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
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開業後,上海也在平安夜之際,迎來了上海首家蔦屋書店。
告別了標誌性的落地玻璃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在百年歷史建築中構建了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閱讀場景,通過保護和展現建築之美、記錄和延續歷史文脈為主軸,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
選址
上生·新所位於有「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在近一百年前,這裡曾是見證過旅滬美僑精彩生活的哥倫比亞生活圈;在近七十年前,這裡曾是推動全國健康衛生事業發展的上海生物製藥研究所。園區在2016年由萬科改造更新後於2018年重新開放,形成了集辦公、娛樂、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業態於一體的國際化文化藝術生活圈。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選址於園區內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這棟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的西班牙式歷史建築,在修繕重整後轉變為書店新角色。老建築自帶的歷史韻味和書店富含的文化底蘊,於此處融匯交織。
空間
蔦屋書店獨具特色的建築空間分為兩層樓。一樓以「磨練知性」為主題,陳列了大量的文學類書籍。為與建築的歷史底蘊相得益彰,店內完整保護並展現了原有建築中的壁爐、柯林斯柱等特色部分,呈現極具古典建築美學的空間。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與一樓濃厚的歷史氛圍相比,二樓則以「收穫感性」為主題,網羅世界各地藝術書籍的藝術長廊營造了一個充滿現代感的空間。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值得注意的是,店內還為價值上萬的精品書籍準備了白手套,供讀者們翻閱時佩戴。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休憩
店內咖啡和餐飲區分別位於一樓和二樓。在一樓咖啡區外擺位周邊,樹木鬱鬱蔥蔥,讓人置身園區綠色自然的環抱之中。而在二樓則有的觀景露臺,可以一邊享受戶外風景,一邊享用美食美酒。
展覽
一樓的活動空間正限時展出日本雕刻家名和晃平的雕塑系列《Particle》,以及收錄在其作品集《METAMORPHOSIS》中的視覺圖像。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二樓的畫廊區域正限時舉辦中國書法家許靜的書法作品展「凝」,不同的藝術形式與風格將帶給藝術愛好者多元化的觀賞體驗。
零售
工藝品區包含了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茶筒老店、日本傳統和服等傳統工藝的價值,將傳統日本匠人手工製作的工藝品為核心,匯集了只有在「蔦屋書店」才能買到的各系列限定商品。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另外,首次正式進入中國的插畫家長場雄的服裝和衍生品也在店內呈現。為慶祝開業,插畫家以「上海」為靈感創作的兩款開業限定託特包正在店內限量銷售。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活動
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還將企劃開展眾多只有在線下才能體驗的活動。其中的文學類活動將涵蓋與藝術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講座活動、握手會、讀書會及體驗式手工坊等多種形式。此外,還將舉辦與美術館聯名的主題展覽、藝術講座等多類藝術活動。
由於剛開業的客流量較大,目前需要在蔦屋書店微信小程序或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進行入場預約。
據悉,2021年,蔦屋書店將在成都、西安、南昌等多地落戶。此前,品牌也曾表示,在中國市場的中期目標是開設1100家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