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一點點】綠.臺中(一)

2021-02-10 一點點建築


一點點建築之【建築一點點】系列採用眾籌建築遊記的模式,打造一個大家共同的城市建築遊記共享平臺,成為建築版的「Lonely  planet」



臺中市,別名中市,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建於清朝,公元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曾一度為臺灣首府。位於臺灣中部,北與苗慄縣、新竹縣接壤、南臨彰化縣、南投縣、東隔中央山脈與宜蘭縣、花蓮縣相鄰,西臨臺灣海峽。

位居臺灣地理與交通樞紐的臺中市,既是各地美食的大熔爐,亦是西部走廊南來北往的轉運站,臺中是一個新舊區分的很開的城市,如果以臺中火車站作為起點,由舊市區逐漸向外擴展,城市現代化逐漸越來越明顯,在我看來這似乎有點像梁陳方案中的北京老城與新城的關係。

臺中城市布局在保留原有臺中舊城的城市肌理,按照都市更新計劃進行發展新城,新舊城通過一條主要幹道進行聯繫(藍線),而與主幹道相交形成一條90度的城市綠道—草悟道(綠線),將臺中一些新建的社會公共設施聯繫在一起。

新城算是臺中城市的CBD,主要是大型零售業和辦公區,在過去該片區原來也是城市建成地區,後面由於建築年代久遠,政府啟動了城市更新,以新的商業辦公為核心,引導該地區的更新。


                   

草悟道(全臺最長的城市綠帶)

草悟道計劃為省轄時期的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處、建設處、交通處承辦的綠園道帶狀的都市空間架構之景觀設計案,因設計上有「行草悟道」的概念,故另有「草悟道」別稱,英文名「Calligraphy Greenway」。

草悟道是臺中市中心一整段大範圍的綠園道。帶狀的都市綠園道以完善的公共建設及深度文化,創造都會綠化再生的城市舞臺,範圍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經國園道(含市民廣場)至國立臺灣美術館到美術園道之間綠帶,全長3.6公裡,讓新與舊的自然混搭匯聚全球的文化力,體現了文化的深度與質感。

草悟道有著特殊的臺中藝文氛圍,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臺中人的生活點滴。來臺中不能錯過的旅遊景點有許多,多樣的戶外空間,也適合各類的休閒運動,這裡有著特殊的臺中藝文氛圍,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臺中人的生活點滴,周末的逛街生活、家庭生活、甚至是與寵物奔跑的市民廣場,在此似乎給了旅人最佳的臺中城市縮影印象地之一。 

除了草悟道是臺中最長的城市綠道之外,在臺中的城市中有著眾多的城市綠道,他們相互聯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連續的環形城市綠地系統。同時臺中的綠道系統在交通、防災避難、環境教育、文化傳播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是臺灣地區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也是島內第一座擁有最現代化設備的大型博物館。



勤美術館

位於勤美成品後方的勤美術館,號召各界藝術家及特色店家參與,策劃出一連串互動性極強、趣味性十足的美學運動。「勤美術館」以「活的、無疆界」美術館為定位,主打生活化的親民藝術。勤美術館以街區為單位、大環境為舞臺,連接各界藝術家與街區特色店家,讓人人皆演員、處處皆舞臺,變成動靜態共存的美學形式,讓大家知道臺中也可以像倫敦、東¬京、紐約等世界頂級創意城市,擁有同時具有國際高度與在地深度的藝術街區,展現臺灣人精彩的優質創意生活。



 

國立臺灣美術館

原於1988年竣工開館使用的國立臺灣美術館,在歷經編制、轄屬轉換,及921大地震的破壞後,於2004年改建完成,重新開幕。沉寂數年的美術殿堂,終於再與民眾見面,繼續發揮它在美學教育的使命。經過太嶽建築師務所(郭基一建築師)與餘弦建築師事務所(楊家凱建築師)的設計接力,建築形體上可看出兩種風格、兩種觀點,也可看出兩個世代設計者的時空對話。建築以雕塑般的形體,巍峨立足於廣闊的公園綠地中,形成穩重結實的樣貌。主體單純方整,以天然石片為主要外飾材料,土壤色調與粗獷質感意圖使建築和大自然相互調和,成為永恆的盤石。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

國立公共信息圖書館(臺中圖書館),是臺灣打造第一座數位文獻典藏與媒體傳播的圖書館,除了紙本館藏資源外,將提供多媒體創作與學習的服務。因此建築設計以創新的內外空間型式來響應新一代的圖書館經營。

基地座落於都市與綠帶兩種不同環境之間,因此建築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圖書館未來將提供最新數位資訊服務,建築以「莫比烏斯環」與「克萊茵瓶」之無限延伸的概念形體做設計聯想,反映實與虛、有形與無形的交錯與重疊,轉化成非理性、非垂直正交的流動形體,呈現出知識迅速流動之速度感。

此外,建築試圖反映本土地域意象,以水波紋轉化成建築皮層波褶,光影的漸層變化讓立面呈現出河流波光之美。並以流線型的水平帶狀窗依附於皮層上,展現出清透、多層次的流動感。外在曲面形體與圓形馬賽克材質反映著河川波紋與卵石意象,讓建築即成為都市的象徵,亦成為在地居民文化認同之新地標。室內延續流動概念,透過光帶天花引導人群行進動線。網絡及相關線路隱藏在光帶天花內,穿梭於各樓層的空間中,透過網絡,每一個閱讀角落得以與全世界接軌。



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簡稱:興大,英文簡稱:NCHU,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以農林、生科研究著稱全國。鄰近中科、臺中精密科學園區、水湳經貿園區,是臺灣中部地區學術、科研及網際網路重鎮。

 

中興大學&頂橋仔/楊家凱&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師將地皮掀起來,視景觀坡道為地景的延伸,上面為空中花園;而下方則成為現代野臺戲舞臺,及戶外歷史藝廊。景觀坡道強化」頂橋仔」的過溝穿越經驗,並於橋面設置歷史展示玻璃牆面,將過溝穿越經驗與公地歷史背景及集體記憶結合。

 

臺中歌劇院/伊東豐雄

臺中歌劇院由伊東豐雄於2005年競標成功後,始建於2009年,在漫長的設計建設過程中,歌劇院歷經數次的調整,五次以上的發包流標,以及碰到的種種困難,最終於2014年11月落成。臺中歌劇院最大的特點—沒有採用一根梁或一根柱,而是用蜿蜒的牆體來支撐起這一宏偉建築,這種工藝被稱為曲牆建築工法,同時還運用了水幕防火設計,這兩種工法都獲得了世界專利。歌劇院有大、中、小不同類型的劇院,伊東豐雄以人類最原始的「洞窟」、「地穴」概念為原理,設計出美聲涵洞,並將都市、藝術、創意、生活融入設計理念,另外,鋁板、玻璃等材料的運用,表現出建築的輕盈、穿透感、同時結合自然光學和風學,為歌劇院注入了人文與自然的現代美學。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英文:Tunghai University),簡稱東大、東海,是臺灣頂尖的私立綜合大學,也是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素有「臺灣最美大學」美譽。清新幽靜的校園景色搭配古樸雅致的唐代風格校舍,讓東海成為臺灣最美麗的大學,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影片在此拍攝取景。

路思義教堂/貝聿銘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座落在臺中市東海大學校園內的一塊開闊的草地上,設計構思階段為貝聿銘、張肇康與陳其寬合作,但後來設計的執行、施工圖繪製及施工監造主要由陳其寬負責。路思義教堂是是該校的精神所在,教堂外觀由四片面組合,採用琉璃瓦鋪蓋而成,具有弧形線條的風帆屋頂,於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整棟設計運用力學支撐,沒有一根柱子作為支架,反而看似梁柱該存在的地方卻擺上了大片玻璃,優雅的線條在力與美之間散發出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氣氛。高聳的路思易教堂在校園的任何角落都可看見,可說是東海人的中心寄託,就算只在教堂外也令人感覺到來自心靈身處的安定感。



東海大學音樂美術系館/楊家凱&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東海大學音樂美術系館由楊家凱建築師設計,新系館座落於第二校區,建築景觀優美,動線活絡。建築物採清水模打造,主體融入周圍地景,音樂系館、美術系館各自獨立,雙館合抱的中庭空間有兩片獨特的曲面植草牆,它與東海路思義教堂的雙曲面屋頂相呼應,成為東海新地標。在時代趨勢下,在新舊系館交接之際,新系館迅速展開藝術教育功能,追求時代價值,也不忘用藝術的形式書寫歷史。靠著長長廊道溝通,音樂人、美術人穿梭其中,成為開放的藝術空間。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黃明威

設計時,考慮到這棟建物可能對路思義教堂景觀的衝擊性,設計團隊透過地基下挖以及東面植栽保留的方式,使得總地板面積達4000㎡的人文大樓,從德耀路看起來只有四層樓的高度,避免破壞教堂的天際線。人文大樓基地略呈梯形,利用地面層營造開放空間,並配合東海校園原有建築軸線及步道系統,與行政中心、舊圖書館在開放空間上具軸線關係,另在東南角朝教堂的方向設計了一開口,有一道四十五度角的斜牆,讓學生們可以看見教堂。

 

秋紅谷生態公園(全臺灣唯一下凹式景觀公園)/楊家凱&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秋紅谷生態公園(亦稱秋紅谷廣場、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英語:MapleGarden)原本是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的預定地,後來因為工程持續延宕而不了了之,後來因為政府政策的急轉直下,將此處改建為秋紅谷廣場,將此處原本因荒廢而顯得虛荒的水窪地,搖身一變成了觀光的新景點,就猶如城市中的綠洲,舒緩了都市的城囂,在都市中也可以感受片刻的寧靜。

秋紅谷廣場兼具生態、景觀、滯洪、排水與調節空氣品質等功能,為了讓臺中市民生活更感到輕鬆,秋紅谷廣場還種植了許多綠色植物、興建棧道、景觀臺、木棧廣場等等,讓群眾在閒暇之餘,可以來這裡散步,享受愜意的都市悠閒生活。這裡原本的超大型水窪,也因為秋紅谷的改建,讓這裡的大水窪變成了可以悠閒散步的生態湖,還在湖面上興建水上步道,讓群眾可以環湖走,感受不一樣的綠洲感覺。景觀公園在湖面四周栽植290棵喬木及1萬6千平方米灌木,仔細觀察秋紅谷的每一處都可以發現巧思,每一處都是綠化過後的美。秋紅谷白天、晚上也截然不同,白天像徜徉在陽光下的綠洲,讓人可以非常放鬆的嬉戲、奔跑;晚上就像月光下的仙境,讓人不自覺的放慢腳步,感受秋紅谷的浪漫風情。


臺中創意文化園區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為創立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民營「大正製酒株式會社」,2002年7月臺中市政府將園區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就此由製酒工業遺址新生,轉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點發展基地,作為藝文交流、展覽的大本營。

文化園區內保留了從日治時代以來的釀酒遺蹟,各個空間皆被賦予不同的規劃:藝術工作坊、展覽空間、小型實驗劇場及多功能會議展覽中心等;園區廣闊,而建築物亦具有濃厚的日式、閩式風格,衡道堂的檜木迴廊、多功能藝文中心的木造桁架、SRC結構建築、四披水黑陶瓦、還有雅堂館外的紅磚厚牆…,漫步在園區裡,不僅可以參觀釀酒發展歷程,還能看到不同風格的建築物,豐富多元,相當值得一訪。


 

臺中市政府市議會/Weber+Hofer AGArchitects

臺中市政府新市政大樓位於臺中市西屯區,與鄰近的臺中議政大樓構成一體。臺中新市政大樓為橫向長方形的建築體,新議政大樓則是直立式短矩形量體,兩者都是採用拱門構架的設計,且分別被設計成「門」與「窗」的意象。新市政大樓的視覺焦點為「市民集會堂」,它以吊掛在拱門上方的方式呈現;新議政大樓的焦點則為「議事堂」,兩者在綠十字園道中軸的兩端遙遙相對,有相互對話的意涵,相當特別,並結合中軸線所在的寬廣空間形成市民公園廣場,整體來看有人民最大、把偌大空間還給民眾的特別意義,堪稱是臺灣空間規劃史上的一大創舉。


養慧學苑/姚仁喜

養慧學苑為一種現代式的佛寺,為尼僧寺,主要用於禮佛、講學、聚會及尼僧的住所等。用地面積狹小,場地周圍除臨街面為開敞面之外,其他三面都圍繞著其他建築物,設計難點就是如何處理周遭複雜的環境,同時還必須滿足日常的寺廟的功能。姚仁喜建築師設計將傳統寺廟以水平布置為主的方式改為豎向布置的方式,以樓層區隔功能配置,配合狹長基地特性而有中庭挑高的處理,以滿足對自然採光的需求及表現佛教內觀修法的意念。在室內設計及燈光布置中亦將佛教的思想隱喻在其中。外立面採用厚重的洗石字立面,配合少量小窗的開啟,使人進入建築物內,能夠儘快的阻絕都市的幹擾,精心沉思。

綠.臺中(二)連結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臺中地標 勤美誠品綠建築
    由老房子改建的勤美誠品綠園道不僅成為臺中地標,更以自創的綠色立體植生牆,獲二○一二全球卓越建設獎商業大樓類首獎。     勤美誠品綠園道比鄰經國綠園道、「國美館」,前身卻是一棟半廢棄的大樓。「這麼美的寶地,怎麼可以出現這麼醜的建築!」三年前,何明憲決定以「綠」為它改頭換面,將半廢棄牆面整型為亞洲最大的植生牆。
  • 用建築來認識臺中!超美13座精選建築是臺中獨有的風景
    以往談起臺中最知名的建築,在地人一定會想到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別的造型是臺中經典地標,也是不少人到臺中必去的景點,其實除了「它」之外,臺中還有很多厲害的建築呦。近幾年來,包括2014年落成的國家歌劇院、或是還在設計階段的綠美圖等建築物,也都是普立茲克獎等級的知名地標,還有許多新建物陸陸續續都為臺中市建築市容帶來新氣象,本篇就帶大家一覽臺中市有哪些必訪的、未來值得期待的絕美建築!
  • 用建築來認識臺中!超美13座精選建築是臺中獨有的風景
    以往談起臺中最知名的建築,在地人一定會想到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別的造型是臺中經典地標,也是不少人到臺中必去的景點,其實除了「它」之外,臺中還有很多厲害的建築呦。近幾年來,包括2014年落成的國家歌劇院、或是還在設計階段的綠美圖等建築物,也都是普立茲克獎等級的知名地標,還有許多新建物陸陸續續都為臺中市建築市容帶來新氣象,本篇就帶大家一覽臺中市有哪些必訪的、未來值得期待的絕美建築!
  • 建築地圖 | 漫步臺中
    這裡有「每個學建築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的東海大學,也有普獎得主伊東豐雄耗時十年打磨建造的夢幻之作——臺中歌劇院。與臺中相鄰的彰化縣裡,除了有「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的青春留影,還有葡萄牙建築師西扎在臺灣留下的第一座建築。在充滿各種可能性的臺中,你會收穫與臺北臺南不一樣的建築學驚喜。
  • 建築設計 臺中文化中心
    2014年MIPIM建築評論未來項目獎被人們所熟知。SANE設計事務所在設計實踐中,注重「研究理智與瘋狂的建築」,這次設計的任務是創造一個建築和城市的獨特空間,結合協同作用的藝術以及教育的文化和娛樂,設計滿足臺灣氣候和臺中文化的圖書館和市藝術博物館。
  • 用建築來認識臺中!從傳奇建築大師貝聿銘說起……
    via ins rayta899via ins cecilia_chelsea住在臺中的人們很幸福,如果是建築迷更是如魚得水,臺中有很多普立茲克得獎設計作品,震撼人心的建築也是臺中特有的風景線,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還有哪些令人心馳神往,充滿設計感的建築吧
  • 【建築一點點】夢.高雄(一)
    【一點點建築】採用眾籌建築遊記的模式,打造一個大家共同的城市建築遊記共享平臺,成為建築版的「Lonely
  • 隈研吾、九典聯合建築打造臺中巨蛋城市新地標
    臺中新地標再加一,臺中巨蛋終於往前邁進一大步,建築第二階段評選正式揭曉,確定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與臺灣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提案脫穎而出,全新「巨蛋體育館」建案預定2022年6月動工、2026年完工後正式運營!
  • 臺中綠美圖將開工 拼2022年完工啟用
    位在臺中市西屯區水湳經貿園區的「臺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籍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招標工程歷經三次流標後,市府宣布好消息,終於順利決標發包,將於9月16日開工,預計在2022年完工啟用,實現「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城市美學新建築。
  • 一條街|綠醬飽島散步日記 Vol.1 @臺中 不如像臺中人那樣過個周末吧!
    範特喜開始於2011年,一開始它只是一閒置老舊建築,設計師以綠建築的概念進行空間改造後,以工業設計為主題,陸續設置一號、二號、三號、五號、八號店鋪,逐漸形成臺中第一個巷弄小聚落。這棟建築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綠色外牆,這也是臺灣第一座大型植生牆,外牆上總共有12萬顆植栽自然生長,城市的建築不再冰冷,而變得會呼吸了。
  • Aedas設計「臺中之鑽」贏得世界建築節大獎
    ▲Aedas設計的「臺中之鑽」贏得WAF大獎由Aedas設計的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
  • 【工程】臺中歌劇院採用獨創「曲牆建築工法」成「全球最難蓋的幕牆建築」
    ;在2014年11月啟用的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無疑完美的詮釋了這一藝術理念。據悉,該項目最初規劃名稱為「臺中國家歌劇院」,2005年9月被文建會降為地方級建設,因此被迫改為「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目前全由臺中市政府負責,即使級別有所下降,但這並沒有妨礙建築成為經典,也並不妨礙它被評選為「世界新九大地標建築」,得此殊榮堪稱難能可貴。
  • 蘋果日報聚焦斬獲世界建築節大獎的Aedas「臺中之鑽」
    近日,蘋果日報對Aedas這一佳績進行了報導。以下為報導原文:遊泳池懸半空中,「臺中之鑽」奪建築界奧斯卡有建築界奧斯卡獎之稱的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今年臺灣建築極罕見地獲得大獎,由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在未來商業綜合項目類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項目獲獎
  • 臺中新地標綠美圖今年完工 搶先在臺灣燈會亮相
    號稱繼臺中歌劇院後,臺中市另一世界級新地標的臺中水湳經貿園區「綠美圖」,預計2022年完工,將以花燈形式,在2020臺灣燈會中搶先亮相。臺中市文化局8日表示,綠美圖花燈將於主展區后里森林園區內展出,花燈面寬8公尺、深度3.5公尺、高度6公尺,主要設計的理念在於傳統與創新的結合,打造成場景式的特色花燈。
  • 【建築一點點】合.臺北&新北(一)
    一點點建築之【建築一點點】系列採用眾籌建築遊記的模式,打造一個大家共同的城市建築遊記共享平臺
  • NEWS丨WAF世界建築節大獎—Aedas「臺中之鑽」
    「臺中之鑽」,剛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贏得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WAF大獎(未來商業綜合項目類別)。由Aedas主席及全球設計董事Keith Griffiths(紀達夫)設計的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位於臺中市商業中心,是一座高達200米的大樓。該項目由臺中商業銀行總部辦公空間及奢華酒店組成。項目設計概念以臺中商業銀行的「中」字為基礎。設計避免採用將所有大型功能區堆疊在單一塔樓中的做法,而是打造了兩座「分離」的塔樓,並在中間設置垂直空間將其連接並容納大型設施。
  • 世界建築節大獎丨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Aedas
    ▲Aedas設計的「臺中之鑽」贏得WAF大獎由Aedas設計的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
  • Aedas設計的「臺中之鑽」贏得WAF世界建築節大獎
    來自:gooood谷德設計網(ID:gooood-cn)本文已獲得授權由Aedas設計的臺中商業銀行企業總部「臺中之鑽」,
  • 臺中|臺北以南,臺南以北
    如果和這一條線上其他兩個帶臺字的城市做比較,臺中既有臺北的都市繁華,也有臺南的復古鄉俗,很巧地和它的名字一樣,像是一種中和。- 繼光街 -臺中火車站的老站是一個歷史建築,有一個鐘樓,前面在裝修。但是歷史建築基本是沒有實際功用的,只是一個過道,乘火車的地方是背後挺現代有點像個機場的車站。
  • 一點點檸檬養樂多綠技術配方分享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一款老掉牙的水果茶——檸檬養樂多。這款產品在各二三四線城市中,賣的還是相當不錯的,首先價格不高,但口感卻讓喝過的人永遠不會忘記,而且喜茶以前還叫皇茶的時候,是有上過這款產品的,後來產品升級以後就沒有了。