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他為什麼想再將都城遷到南京?

2020-12-12 瞿凱明

明成祖朱棣死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達長女)的長子,就是明仁宗,年號洪熙,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眾所周知,明朝最開始都城是在南京,朱棣靖難之役後,登基為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回了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朱高熾繼位為帝後,曾一度想將都城再遷回南京,這在當時無疑是一件大事,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沒有遷都成功呢?

朱高熾作為朱棣的長子,生性沉穩安靜,喜歡讀書,也許是因為久坐讀書,導致缺乏運動,朱高熾身體非常肥胖,而且,體質也比較弱,導致行走不便,經常需要兩個人攙扶著行走。

所以,這位胖皇帝,繼位不到一年,在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皇帝寶座還沒焐熱,就去世了,可能就和他的身體素質有關,朱高熾死時只有四十七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有點可惜。

回到正題,據說,在朱高熾死前的一個月,他曾想把都城從北京再遷回到南京,畢竟,南京是開國皇帝朱元璋選定的地方,經歷了朱元璋、朱允炆兩任皇帝,南京作為都城,還是有很堅實的基礎的。

當然,遷都這個念頭,不是朱高熾突發奇想,一拍大腿就想到的,而是從他一開始登基時,就想到了遷都南京,當時,他已經設置了南京守備,並派了親信去指揮。

朱高熾之所以想遷都回南京,和他的性格有關,朱高熾不喜歡他爹朱棣的北徵,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他不喜歡他爹的打打殺殺,畢竟他是喜歡讀書的,因此,他也不喜歡北京,最重要的是,朱高熾曾在南京當過監國,對南京的情況非常熟悉,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加上南京風景秀美,朱高熾非常喜歡南京,覺得那裡更舒適,心裡非常傾向於南京。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朱高熾定北京所有部門為行在。過了半個月後,朱高熾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代表自己去拜謁他爺爺朱元璋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

同時,他也著手準備著遷都計劃,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朱高熾準備實施這一計劃時,他突然病死了。

朱高熾死後,他的兒子朱瞻基繼位,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當了皇帝後,並未實施他爹朱高熾遷都南京的計劃,因為,朱瞻基與他的爺爺朱棣更為親近,而且,他對北方不那麼討厭,再加上,他也不想大興土木,再折騰,所以,仍然把北京定為都城,而南京則成了輔助性的都城。

如果朱高熾不死那麼快,多活那麼幾年,也許,他遷都回南京的計劃會成功。

相關焦點

  • 明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他為什麼想再將都城遷到南京?
    明成祖朱棣死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達長女)的長子,就是明仁宗,年號洪熙,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眾所周知,明朝最開始都城是在南京,朱棣靖難之役後,登基為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回了北京。值得注意的是,朱高熾繼位為帝後,曾一度想將都城再遷回南京,這在當時無疑是一件大事,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沒有遷都成功呢?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又胖,身體又有殘疾的朱高熾?
    永樂大帝朱棣,皇位得之不易,為什麼選了又胖又殘疾的兒子繼位?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熾登基為帝,只是在位時間很短,也只有一年。朱高熾長相很一般,還肥頭大耳,另外朱高熾腿腳有問題,也許曾得過小兒麻痺,行走的時候需要有人攙扶。
  • 明成祖朱棣有三個嫡子,為何偏偏選最不像自己的朱高熾當太子?
    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後,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朱標死後他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標的嫡長子是朱雄英,其母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長女。後來常氏23歲早亡,朱雄英8歲夭折,朱允炆的生母呂氏成為繼任太子妃,朱元璋便將朱允炆視為嫡長孫。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攻進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為皇帝,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改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皇帝,死後廟號為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嬪很多,除了皇后徐氏,即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朱棣後宮還有至少二十幾位妃嬪,其中,還有朝鮮女人。
  • 明成祖最喜歡二兒子朱高熙,為何還要傳位給殘疾的老大朱高熾?
    從上面可以看出,明成祖朱棣非常想讓跟自己相像的二兒子繼承大位,然而最終明成祖朱棣的繼任者依舊是大兒子朱高熾,這是為什麼呢?   一、名正言順,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自古傳位的最常用的規矩就是立長,況且朱高熾還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任命的世子。所以不管是按照古代的傳位制度,還是明朝的內閣制度都支持朱高熾繼位,就連明成祖朱棣也沒有辦法改變。
  • 朱棣死後,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為何當了不到9個月就去世了?
    明仁宗朱高熾,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再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被冊立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熾從小就很聰明,當年他父親朱棣造反的時候,他負責留守朱棣的封地,他僅帶著上萬人的守軍就抵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的大軍,很有軍事才能,也曾多次出戰,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後來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
  • 明成祖朱棣的寵臣因女婿被流放,他勸女兒和離,女兒割耳回絕
    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他喜歡三子朱高煦,不喜歡又胖又跛腳的世子朱高熾。他問解縉立儲問題,解縉回答,「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同時迎合成祖,提到「好聖孫」。不久,朱高熾成功上位。解縉這一舉動在成祖心裡埋下懷疑的種子,同時惹惱了朱高煦。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又胖,身體又有殘疾的朱高熾?
    永樂大帝朱棣,皇位得之不易,為什麼選了又胖又殘疾的兒子繼位?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熾登基為帝,只是在位時間很短,也只有一年。朱高熾長相很一般,還肥頭大耳,另外朱高熾腿腳有問題,也許曾得過小兒麻痺,行走的時候需要有人攙扶。
  • 朱棣的大謀士姚廣孝都幹過些什麼?他的結局如何?
    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 此後,明成祖往來於南京、北京之間,並幾次徵伐蒙古,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 1407年(永樂五年),姚廣孝又奉命教導皇長孫朱瞻基。 也就是說,在朱棣一朝,姚廣孝始終非常受重用。
  • 朱棣一開始的廟號是太宗,為什麼嘉靖要把朱棣改為明成祖呢?
    《古董局中局2》開播,在第一集中,許願鑑別販賣文物團夥的一個瓷器時,根據瓶底「大明洪熙元年成祖遺制」幾個字,成功判斷出這個瓷器是贗品,原因就是,洪熙是朱高熾的年號,在朱高熾當皇帝的時候,朱棣的廟號還是太宗。直到100多年後嘉靖年間,才將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
  • 大明風華:朱棣無法阻止的漢王叛亂,朱高熾只用8個月就解決了
    漢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他和長子朱高熾都是徐皇后所生。他也是靖難時期立功最多的人,是明朝前期叱吒風雲的重要人物。「靖難戰爭」中朱高煦一直追隨朱棣鞍前馬後,並屢屢作出卓越貢獻,朱棣對他的這個二兒子一直鍾愛有加,甚至對他說:你功勞很大,你大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幹,將來太子之位,肯定是你的。
  •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事實上的第三位皇帝,而且他的皇帝位置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都說「開創為祖,守成為宗」,可是他為什麼被後世稱為「明成祖」?其實朱棣死後是的廟號是「太宗」,他的廟號改為「成祖」是到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時候嘉靖皇帝為了賄賂朱棣才改的廟號。嘉靖皇帝為什麼要賄賂已經去世一百多年的朱棣呢?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攻進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為皇帝,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改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皇帝,死後廟號為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嬪很多,除了皇后徐氏,即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朱棣後宮還有至少二十幾位妃嬪,其中,還有朝鮮女人。
  • 如果朱高熾遷都南京那麼大明朝會發生什麼改變?
    洪熙帝朱高熾在位僅十個月,但這十個月卻是造就了大明「仁宣之治」的基礎時期,包括消減官員、輕徭薄賦、改朱元璋、朱棣兩朝全面擴張的政策,實行戰略防禦,與民休息等。 而在朱高熾在位的最後一個月,他做出了一件讓後世難解的事:派太子朱瞻基去祭拜朱元璋的孝陵,並留守南京,定北京為行在,決定遷都。
  • 明成祖朱棣簡介 明成祖的兒子有幾個
    朱棣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與明太祖合稱為「明朝二祖」。明成祖的兒子有幾個據說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 朱棣的廟號由「明太宗」變成「明成祖」,竟是嘉靖皇帝的私心?
    朱棣死後,剛開始用的廟號也是太宗,朱棣也的確當得起這個稱號。明成祖這個廟號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給改的,由宗變成祖,提高了一個檔次,倒不是因為嘉靖非常崇拜自己這位先祖,而是存有私心的。因為這個朱厚熜從小跟他親爹的感情就非常好,所以在這件事上朱厚熜表現非常堅決,百官也不讓步,左一道上疏,右一道摺子的說服新皇帝。朱厚熜這時才15歲,哪裡見識過百官們這種陣仗,而且他一個藩王繼位在北京毫無根基,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向著他的。任他怎麼和群臣好說好商量,都不管用。
  • 明朝首都原是南京,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朱高熾為何又想遷回去
    而南京距離北方較遠,在防禦方面佔有優勢,所以朱元璋決定將都城定在南京。 朱棣奪得政權後,北平已經開始由遊牧經濟,轉變為農耕經濟,用來作為都城抵禦遊牧民族,已是綽綽有餘。加上朱棣還想繼續擴張北方地域,以北平作為根據地較為方便。於是朱棣決定遷都北平,等建成以後,將此地改名為北京,與南京對應。
  • 明成祖朱棣的三個兒子,一母所生卻水火不容
    徐皇后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自十四歲嫁給燕王朱棣為妃後先後為他生下了三子四女,其中這三個兒子就是開頭提到的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朱高熾三兄弟都出生於洪武年間,在朱元璋駕崩的時候就連三兄弟中最小的朱高煦也都已經十五歲了,也就是說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事實證明也都成為了朱棣的得力幫手,其中尤以朱高熾和朱高煦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