度非常大。翻不了身,於紅蓮就和同伴一起動手,每次忙完都是一身汗;為讓老人更舒服,她堅持每3個小時就給老人換一次尿不溼;老人意識不清楚,說不出「謝謝」,但她始終如一,直到照顧老人康復出院。旁邊的病人看了深受感動:「你們河北人真是好樣的,比親閨女還疼人!」
雖然遠離家鄉身在前線,但有隊友們的團結協作,有家鄉親人們的惦念,於紅蓮感覺自己在抗疫路上並不孤單。她在日誌中寫道:隔著生死的一道門,我保證不離不棄,絕不讓生命叫停,我們堅信有愛就會贏!
助人為樂
盧巖偉,男,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文安縣大圍河鄉中鄒村人。從2月1日開始,這位因探親滯留武漢的文安小夥作為志願者支援外地援漢醫療隊。他組織160位企業家臨時成立了大系統愛心公益聯盟,每天開車奔走於武漢各大超市之間,為各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志願採買、捐贈各類物資,成為醫療隊的「後勤兵」。盧巖偉分別為四批河北廊坊赴武漢醫療隊、安徽阜陽醫療隊、哈爾濱醫科大一院等20支醫療隊共計2000名以上醫護人員進行幫助,採買捐贈酒精、消毒凝膠、藥品、食物等生活剛需物資多達上千種。
志願加入抗「疫」隊伍
武漢封城後,盧巖偉向當地的公益組織報名參加了志願者,加入抗「疫」隊伍。
3月6日,盧巖偉跑了武漢市的兩個區、三家酒店,三個超市,為廊坊支援武漢第4支醫療隊、安徽天長醫療隊、遼寧撫順醫療隊送去了保溫杯、礦泉水、短袖、食品等慰問品。外來的醫護人員普遍缺少生活用品,通過領隊上報後也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分配到個人,隔離工作出去一趟不便,常被這些「小事兒」煩惱。得知他們缺少剪刀和膠帶,盧巖偉就自掏腰包購買,還準備了5份水果、零食等慰問品一併送到醫療隊所在賓館。
勇當援漢醫護「後勤兵」
第一次慰問後,醫療隊沒再聯繫盧巖偉,打電話詢問是否有需要,醫療隊的醫護人員表示儘量自己解決,不想麻煩他,還叮囑盧巖偉儘量少出門,保護好自己。聽到這話,盧巖偉感動之餘更堅定了他做好醫務人員「後勤兵」的信念。
2月24日,廊坊第二批醫療隊醫護人員想要一批雨靴。「雨靴可以避免我們在穿脫防護服時暴露腳踝,物資申請已經交了還沒送到。」為確保隊員安全,領隊王豔秋十分著急,猶豫再三決定找盧巖偉試試,沒想到盧巖偉當天就把20雙雨靴送到駐地酒店。後來第一批和第三批醫療隊也需要,他又採購了第二批,把大家的需求都解決了。
第三批廊坊醫療隊到武漢後帶的都是棉衣,盧巖偉又給每人送去了一套運動服。
第四批醫療隊上班坐車往返要2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6小時一班改成了12小時一班,醫療隊出門時都沒有帶水杯,盧巖偉購買了一批保溫杯送了過去。
穿隔離服工作,大量出汗會讓醫護人員缺鉀,盧巖偉又購買了補鉀和補充維生素的營養品20盒,送給了廊坊的醫療隊。給一位醫護人員買鞋,來來回回換了三次。這一切都是盧巖偉自掏腰包。
「特別感謝巖偉,每次看見他開的冀R牌照汽車出現在駐地賓館,大家心裡倍感溫暖。」王豔秋說有老鄉在這裡守望相助真好。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安徽阜陽的朋友向盧巖偉轉帳善款求助,希望他能幫阜陽的醫護人員也買些生活用品,盧巖偉爽快的答應了。通過盧巖偉的主動聯繫、公益直播、口口相傳、朋友圈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在做公益,文安、安陽、阜陽、駐馬店、淄博、臨沂、合肥等來自全國的110家企業和個人紛紛匯來善款,盧巖偉又開始了跑腿工作,將善款換成急需物資再送到醫務人員手中。
通過武漢礄口區政府,盧巖偉聯繫了河南、江蘇等多支醫療隊。隨著物資增多,購買的難度也增加了。據盧巖偉介紹,醫護人員需要的物資種類多,一個超市滿足不了,需要在多個超市之間奔波,最多一次僅採購時間就用了8個小時。
每次去超市都得採購上百件物品,盧巖偉一個人最多時推三輛購物車,再將物品一箱一箱地裝到車上,送到醫護人員居住的定點賓館,一次送不完還要再跑幾趟……一天下來,穿著簡易隔離服的盧巖偉常常是滿身大汗。
隨著捐贈人越來越多,盧巖偉提議,成立了「全國大系統愛心公益聯盟」。據統計,廊坊、天津、河南、江蘇、哈爾濱、揚州等17支醫療隊千餘名醫護人員陸續收到了聯盟的援助物資。河南安陽、山東淄博、武漢橋口區政府、河北廊坊電視臺、共青團廊坊市委先後對盧巖偉的先進事跡做了報導,燕趙兒女在荊楚大地上樹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坐標。
助人為樂
孟凡領,河北省優秀黨員志願者、衡水道德楷模。2月4日,由他發起成立的「老孟愛心團」自發捐款購買5噸蔬菜,捐贈給疫情防控一線的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當日,孟凡領和愛心人士還到衡水友力託老康復中心、福壽康養老院、振華康復託老院送溫暖,為老人們送去了各類蔬菜。孟凡領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後方提供堅實的保障,大家共同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攻堅戰。」30載扶貧助難獻愛心的孟凡領,用大愛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譜寫了一曲牢記初心使命的奉獻之歌。
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目前衡水市唯一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疑似及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舉全院之力,進行人員、設備、物資集中整合,堅守崗位,迅速進入到「戰鬥」狀態。「我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的動態,關注著三院的新聞,去不了前線,但也要為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做點事。」孟凡領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並在家中舉辦了一場捐款儀式,「一共8040元,其中還有孫女和外孫的壓歲錢。」
「老孟,你做得對!咱們大夥都應該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我捐100元!」「我捐200元!」……孟凡領一家人的行動,點燃了「老孟愛心團」志願者們的熱情,短短一天時間,孟凡領就收到了捐款11004元。
2月4日一大早,孟凡領聯繫上武邑一家蔬菜基地後,十幾名志願者主動請纓加入購買愛心蔬菜的行動。中午12時許,3輛貨車滿載白菜、茄子、辣椒、胡蘿蔔、西紅柿等蔬菜,送達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面對志願者們的愛心,醫院辦公室主任陳聰連聲表示感謝。「疫情防控一線,有你們衝鋒在前,我們既感動又深受鼓舞!」孟凡領認真地說,「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你們在後方提供堅實的保障,大家共同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攻堅戰。」
當天,在衡水市民政局於世寬科長的引領下,孟凡領和愛心人士還到衡水友力託老康復中心、福壽康養老院、振華康復託老院送溫暖,為老人們送去了各類蔬菜。
30載扶貧助難獻愛心的孟凡領,用大愛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譜寫了一曲牢記初心使命的奉獻之歌。
見義勇為
陸建樓,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退伍軍人,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鐵路疾病預防所副所長。
2019年3月3日下午4點左右,正定縣梅山市場發生了一起打架鬥毆事件,一名渾身酒氣的男子用木棍劇烈打擊另一名男子頭部,場面非常混亂。周末的市場上人不少,但沒人敢上前勸阻,前來菜市場買菜的陸建樓看到了這一幕,為防止發生重大傷亡,陸建樓毫不猶豫就衝上去調解勸架。當時雙方都有些打急了,根本不聽他的勸解。見雙方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陸建樓迅速上前奮力搶下男子手中的木棍。眨眼間,那名男子又掏出一把大剪刀,揮舞著剪刀向對方男子猛刺。對方男子在躲閃中被剪刀扎傷,血從棉服裡不停流出。男子力大無比,根本不容易從其手裡奪走剪刀,陸建樓巧用計策,每次男子刺出剪刀,陸建樓便用手拍打他拿剪子的手腕。最終將剪子奪下來,避免了重大傷亡,隨後,他呼喊其他人員抓緊報警、撥打120急救。民警和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後,陸建樓就悄悄地離開了。此事,直到受傷者家屬偶遇了救命恩人陸建樓,才被燕趙晚報、石家莊日報進行了報導。
凡是熟悉陸建樓的人都知道,危急時刻仗義出手這事發生在他身上很正常,因為他就是個熱心人,而且此前就曾有過多次見義勇為的事跡。2018年3月28日17時30分許,在107國道滹沱河大橋,一名男子騎電動車行駛到此突然摔倒在機動車道中間。此時正值晚尖峰時段,陸建樓經過現場,不顧滾滾車流的危險,立刻跑過去,和其他熱心人一起上前救護傷者並提示過往汽車注意,並報警還撥打了120,直到民警趕到他才離去。
陸建樓從1998年至今,他連年參加榮譽獻血,他的抽屜裡有十多個紅豔豔的獻血證和多個無償獻血榮譽證書。他還參加了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的「代理爸媽助養計劃」,每學期拿出學費,資助一名山區貧困小學生,並積極發動身邊人參與這項活動。
誠實守信
謝小珠,男,1983年出生,滄州市黃驊市南排河鎮西高頭村村民。4月16日,謝小珠到南排河鎮歧口村附近的歧口河捕魚,他和船員們收網時,發現漁網怎麼也拉不起來。後來,他們用起網機慢慢拉起漁網,發現水面上露出一個鐵頭,看著像大炮。由於網內的物體太重,他的起網機、漁網和發動機都被損壞,但仍未將物體打撈上來。無奈之下,謝小珠喊來周圍船上的漁民幫忙。五六個人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將水中的重物從約8米深的河裡打撈上來。
他們發現打撈上來的重物是一門大炮,鐵炮前細後粗,整個炮身鏽跡斑斑,炮身及炮膛內部殘留有海底淤泥,炮身從前至後分別印有一個王冠圖案和「E、C、L」三個英文字母,正中兩側有雙耳軸、尾部有帶環形的圓形尾鈕。經初步測量,這門鐵炮現存長度約125釐米,前部直徑10釐米,尾部直徑20釐米,炮口內徑約6釐米,重約150公斤。
隨後,謝小珠與市博物館取得聯繫,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對鐵炮進行了清理、保護,並對其背後的歷史展開研究。鐵炮出水於南排河鎮歧口村東北部海域,距離明清時期的海防要塞——歧口炮臺約三四海裡。據《黃驊地方志》記載:「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英法聯軍抵及歧口,倚仗堅船利炮強行登陸。歧口炮臺駐紮官兵與當地民眾協同一心,頑強抵抗,英法聯軍敗退,不得不轉往大沽口登陸。」根據上述史料記載,綜合鐵炮重量、長度、口徑等形制特點,推斷這尊鐵炮是英國艦載炮,列裝時間大約在十九世紀,初步判斷該鐵炮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艦被渤海海域軍民利用歧口炮臺大炮擊傷、擊沉而落入水中的。它的發現,印證了近代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史實,再現了黃驊人民抵禦外辱的不屈鬥志和抗爭歷史。同時,該炮也是佐證清代黃驊海防要塞地位的代表性實物之一,是黃驊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有力見證,對於研究第二次鴉片戰爭歷史以及明清時期沿海海防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5月15日,謝小珠正式將這枚英制艦載炮無償捐贈給黃驊市博物館,受到黃驊市政府表彰。
來源:中國文明網 文明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