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變化,那些關於這座城市的點滴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桃源路、慶豐街、永安街、市民新村北街…其中不乏一些曾經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時光的老味道。
鄭大南門的情懷小店牛魔丸、「永安三絕」——螺螄粉+鴨腸+椒鹽豆腐、曾經的「約會聖地」小冰川凍酸奶…滿滿的都是有關青春的回憶。
曾經煙火氣升騰、熱鬧非凡的市民新村北街,在城市的變遷中,似乎在漸漸被人遺忘。那些熟悉的場景,也早已改頭換面,只能站在原地看著遺留下的痕跡回憶過去。
如今的市民新村北街,在杜嶺街厚重歷史和人民公園東門的人流熙攘下顯得格外安靜。
從東到西,本來就不太寬敞的小路,不斷有車輛匯入。即使店鋪都已經關停,但是外賣騎手、快遞車、騎自行車的老人,還在源源不斷的朝巷子裡湧入。
沿街的很多老小區都在重新改造,刷上統一鮮亮的顏色,將歲月遺留的痕跡毫不留情的封存在厚重的牆面下。
不少房屋已經人去樓空,只剩下一個大大的「拆」字赫然留在牆面。路上的工人們告訴我們,他所居住的家屬院趕上了鄭州第二批老小區改造,所以小區最近都在施工。
一旁的幼師大門緊閉,曾經充斥著歡聲笑語的地方,沒有了小吃攤,沒有了年輕血液的注入,有的只是眼巴巴等著解除「封印」的幼師學生們…
這個學校,匯聚了這條街主要的人流量。這座始建於1954年的學校,是河南省第一所幼兒教師培養基地,它就這麼陪伴著鄭州,從青澀走向如今的成熟穩健。
路口遇到了一位賣荷蘭豆的奶奶,穩坐在寒風中,絲毫看不出已經七十多歲了。奶奶做起事說起話非常利索,小的時候家裡就是賣炒貨的,六七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抬著小筐子在大街小巷賣豆子,現在老了停不下來,還是想每天做點荷蘭豆,賣完就收攤回家。
奶奶說著說著向我們介紹起了自己頭上的帽子,這可是十多年前她自己親手打的,人人看了都說她戴著好看。
一邊和我們說話一邊摘著剛從小販手裡要來的蘿蔔纓,洗一洗蒸上鍋,拌上蒜汁,對她來說這就是一頓美味佳餚。
但是這條獨特的小路,卻有著獨屬於它的人情味。也許是在杜嶺街的影響下,也許是在人民公園的襯託下,安靜中卻透露著別樣的生活氣息。即使物是人非,那種淡淡的人情味卻從未消失…
從東到西,嘰嘰喳喳的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再到鄭州幼兒師範學校,這裡也培育出了無數優秀的學生,定格了幾代鄭州人的青春時光。
每當聽到下課鈴聲響起,就會想起讀書的時光:放學鈴聲一響,拎起提前收拾好的書包飛奔至校門口最愛的那家小吃店,等待著某個喜歡的人經過…
那時候因為人流多,所以開店的人也很多,精品店、小吃店、奶茶店,還有一家引發連鎖開店效應的「小木人」「小冰川」凍酸奶店。
因為「凍酸奶」的流行,街道上隨之冒出了一排各種各樣的凍酸奶店,老闆站在門口不停地攬客,親切地拽著你進店去吃。
但是最好吃的,還是那家普普通通的小冰川,你也說不出味道有多麼好,可就是那清澈的花花牛玻璃罐裡摻雜著的,淡淡的青春的酸甜味,真的一輩子都忘不了。
這家店僅僅有幾張簡易的桌子,牆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便利貼,成群結伴的朋友以及邊走邊打情罵俏的情侶,都愛往這裡來。
很多人在人民公園逛累了,就喜歡來這裡買上一杯冰冰涼涼的凍酸奶,一口酸甜一口冰爽,一不小心就消磨掉了我們的時光。
小冰川就這樣,在附近學生的光顧下,成為了當年出名的「約會地」。想知道有多少人在這裡談過戀愛,對這裡有著難以忘懷的青澀記憶?
人民公園不遠處,還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雲霞改衣店,小學的時候經常來這裡釘扣子,改褲腿兒。
雲霞阿姨是這家店的老闆,手藝非常好,她的手像變魔術一樣,總能把貪玩弄破的衣服改的一絲痕跡都看不出來。
放學後、課間裡、晚飯時,這裡總是輕易就圍滿了人,在路邊攤販的吆喝聲中度過一個愉快而浪漫的傍晚。
吃凍酸奶,就一定要配上一碗曉玲米線家的雞丁米線或是爆肚米線,這也是當時的標配食物。而這兩家最佳cp,即使搬遷,也還是走到了一起,在二七路共用了一家門面。
很久沒有吃到凍酸奶後的第一口依然很驚豔,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換了地方後,味道已經不是當初的味道了。
環境雖然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當初那種溫馨的氛圍已然消失不見,記錄了無數食客過往的便利貼牆和照片都沒有搬過來。
甚至不少食客發出了「相見不如懷念,曾經的美好才是最美好」的感慨。
真希望未來的某一天,長大後的我們,還能帶著自己喜歡的人再來走一遍市民新村北街,嘗一口當年最愛的凍酸奶,重溫那段美好的過往。
那些關於市民新村北街的回憶,並不會因為這條街道的變化而消逝。而我們的青春,註定在這裡,走上一條不可回頭的單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